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欧美丰满大屁股/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男插女的下面免费视频夜色/美女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光臨本店     登錄 注冊   加入收藏
  •   
歡迎光臨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三事業部!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材 > 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 藝術類 >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

瀏覽歷史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

prev next

  • 商品貨號:20180109030
  • 所屬系列: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
    商品重量:0克
    作者:席躍良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圖書書號/ISBN:978-7-302-48918-4
    出版日期:20180101
    開本:16開
    圖書頁數:352
    圖書裝訂:平裝
    版次:2
    印張:22
    字數:532000
    所屬分類:J06
  • 上架時間:2018-01-09
    商品點擊數:1260
  • 定價:¥69.80元
    本店售價:¥69.80元
    注冊用戶:¥69.80元
    vip:¥66.31元
    黃金等級:¥62.82元
    用戶評價: comment rank 5
  • 商品總價:
  •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商品附加資源

 內容簡介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是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之一,2017年完成的再版,是為滿足 “設計概論 ”教學第一線的實際需要,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作者課堂經驗與教改成果而編寫的。《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系統地研究并介紹了設計的基本理論、發展歷史、設計領域、設計方法和設計師職責等相關理論課題,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藝術與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全書共 8章,從設計的原理、設計的特征、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古代的設計、現代設計的發展、設計的主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既可作為高等藝術與設計院校及相關專業本科教學的主教材,也可作為藝術愛好者的學習用書。

 

 

第二版前言

在我國高等藝術教育轉型發展的今天,為滿足各地院校、師生在教材使用中的實際需求,為使本教材的內容和含量更新穎、更緊密地貼近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脈搏,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增設藝術學科門類、教育部新頒布的專業目錄——藝術設計專業升格為“設計學”一級學科的精神,擬對本書進行梳理與再版。再版中,對原書做出了如下修訂。

(1) 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規范,將“藝術設計”調整為“設計”和“設計學”。正像我們親身經歷的:20世紀90年代將“工業設計”調整為“藝術設計”一樣,這是時代發展和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實際需要。

(2) 為使本書知識結構更具先進性、科學性、經典性等特色,除了相關內容與當代學科前沿語境保持一致外,在書中相關章節內增加了與“信息化設計”“互聯網+現代設計”及“新媒體設計”方面的一些切切實實的教學內容,對一些重復敘述、觀念需轉型之處進行了刪改、兼并和凝煉,調整修改內容近三分之一。

(3) 全書除經典性、歷史性、代表性方面較難變動的插圖外,對三分之二的圖片和案例做了更新,是從國內外最新資料、各地院校師生優秀范作中選取的(圖片佚名者,因一時無法查找,在此致歉)。

設計,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的創作思維活動的過程。它可以使人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和理解事物;它是一種創新,不斷突破先前的慣性思維定式,而創造出一種新穎的、高人一籌的設計方式。設計扎根在現實的土壤中,社會生活源源不斷地觸發人們的設計靈感,這些靈感經由設計師運用相關的圖形、圖像、文字等信息語言表達出來。因而,人們眼中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設計將意念轉變成有形的現實空間。

設計滿足了人們審美的多種需求,為人們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和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諸如環境、服裝、產品、網絡、家具、廣告、招貼、影視、書籍裝幀、三維動畫等。設計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是要讓大眾欣賞繼而接受并認同,因為歸根到底設計作品是要給人看、給人用的,要有審美和使用價值才有意義,因而故弄玄虛的創意設計是無意義的。設計這門藝術,與生俱來地負載著特有的美學規律,與世界上的所有具有規律的事物一樣,美學的規律深奧博大,并與各門學科相互滲透,不是個體行為。設計師也只是運用自己對美學規律的“一孔之見”進行設計,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不夠完美。設計作品不僅僅是讓一部分人使用與鑒賞,生活中更多地講究適用加美觀,設計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那就會成為一位受廣大消費者擁戴的設計師。

