本書針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物流管理概論、包裝、裝卸搬運、倉儲與保管、運輸、流通加工與配送、物流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管理、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控制、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并結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對理論進行了深入、生動的探討,使讀者更容易做到理論聯系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電子商務、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材,也可用作從事相關專業管理、規劃和研究工作的人員的參考書。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量信息的飛速產生,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所有這一切都要求企業不斷創新自身商業模式,以適應經濟的發展。21世紀的競爭已經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只有對供應鏈不斷進行優化整合,并不斷力求降低物流成本,企業才能在當今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國引入物流與供應鏈相對較晚,相比歐、美、日等發達地區和國家,我國在理念、技術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教學起步也相對較晚,相關的教材相對較少,教學與實踐嚴重脫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加強和改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教學工作。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保留了上一版本的基本結構,依然由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物流系統的重要功能要素出發,由物流管理概述、包裝、裝卸搬運、倉儲與保管、運輸、流通加工與配送、物流信息技術等內容組成。第二部分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入手,包括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采購管理、供應鏈庫存管理、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全書的整體編排符合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學的特點,層層鋪墊,逐步推進,科學合理。
本書具有如下鮮明特點:①內容新穎。本書包含國內外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及教學改革成果,并將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和前沿信息以課外資料等形式進行了介紹。②注重案例式教學。本書融入了經典的、最新的實例及操作性較強的案例,將理論教學與案例分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③注重拓展學生知識面。本書除了對基本知識點進行介紹外,還涵蓋了豐富的課外資料和知識拓展,讓學生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其他相關知識。④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角。本書內容包括許多國外的先進經驗與經典案例,同時,對重要的專業術語給出了英文注釋,為學生查閱國外專業資料奠定了基礎。
本書修訂編寫工作由山東財經大學四位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仁共同完成。各章編寫分工為:孫國華負責第一、二、三、六、八、九、十、十一、十二章;羅彥芳負責第五章;劉偉華負責第四章;祝翠玲負責第七章。全書由孫國華負責框架的擬定、統稿和定稿。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國內外同行的著作和論文,作者已盡可能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對這些專家學者表示真誠的感謝!也有可能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而有疏漏,若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作者表示萬分歉意,并愿意在得知具體情況后予以糾正,在此先表示感謝!
本書的編寫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No.71402084)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限于作者的知識范圍和學術水平,加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仍在不斷發展之中,書中難免會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編 者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物流管理概論、包裝、裝卸搬運、倉儲與保管、運輸、流通加工與配送、物流信息技術、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管理、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控制、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并結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對理論進行了深入、生動的探討,使讀者更容易做到理論聯系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電子商務、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材,也可用作從事相關專業管理、規劃和研究工作的人員的參考書。
前 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大量信息的飛速產生,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市場環境的復雜多變,所有這一切都要求企業不斷創新自身商業模式,以適應經濟的發展。21世紀的競爭已經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只有對供應鏈不斷進行優化整合,并不斷力求降低物流成本,企業才能在當今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國引入物流與供應鏈相對較晚,相比歐、美、日等發達地區和國家,我國在理念、技術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教學起步也相對較晚,相關的教材相對較少,教學與實踐嚴重脫節,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加強和改進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教學工作。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保留了上一版本的基本結構,依然由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從物流系統的重要功能要素出發,由物流管理概述、包裝、裝卸搬運、倉儲與保管、運輸、流通加工與配送、物流信息技術等內容組成。第二部分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入手,包括供應鏈管理概述、供應鏈采購管理、供應鏈庫存管理、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全書的整體編排符合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學的特點,層層鋪墊,逐步推進,科學合理。
本書具有如下鮮明特點:①內容新穎。本書包含國內外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及教學改革成果,并將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和前沿信息以課外資料等形式進行了介紹。②注重案例式教學。本書融入了經典的、最新的實例及操作性較強的案例,將理論教學與案例分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③注重拓展學生知識面。本書除了對基本知識點進行介紹外,還涵蓋了豐富的課外資料和知識拓展,讓學生在掌握必要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其他相關知識。④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角。本書內容包括許多國外的先進經驗與經典案例,同時,對重要的專業術語給出了英文注釋,為學生查閱國外專業資料奠定了基礎。
本書修訂編寫工作由山東財經大學四位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仁共同完成。各章編寫分工為:孫國華負責第一、二、三、六、八、九、十、十一、十二章;羅彥芳負責第五章;劉偉華負責第四章;祝翠玲負責第七章。全書由孫國華負責框架的擬定、統稿和定稿。
本書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許多國內外同行的著作和論文,作者已盡可能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對這些專家學者表示真誠的感謝!也有可能因為多方面的原因而有疏漏,若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作者表示萬分歉意,并愿意在得知具體情況后予以糾正,在此先表示感謝!
本書的編寫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No.71402084)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謝!
