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操作給予了清晰而詳盡的闡述。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能夠全面地掌握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體系與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體系的新穎性與實用性是本書的主要特點。在結構上,本書既保留了現有教材以心理治療技術講解為主的優點,又對心理治療技術進行了分類整合。在內容的編寫上,編者結合自己的教學與咨詢經驗,增加了案例分析等內容。
本書適用于本科心理學、教育學及醫學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的教學,同時也可作為心理咨詢師的培訓教材、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參考書及大眾自我心理健康保健的指南。
前 言
為了適應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我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事業,已經從1949年只有少部分專業人員進行零散的心理治療工作的啟動狀態,發展到了已有近12萬人持有勞動部頒發的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初具規模階段。目前,心理咨詢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漸為公眾所認可,人們不再視心理咨詢為羞恥,這其中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正是在這一形勢的推動下,應用心理學專業成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速度最快的學科之一。
2010年2月1日,在海南三亞召開的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會議上,在應用心理學專業規范修訂草案中,“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已被確定為應用心理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同時,教育學、醫學等非心理學專業也將“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納入到學生的專業課學習之中。不僅如此,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各種各樣的競爭愈演愈烈,來自各方的壓力不斷增加,人們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心理學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目前我國對于心理咨詢師的需求與日俱增,各種心理咨詢師的相關培訓也將“心理咨詢與治療”設置為核心課程。本書正是基于這種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而編寫的。
本書的編制,不僅積極汲取了現行本科心理學專業及心理衛生健康教育使用的心理咨詢與治療教材的優點,而且結合了當今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實際需要,在編寫宗旨、結構和取材上都作了較為科學的整合。本書編寫的宗旨是把握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前沿性、規范性與實踐性,提升我國各層次的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的教學質量。本書的結構特點是理論性與實用性兼備。從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師教學特點兩方面考慮,書中增加了引導案例及案例分析、思考題及推薦閱讀資料等內容,使本書更加正規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內容的選取上,本書不僅在講解傳統理論的章節中加入了新的研究成果,還將現代影響較大的一系列新的心理療法納入其中,使本書具有時代感。本書以易懂且不失專業性的語言對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操作給予了清晰而詳盡的闡述。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能夠全面地掌握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體系與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在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現有教材中,咨詢與治療方法部分一直被視為重要章節。關于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的講解,以三大理論體系與治療方法為主體進行介紹的版本比較常見,即心理分析的理論與方法、認知與行為治療的理論與方法、人本主義理論與方法。研究認為,所有的心理咨詢方法均有效,但是只有根據具體的求助者和具體的心理問題慎重地選用最合適的咨詢方法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例如行為主義療法比求助者中心療法更適合于治療恐懼癥,對身心疾病最有效的療法則是心理動力學療法加藥物。為此,尋求某種咨詢方法所對應的適應征或某種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法,是許多咨詢師努力的目標。
在當代占主流的折中主義取向的治療者中,對策略的取舍遵循一個原則:不拘流派,擇善而行。可根據求助者的條件和問題的性質,從任何已掌握的技術中選擇最合適者。當然,咨詢師必須有相當豐富的理論、技術儲備,在選擇咨詢與治療方法時主要考慮來訪者的特點、問題的特點、每種咨詢方法的特點、咨詢師自身的特點,以及各種特點的最好的匹配性。本書在繼承現有教材合理部分的基礎上,將心理咨詢與治療方法分為四大體系進行講解:一為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中的基本技能;二為傳統心理治療技術體系;三為除傳統心理治療技術以外,影響較大的各類療法體系;四為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本土化主要療法體系。與目前國內現行教材相比,這樣的安排在治療技術體系內容的講解上更注重系統性、時代性和實用性。