設計作為以藝術學和工程技術學相結合為基礎的體系,不同于技術設計 (機械和電氣設計 ),技術設計旨在解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涵蓋內部功能、結構、原理、組裝等技術因素;設計在解決物與物關系的同時,還側重解決物與人的關系,涉及設計品的外觀造型、形體布局、操縱安排、飾面效果、色彩調配等藝術因素,同時還要考慮設計對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正如有的時裝設計師所說,他設計的不是女裝,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態、情感和生活風格。因此,雖然設計師直接設計的是產品,但間接設計人的行為和觀念、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是設計師的真正目的。設計要受到文化的制約,同時它又在設計某種文化類型,設計師通過設計可以改變文化價值。設計是藝術和科技、經濟、文化的融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本質特性。

當我們悄然進入 21世紀這樣一個知識經濟、信息化的“大數據+創新設計”時代時,隨著這種高速發展,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生活全面改觀,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內涵也發生著深刻變化;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教育的內涵、方法、學科專業設置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設計學學科專業的設置及構架正在朝著適合市場需求與時代同步的新途徑和新方向發展。本書作為全國高等院校設計學科規劃教材系列之一,正是為融入這一大時代的“大設計”理想,為滿足“設計概論”課程教學需要而編寫。

本書再版,是在第一版構架基礎上進行的。全面、系統地講述了設計的基本理論、發展歷史、設計領域、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并結合設計實踐教學的規律,突出設計學科各專業與高等學校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特色,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藝術與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全書共 8章,內容為:設計的原理、設計的特征、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古代的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設計的主體,深入淺出地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本書的學習,使學生明確了解我國設計的教學趨向;了解國內外設計的實踐、組織管理的發展動態;掌握設計學科各專業知識技能的一般規律和方法;能熟練地配用、選用設計技能和相關器材;遵循設計—制作—施工等不同階段、層次工藝技術的特殊規律,規范實踐和指導專業設計;熟練地掌握設計和操作秩序,并能有效地投入設計的組織與管理過程。

在本書的再版修訂過程中,得到了上海杉達學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編委會的悉心指導,感謝本書責任編輯在圖書出版過程中所給予的諸多幫助,以及相關任課教師及許多同學的協助,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時間緊迫,對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的設計形態的探索正處在進行時,理論的思辨與歸納尚在探索之中,加之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設計,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的創作思維活動的過程。它可以使人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和理解事物;它是一種創新,不斷突破先前的慣性思維定式,創造出一種新穎的、高人一籌的設計方式。設計扎根在現實的土壤中,社會生活源源不斷地觸發人們的設計靈感,這些靈感經由設計師運用相關的圖形、圖像、文字等信息語言表達出來。因而,人們眼中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設計將意念轉變成有形的現實空間。

藝術設計滿足了人們審美的多種需求,為人們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和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諸如環境、服裝、產品、家具、廣告、招貼、網頁、書籍裝幀、三維動畫……藝術設計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是要讓大眾欣賞繼而接受并認同,因為歸根到底設計作品是要給別人看、給別人用的,要有審美和使用價值才有意義,因而故弄玄虛的創意設計是無意義的。設計這門藝術,與生俱來地負載著特有的美學規律,與世界上的所有具有規律的事物一樣,美學的規律深奧博大,并與各門學科相互滲透,不是單一的個體行為。設計師也只是運用自己對美學規律的“一孔之見”進行設計,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不夠完美。設計作品不僅僅是讓一部分人使用與鑒賞,生活中更多地要講究適用加美觀,設計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那就會成為一位受廣大消費者擁戴的設計師。

20世紀初我國引進了西方設計的理念,雖然那時沒有使用“設計”或“藝術設計”這樣的術語,然而長期以來,藝術設計的教育實踐一直持續發展著。當然,相當長時間內是局限在“工藝美術”“工藝裝飾”“民間工藝”和“美工”這么一個不大的范圍內,甚至在“藝術”的眼光下,把設計看成一門“匠氣”“俗氣”的“手藝”。改革開放后,自20世紀80年代始,我國許多工科與藝術院校陸續創辦了“工業設計”專業;90年代又紛紛更名為“藝術設計”專業。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藝術設計迅速融入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軌道中,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產業。