限于作者的知識范圍和學術水平,加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仍在不斷發展之中,書中難免會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編 者
目 錄
第一篇 物 流 管 理第一章 物流管理概論 1第一節 物流的定義 2一、國外對物流的定義 2二、我國對物流的定義 3第二節 物流管理 3一、物流管理的定義 3二、物流管理的內容 3三、物流管理的特點 4第三節 物流的作用 4一、物流的效用 4二、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6三、物流對企業的作用 10第四節 現代物流的特征 12一、物流過程一體化 12二、物流技術專業化 12三、物流管理信息化 13四、物流服務社會化 13五、物流活動國際化 13第五節 現代物流的分類 14一、按照物流涉及的領域分類 14二、按照所從事業務的屬性分類 14三、按照物流活動覆蓋范圍分類 16四、按照物流活動的執行主體分類 17五、按照物流活動的特殊性分類 21第六節 重要的物流觀點和學說 22一、商物分離學說 22二、第三利潤源泉 23三、物流森林說 23四、黑暗大陸學說 24五、物流冰山學說 24六、效益悖反學說 24七、成本中心學說 25八、服務中心學說 25九、物流戰略學說 25習題 25第二章 包裝 27第一節 包裝的意義和分類 28一、包裝的定義 28二、包裝的功能 28三、包裝的分類 29第二節 包裝容器和包裝材料 30一、包裝容器 30二、包裝材料 32第三節 包裝標記和包裝標志 34一、包裝標記 34二、包裝標志 34第四節 現代包裝技術和包裝機械 35一、現代包裝技術 35二、包裝機械 41第五節 集裝單元化技術 42一、集裝箱 42二、托盤 46三、其他集裝方式 51第六節 包裝合理化及發展趨勢 52一、包裝合理化的要求 52二、包裝合理化的發展趨勢 54習題 55第三章 裝卸搬運 57第一節 裝卸搬運的定義和特點 58一、裝卸搬運的定義 58二、裝卸搬運的特點 58第二節 裝卸搬運的分類 59一、按照裝卸搬運施行的設施、設備分類 59二、按照被裝物的主要運動形式分類 59三、按照裝卸搬運的作業方式分類 60四、按照裝卸搬運對象分類 60五、按照裝卸搬運的作業特點分類 61六、按照裝卸搬運的內容分類 61第三節 裝卸搬運機械 62一、起重搬運機械 62二、裝卸搬運車輛 68三、輸送機 71第四節 裝卸搬運機械的選擇 75第五節 裝卸搬運活性理論與合理化 76一、裝卸搬運活性理論 76二、裝卸搬運合理化 79習題 83第四章 倉儲與保管 84第一節 倉儲概述 85一、定義與性質 85二、倉儲的分類 86第二節 倉儲設施與設備 90一、倉儲設施 91二、倉儲設備 91第三節 倉儲作業管理 93一、入庫作業 94二、出庫作業 97第四節 貨物的盤點作業 99一、盤點的方法 99二、盤點結果的處理 100第五節 貨物的保管與養護 102一、貨物的保管 102二、貨物的質量變化 106三、貨物養護 111習題 116第五章 運輸 118第一節 運輸概述 119一、運輸的定義 119二、運輸的地位 120第二節 運輸方式及設備 121一、公路運輸 121二、鐵路運輸 130三、水路運輸 134四、航空運輸 139五、管道運輸 143第三節 運輸合理化 145一、定義 145二、影響運輸合理化的因素 146三、不合理運輸的表現 146四、運輸合理化的措施 147習題 148第六章 流通加工與配送 150第一節 流通加工 152一、流通加工的定義 152二、流通加工的作用 153三、流通加工的分類 154四、流通加工合理化 156第二節 配送 158一、配送的定義 158二、配送的作用 158三、配送的分類 159四、配送合理化 167習題 173第七章 物流信息技術 175第一節 物流信息概述 176一、定義 176二、物流信息的特點 176三、物流信息的分類 177第二節 物流信息技術 177一、條碼技術 178二、射頻識別技術 185三、全球定位系統 190四、地理信息系統 192五、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197第三節 物聯網 198一、定義 198二、物聯網的特點 199三、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199第四節 大數據 203一、定義 203二、大數據的特點 203習題 205第二篇 供應鏈管理第八章 供應鏈管理概述 207第一節 供應鏈概述 208一、供應鏈的定義 208二、供應鏈的特征 209三、供應鏈的分類 210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 212一、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212二、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業務過程 215三、供應鏈管理的特征 217四、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的區別和聯系 218第三節 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 222一、供應鏈全球化 223二、供應鏈敏捷化 224三、供應鏈綠色化 226習題 227第九章 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管理 229第一節 采購概述 231一、采購 231二、采購管理 234三、傳統采購的局限性 235四、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 236第二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管理 238一、供應商的基本類型 238二、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的選擇 240三、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的評價 243四、供應商的激勵機制 247第三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采購方式 250一、準時采購 250二、全球采購 256三、聯合采購 258四、電子采購 260習題 264第十章 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控制 265第一節 庫存與庫存控制 266一、庫存的定義 266二、庫存的分類 266三、庫存的作用和弊端 267第二節 傳統的庫存控制方法 269一、概述 269二、庫存成本的構成 270三、常用的庫存控制方法 270第三節 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問題 279一、供應鏈環境下存在的庫存控制問題 279二、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 281第四節 供應鏈管理下的庫存控制方法 286一、供應商管理庫存 286二、聯合庫存管理 288習題 291第十一章 農產品供應鏈管理 293第一節 農產品供應鏈概述 295一、定義 295二、農產品供應鏈的特點 295第二節 農產品供應鏈的主要模式 296一、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 296二、龍頭企業帶動型農產品供應鏈 298三、“農戶+公司+協會+零售商”農產品供應鏈 300四、以專業合作組織為核心的農產品供應鏈 301五、“農超對接”農產品供應鏈 302第三節 農產品供應鏈中的違約問題 305一、訂單農業概述 305二、訂單農業違約問題分析 306習題 309第十二章 綠色供應鏈管理 310第一節 綠色供應鏈概述 311一、定義 311二、綠色供應鏈的目標 311第二節 綠色供應鏈的內涵和特征 313一、綠色供應鏈的概念模型 313二、綠色供應鏈的內涵 314三、綠色供應鏈的特征 315第三節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定義、內容和流程 316一、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316二、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318三、綠色供應鏈的流程 322習題 329參考文獻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