藝術設計作為以藝術學與工程技術學結合為基礎的體系,不同于技術設計(機械和電氣設計)。技術設計旨在解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涵蓋內部功能、結構、原理、組裝等技術因素;藝術設計在解決物與物關系的同時,還側重解決物與人的關系,涉及設計品的外觀造型、形體布局、操縱安排、飾面效果、色彩調配等藝術因素,同時還要考慮設計對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正如有的時裝設計師所說,他設計的不是女裝,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態、情感和生活風格。因此,雖然藝術設計師直接設計的是產品,但間接設計中人的行為和觀念、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是設計師的真正目的。設計要受到文化的制約,同時它又在設計某種文化類型,設計師通過設計可以改變文化價值。藝術設計是藝術和科技、經濟、文化的融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本質特性。

當我們悄然進入21世紀這樣一個知識經濟、信息化的時代時,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生活全面改觀,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設計教育的內涵、方法、專業設置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設計專業的設置及構架應尋找適合市場需求與時代同步的新途徑和新方向。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設計教育規模卻是全球第一。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藝術、設計類院校,包括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有700~800所。但設計在我國仍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存在著諸多的不完善之處。它不僅要發展和鞏固已有的成果,而且要解決存在的問題,例如:院校之間雷同的學科體系、雷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以及如何擴展和延伸新的專業方向。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這是目前設計教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加入WTO給中國設計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面對機遇和挑戰,與世界設計教育接軌,并保持獨立性和民族化內涵,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作為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系列之一,為解決這類問題,同時也為滿足“藝術設計概論”課程教學需要而編寫。

本書系統講述了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發展歷史、設計領域、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并結合設計實踐教學的規律,突出設計專業方向與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特色,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藝術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全書共分8章,分別對藝術設計的基本原理、藝術設計的特征、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古代的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藝術設計的主體內容,深入淺出地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本書學習,使學生明確了解我國藝術設計的教學趨向;了解國內外藝術設計的實踐、組織管理的發展動態;掌握藝術設計專業各門類知識技能的一般規律和方法;能熟練地配用、選用設計技能和相關器材;遵循設計—制作—施工等不同階段、層次工藝技術的特殊規律,規范實踐和指導專業設計;熟練地掌握設計和操作秩序,并能有效地投入設計的組織與管理過程。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上海杉達學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編委會的悉心指導,感謝本書責任編輯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所給予的諸多幫助,同時還得到了相關任課教師及許多同學的具體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時間緊迫,加之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 者

 
 
 

目錄

第1章 藝術設計的原理 1
學習要點及目標  2
核心概念  2
引導案例  2
1.1 藝術設計概述  4
1.1.1 藝術設計的含義  4
1.1.2 設計的本質  5
1.2 設計學學科的確立  8
1.2.1 設計學學科的方向  8
1.2.2 設計學科的史論研究  11
1.2.3 設計學的學科框架  15
1.3 設計與形態  16
1.3.1 現實形態  16
1.3.2 仿生形態  18
1.3.3 抽象形態  20
思考練習題  24
第2章 藝術設計的特征 25
學習要點及目標  26
核心概念  26
引導案例  26
2.1 設計與文化  27
2.1.1 設計文化的內涵  27
2.1.2 設計文化與生活方式  29
2.1.3 設計文化與物質文化的整合  31
2.2 設計與經濟  32
2.2.1 設計與市場  33
2.2.2 設計創造市場  34
2.3 設計與科學技術  36
2.3.1 科技發展推進現代設計  36
2.3.2 現代設計得益于材料革新  39
2.3.3 現代設計仰仗于技術進步  41
2.4 設計與藝術  43
2.4.1 設計是不是藝術的問題  43
2.4.2 設計美的因素與形式  46
2.4.3 設計的審美價值及評價  51
思考練習題  54
第3章 視覺傳達設計 .55
學習要點及目標  56
核心概念  56
引導案例  56
3.1 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涵  57
3.1.1 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  57
3.1.2 視覺流程的形成與建立  58
3.1.3 視覺傳達設計的特性  61
3.2 視覺傳達設計的要素  62
3.2.1 文字  62
3.2.2 圖像  64
3.2.3 色彩  67
3.3 視覺傳達設計的范疇  69
3.3.1 文字設計  69
3.3.2 標識設計  72
3.3.3 廣告設計  76
3.3.4 包裝設計  82
3.3.5 CI形象設計  86
3.3.6 版式設計  89
3.3.7 書籍裝幀設計  92
3.3.8 展示設計  98
3.3.9 新媒體設計  99
思考練習題  108
第4章 產品設計 109
學習要點及目標  110
核心概念  110
引導案例  110
4.1 產品設計的特征 111
4.1.1 產品設計的概念 .111
4.1.2 產品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  113
4.1.3 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  116
4.2 產品設計的分類  121
4.2.1 工業產品設計  121
4.2.2 手工藝產品設計  135
4.3 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向  142
4.3.1 信息化與大數據  143
4.3.2 人工智能與高新技術  144
4.3.3 低碳環保與綠色設計  146
4.3.4 人性化與情感產品設計  147
4.3.5 以仿生驅動設計靈感  152
4.3.6 品牌與符號化設計  154
思考練習題  157
第5章 環境設計 159
學習要點及目標  160
核心概念  160
引導案例  160
5.1 環境設計的原理  161
5.1.1 環境設計的含義  161
5.1.2 環境設計的目標  164
5.1.3 環境設計的空間體系  165
5.2 環境設計的特征  167
5.2.1 環境設計的綜合性特征  167
5.2.2 環境設計的文化內涵  168
5.2.3 環境設計的形式特征  169
5.2.4 環境空間的動態活力  171
5.3 環境設計的領域  172
5.3.1 城市規劃設計  172
5.3.2 建筑環境設計  178
5.3.3 室內環境設計  184
5.3.4 園林景觀設計  188
5.3.5 公共藝術設計  193
思考練習題  201
第6章 古代的藝術設計 203
學習要點及目標  204
核心概念  204
引導案例  204
6.1 古代設計的源流  205
6.1.1 原始時代設計的萌芽  206
6.1.2 上古時代的手工藝設計  208
6.1.3 上古時代文字的雛形  211
6.2 中國的古代設計  213
6.2.1 中國古代的環境設計  213
6.2.2 中國古代的產品設計  222
6.2.3 中國古代的視覺傳達設計  232
6.3 西方的古代設計  237
6.3.1 古典時期的設計經典  238
6.3.2 封建中世紀的宗教藝術  245
6.3.3 以文藝復興為軸心的古典設計  248
思考練習題  255
第7章 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257
學習要點及目標  258
核心概念  258
引導案例  258
7.1 現代設計的萌芽  259
7.1.1 工業革命的發生  259
7.1.2 工藝美術運動  261
7.1.3 新藝術運動  262
7.1.4 芝加哥建筑學派  264
7.1.5 德意志制造同盟  266
7.2 現代主義與現代設計  268
7.2.1 現代主義運動的興起  268
7.2.2 包豪斯與現代主義  274
7.2.3 裝飾藝術與現代設計  276
7.3 現代設計的新發展  278
7.3.1 大戰后的現代設計  278
7.3.2 歐、日、美的現代設計  282
7.3.3 后現代主義與當代設計  289
7.3.4 中國的當代設計  297
思考練習題  307
第8章 藝術設計的主體 309
學習要點及目標  310
核心概念  310
引導案例  310
8.1 設計師的使命  311
8.1.1 設計師產生的沿革及其擔當  311
8.1.2 職業設計師和當代設計師  314
8.1.3 現代設計師的職責  317
8.2 現代設計師的素養  322
8.2.1 現代設計師的素質  322
8.2.2 現代設計師的知識和技能  322
8.3 現代設計師能力的培養  328
8.3.1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328
8.3.2 創造性思維方法  330
8.3.3 綜合性能力的培養  332
思考練習題  337
參考文獻 338

 內容簡介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是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之一,2017年完成的再版,是為滿足 “設計概論 ”教學第一線的實際需要,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作者課堂經驗與教改成果而編寫的。《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系統地研究并介紹了設計的基本理論、發展歷史、設計領域、設計方法和設計師職責等相關理論課題,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藝術與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全書共 8章,從設計的原理、設計的特征、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古代的設計、現代設計的發展、設計的主體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

《藝術設計概論(第二版)》既可作為高等藝術與設計院校及相關專業本科教學的主教材,也可作為藝術愛好者的學習用書。

 

 

第二版前言

在我國高等藝術教育轉型發展的今天,為滿足各地院校、師生在教材使用中的實際需求,為使本教材的內容和含量更新穎、更緊密地貼近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脈搏,為深入貫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增設藝術學科門類、教育部新頒布的專業目錄——藝術設計專業升格為“設計學”一級學科的精神,擬對本書進行梳理與再版。再版中,對原書做出了如下修訂。

(1) 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規范,將“藝術設計”調整為“設計”和“設計學”。正像我們親身經歷的:20世紀90年代將“工業設計”調整為“藝術設計”一樣,這是時代發展和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實際需要。

(2) 為使本書知識結構更具先進性、科學性、經典性等特色,除了相關內容與當代學科前沿語境保持一致外,在書中相關章節內增加了與“信息化設計”“互聯網+現代設計”及“新媒體設計”方面的一些切切實實的教學內容,對一些重復敘述、觀念需轉型之處進行了刪改、兼并和凝煉,調整修改內容近三分之一。

(3) 全書除經典性、歷史性、代表性方面較難變動的插圖外,對三分之二的圖片和案例做了更新,是從國內外最新資料、各地院校師生優秀范作中選取的(圖片佚名者,因一時無法查找,在此致歉)。

設計,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的創作思維活動的過程。它可以使人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和理解事物;它是一種創新,不斷突破先前的慣性思維定式,而創造出一種新穎的、高人一籌的設計方式。設計扎根在現實的土壤中,社會生活源源不斷地觸發人們的設計靈感,這些靈感經由設計師運用相關的圖形、圖像、文字等信息語言表達出來。因而,人們眼中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設計將意念轉變成有形的現實空間。

設計滿足了人們審美的多種需求,為人們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和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諸如環境、服裝、產品、網絡、家具、廣告、招貼、影視、書籍裝幀、三維動畫等。設計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是要讓大眾欣賞繼而接受并認同,因為歸根到底設計作品是要給人看、給人用的,要有審美和使用價值才有意義,因而故弄玄虛的創意設計是無意義的。設計這門藝術,與生俱來地負載著特有的美學規律,與世界上的所有具有規律的事物一樣,美學的規律深奧博大,并與各門學科相互滲透,不是個體行為。設計師也只是運用自己對美學規律的“一孔之見”進行設計,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不夠完美。設計作品不僅僅是讓一部分人使用與鑒賞,生活中更多地講究適用加美觀,設計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那就會成為一位受廣大消費者擁戴的設計師。

設計作為以藝術學和工程技術學相結合為基礎的體系,不同于技術設計 (機械和電氣設計 ),技術設計旨在解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涵蓋內部功能、結構、原理、組裝等技術因素;設計在解決物與物關系的同時,還側重解決物與人的關系,涉及設計品的外觀造型、形體布局、操縱安排、飾面效果、色彩調配等藝術因素,同時還要考慮設計對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正如有的時裝設計師所說,他設計的不是女裝,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態、情感和生活風格。因此,雖然設計師直接設計的是產品,但間接設計人的行為和觀念、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是設計師的真正目的。設計要受到文化的制約,同時它又在設計某種文化類型,設計師通過設計可以改變文化價值。設計是藝術和科技、經濟、文化的融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本質特性。

當我們悄然進入 21世紀這樣一個知識經濟、信息化的“大數據+創新設計”時代時,隨著這種高速發展,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生活全面改觀,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內涵也發生著深刻變化;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教育的內涵、方法、學科專業設置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設計學學科專業的設置及構架正在朝著適合市場需求與時代同步的新途徑和新方向發展。本書作為全國高等院校設計學科規劃教材系列之一,正是為融入這一大時代的“大設計”理想,為滿足“設計概論”課程教學需要而編寫。

本書再版,是在第一版構架基礎上進行的。全面、系統地講述了設計的基本理論、發展歷史、設計領域、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并結合設計實踐教學的規律,突出設計學科各專業與高等學校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特色,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藝術與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全書共 8章,內容為:設計的原理、設計的特征、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古代的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設計的主體,深入淺出地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本書的學習,使學生明確了解我國設計的教學趨向;了解國內外設計的實踐、組織管理的發展動態;掌握設計學科各專業知識技能的一般規律和方法;能熟練地配用、選用設計技能和相關器材;遵循設計—制作—施工等不同階段、層次工藝技術的特殊規律,規范實踐和指導專業設計;熟練地掌握設計和操作秩序,并能有效地投入設計的組織與管理過程。

在本書的再版修訂過程中,得到了上海杉達學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編委會的悉心指導,感謝本書責任編輯在圖書出版過程中所給予的諸多幫助,以及相關任課教師及許多同學的協助,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時間緊迫,對信息時代瞬息萬變的設計形態的探索正處在進行時,理論的思辨與歸納尚在探索之中,加之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前言

設計,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的創作思維活動的過程。它可以使人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和理解事物;它是一種創新,不斷突破先前的慣性思維定式,創造出一種新穎的、高人一籌的設計方式。設計扎根在現實的土壤中,社會生活源源不斷地觸發人們的設計靈感,這些靈感經由設計師運用相關的圖形、圖像、文字等信息語言表達出來。因而,人們眼中一切美妙的事物,都可以借助設計將意念轉變成有形的現實空間。

藝術設計滿足了人們審美的多種需求,為人們帶來了多樣化的選擇和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諸如環境、服裝、產品、家具、廣告、招貼、網頁、書籍裝幀、三維動畫……藝術設計對于設計師來說,首先是要讓大眾欣賞繼而接受并認同,因為歸根到底設計作品是要給別人看、給別人用的,要有審美和使用價值才有意義,因而故弄玄虛的創意設計是無意義的。設計這門藝術,與生俱來地負載著特有的美學規律,與世界上的所有具有規律的事物一樣,美學的規律深奧博大,并與各門學科相互滲透,不是單一的個體行為。設計師也只是運用自己對美學規律的“一孔之見”進行設計,可能是完美的,也可能不夠完美。設計作品不僅僅是讓一部分人使用與鑒賞,生活中更多地要講究適用加美觀,設計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一點,那就會成為一位受廣大消費者擁戴的設計師。

20世紀初我國引進了西方設計的理念,雖然那時沒有使用“設計”或“藝術設計”這樣的術語,然而長期以來,藝術設計的教育實踐一直持續發展著。當然,相當長時間內是局限在“工藝美術”“工藝裝飾”“民間工藝”和“美工”這么一個不大的范圍內,甚至在“藝術”的眼光下,把設計看成一門“匠氣”“俗氣”的“手藝”。改革開放后,自20世紀80年代始,我國許多工科與藝術院校陸續創辦了“工業設計”專業;90年代又紛紛更名為“藝術設計”專業。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藝術設計迅速融入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軌道中,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產業。

藝術設計作為以藝術學與工程技術學結合為基礎的體系,不同于技術設計(機械和電氣設計)。技術設計旨在解決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主要涵蓋內部功能、結構、原理、組裝等技術因素;藝術設計在解決物與物關系的同時,還側重解決物與人的關系,涉及設計品的外觀造型、形體布局、操縱安排、飾面效果、色彩調配等藝術因素,同時還要考慮設計對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正如有的時裝設計師所說,他設計的不是女裝,而是女性本人——她的外貌、姿態、情感和生活風格。因此,雖然藝術設計師直接設計的是產品,但間接設計中人的行為和觀念、人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是設計師的真正目的。設計要受到文化的制約,同時它又在設計某種文化類型,設計師通過設計可以改變文化價值。藝術設計是藝術和科技、經濟、文化的融合,集成性和跨學科性是它的本質特性。

當我們悄然進入21世紀這樣一個知識經濟、信息化的時代時,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結構和人們的生活全面改觀,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設計教育的內涵、方法、專業設置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設計專業的設置及構架應尋找適合市場需求與時代同步的新途徑和新方向。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設計教育規模卻是全球第一。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藝術、設計類院校,包括開設藝術、設計類專業的高校有700~800所。但設計在我國仍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存在著諸多的不完善之處。它不僅要發展和鞏固已有的成果,而且要解決存在的問題,例如:院校之間雷同的學科體系、雷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以及如何擴展和延伸新的專業方向。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才能培養出合格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這是目前設計教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加入WTO給中國設計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面對機遇和挑戰,與世界設計教育接軌,并保持獨立性和民族化內涵,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作為全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系列之一,為解決這類問題,同時也為滿足“藝術設計概論”課程教學需要而編寫。

本書系統講述了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發展歷史、設計領域、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并結合設計實踐教學的規律,突出設計專業方向與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特色,全面指導學生提高藝術設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全書共分8章,分別對藝術設計的基本原理、藝術設計的特征、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古代的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藝術設計的主體內容,深入淺出地進行了理論分析。通過本書學習,使學生明確了解我國藝術設計的教學趨向;了解國內外藝術設計的實踐、組織管理的發展動態;掌握藝術設計專業各門類知識技能的一般規律和方法;能熟練地配用、選用設計技能和相關器材;遵循設計—制作—施工等不同階段、層次工藝技術的特殊規律,規范實踐和指導專業設計;熟練地掌握設計和操作秩序,并能有效地投入設計的組織與管理過程。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上海杉達學院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規劃教材”編委會的悉心指導,感謝本書責任編輯在本書出版過程中所給予的諸多幫助,同時還得到了相關任課教師及許多同學的具體幫助,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時間緊迫,加之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 者

 
 
 

目錄

第1章 藝術設計的原理 1
學習要點及目標  2
核心概念  2
引導案例  2
1.1 藝術設計概述  4
1.1.1 藝術設計的含義  4
1.1.2 設計的本質  5
1.2 設計學學科的確立  8
1.2.1 設計學學科的方向  8
1.2.2 設計學科的史論研究  11
1.2.3 設計學的學科框架  15
1.3 設計與形態  16
1.3.1 現實形態  16
1.3.2 仿生形態  18
1.3.3 抽象形態  20
思考練習題  24
第2章 藝術設計的特征 25
學習要點及目標  26
核心概念  26
引導案例  26
2.1 設計與文化  27
2.1.1 設計文化的內涵  27
2.1.2 設計文化與生活方式  29
2.1.3 設計文化與物質文化的整合  31
2.2 設計與經濟  32
2.2.1 設計與市場  33
2.2.2 設計創造市場  34
2.3 設計與科學技術  36
2.3.1 科技發展推進現代設計  36
2.3.2 現代設計得益于材料革新  39
2.3.3 現代設計仰仗于技術進步  41
2.4 設計與藝術  43
2.4.1 設計是不是藝術的問題  43
2.4.2 設計美的因素與形式  46
2.4.3 設計的審美價值及評價  51
思考練習題  54
第3章 視覺傳達設計 .55
學習要點及目標  56
核心概念  56
引導案例  56
3.1 視覺傳達設計的內涵  57
3.1.1 視覺傳達設計的概念  57
3.1.2 視覺流程的形成與建立  58
3.1.3 視覺傳達設計的特性  61
3.2 視覺傳達設計的要素  62
3.2.1 文字  62
3.2.2 圖像  64
3.2.3 色彩  67
3.3 視覺傳達設計的范疇  69
3.3.1 文字設計  69
3.3.2 標識設計  72
3.3.3 廣告設計  76
3.3.4 包裝設計  82
3.3.5 CI形象設計  86
3.3.6 版式設計  89
3.3.7 書籍裝幀設計  92
3.3.8 展示設計  98
3.3.9 新媒體設計  99
思考練習題  108
第4章 產品設計 109
學習要點及目標  110
核心概念  110
引導案例  110
4.1 產品設計的特征 111
4.1.1 產品設計的概念 .111
4.1.2 產品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  113
4.1.3 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  116
4.2 產品設計的分類  121
4.2.1 工業產品設計  121
4.2.2 手工藝產品設計  135
4.3 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向  142
4.3.1 信息化與大數據  143
4.3.2 人工智能與高新技術  144
4.3.3 低碳環保與綠色設計  146
4.3.4 人性化與情感產品設計  147
4.3.5 以仿生驅動設計靈感  152
4.3.6 品牌與符號化設計  154
思考練習題  157
第5章 環境設計 159
學習要點及目標  160
核心概念  160
引導案例  160
5.1 環境設計的原理  161
5.1.1 環境設計的含義  161
5.1.2 環境設計的目標  164
5.1.3 環境設計的空間體系  165
5.2 環境設計的特征  167
5.2.1 環境設計的綜合性特征  167
5.2.2 環境設計的文化內涵  168
5.2.3 環境設計的形式特征  169
5.2.4 環境空間的動態活力  171
5.3 環境設計的領域  172
5.3.1 城市規劃設計  172
5.3.2 建筑環境設計  178
5.3.3 室內環境設計  184
5.3.4 園林景觀設計  188
5.3.5 公共藝術設計  193
思考練習題  201
第6章 古代的藝術設計 203
學習要點及目標  204
核心概念  204
引導案例  204
6.1 古代設計的源流  205
6.1.1 原始時代設計的萌芽  206
6.1.2 上古時代的手工藝設計  208
6.1.3 上古時代文字的雛形  211
6.2 中國的古代設計  213
6.2.1 中國古代的環境設計  213
6.2.2 中國古代的產品設計  222
6.2.3 中國古代的視覺傳達設計  232
6.3 西方的古代設計  237
6.3.1 古典時期的設計經典  238
6.3.2 封建中世紀的宗教藝術  245
6.3.3 以文藝復興為軸心的古典設計  248
思考練習題  255
第7章 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257
學習要點及目標  258
核心概念  258
引導案例  258
7.1 現代設計的萌芽  259
7.1.1 工業革命的發生  259
7.1.2 工藝美術運動  261
7.1.3 新藝術運動  262
7.1.4 芝加哥建筑學派  264
7.1.5 德意志制造同盟  266
7.2 現代主義與現代設計  268
7.2.1 現代主義運動的興起  268
7.2.2 包豪斯與現代主義  274
7.2.3 裝飾藝術與現代設計  276
7.3 現代設計的新發展  278
7.3.1 大戰后的現代設計  278
7.3.2 歐、日、美的現代設計  282
7.3.3 后現代主義與當代設計  289
7.3.4 中國的當代設計  297
思考練習題  307
第8章 藝術設計的主體 309
學習要點及目標  310
核心概念  310
引導案例  310
8.1 設計師的使命  311
8.1.1 設計師產生的沿革及其擔當  311
8.1.2 職業設計師和當代設計師  314
8.1.3 現代設計師的職責  317
8.2 現代設計師的素養  322
8.2.1 現代設計師的素質  322
8.2.2 現代設計師的知識和技能  322
8.3 現代設計師能力的培養  328
8.3.1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328
8.3.2 創造性思維方法  330
8.3.3 綜合性能力的培養  332
思考練習題  337
參考文獻 338

商品標簽

購買記錄(近期成交數量0)

還沒有人購買過此商品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評論(共0條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名: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