實踐教學內容是心理咨詢與治療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書的另一突出特色就在于增設了實踐指導內容。本書中“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個體心理咨詢分類及其應用”與不同環境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三章的設置,就是把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實踐環節納入教學內容,而這一教學內容在我國現有教材中以實踐環節系統設置還是第一次。
本書共分三篇十章,由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教師合作完成。由雷秀雅任主編,丁新華、田浩任副主編。各章分工如下:第一、二章由田浩執筆;第三章由劉愫執筆;第四章由張鳳執筆;第五章由楊智輝執筆;第六、八章由丁新華執筆;第七、十章由雷秀雅執筆;第九章由彭瑋執筆。以上參編者均為長期從事心理咨詢教學、研究及實踐的心理學專業教師。在編寫的過程中,每位編者都對基本理論與重要文獻作了細致的分析與整合。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努力讓本書更加系統,并且更加實用。
本書自2010年第1版發行以來,承蒙讀者厚愛得到廣泛好評。為了回饋讀者,編者在搜集讀者意見并結合專業發展的基礎上,對本書進行了修訂。第2版在結構上仍然保持了第1版的特點,由理論篇、技能篇和實踐篇三部分組成,但在內容上作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如增加了心理咨詢與治療基本技能和心理咨詢常見問題兩個章節。
本書可作為本科心理學、教育學及醫學專業的基礎課教材和心理咨詢師培訓的教材,同時也可作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參考書及大眾自我心理健康保健的指南。
本書能成功地完成寫作、編輯和出版,首先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謝他們在策劃和出版中付出的努力;其次要感謝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心理學系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感謝心理學系訾非副教授和李明博士提出的寶貴意見,感謝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研究生在本書完成過程中所做的工作。
另外,本書是在借鑒心理咨詢與治療研究領域前輩的辛勤勞作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的,每一章內容中無不體現出他們的學術思想與學術精華,借此向同行與學者表示致敬和由衷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們在今后的修訂過程中予以借鑒,從而達到提高教材質量的目的。
編 者
目 錄
理 論 篇第一章 概述 3第一節 什么是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5一、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定義 6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對象與范圍 10第二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歷史和發展 12一、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開端 12二、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發展與繁榮 13第三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在我國的發展狀況 14一、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發展的四個階段 14二、我國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本土化 17第四節 心理咨詢師 20一、作為一個“人”的咨詢師 20二、咨詢師的個人成長 21三、咨詢師的價值觀 24四、多元文化咨詢師 26第五節 咨詢實踐中的倫理問題 27一、倫理決策 27二、保密 28三、多元文化中的倫理問題 29四、診斷過程中的倫理問題 29五、咨詢中的雙重和多重關系 30本章小結 31思考題 32參考資料 32推薦閱讀資料 32第二章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基礎理論 33第一節 類型學理論 34一、類型學理論的歷史與發展 35二、心理診斷的類型論 36第二節 認知與發展理論 37一、皮亞杰的認知理論 37二、親子關系理論 38三、人生周期理論 38第三節 精神分析理論 39一、無意識和壓抑的理論 40二、人格結構理論 41三、性心理的發展 43四、夢論 45第四節 行為主義理論 46一、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46二、操作條件作用理論 47三、模仿學習理論 48第五節 人本主義理論 49一、羅杰斯的自我理論 49二、存在主義的分析理論 51本章小結 52思考題 53參考資料 53推薦閱讀資料 53第三章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原則、目標與階段 54第一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原則 55一、職業規范性的原則 56二、咨詢活動中的原則 57第二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目標 59一、醫學目標與心理學目標 59二、終極目標與中間目標 60三、內部目標與外部目標 60四、心理咨詢與治療目標的確立 61第三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階段 65一、心理診斷階段 66二、幫助和改變階段 71三、結束階段 74本章小結 75思考題 75參考資料 76推薦閱讀資料 76技 能 篇第四章 心理治療技術(一) 79第一節 談話咨詢技術 83一、初始面談與攝入性會談 84二、談話技術的注意事項 86三、談話中咨訪關系的建立 87第二節 參與和影響咨詢技術 90一、參與咨詢技術 90二、影響咨詢技術 92第三節 心理咨詢評估技術 95一、心理咨詢診斷評估 95二、心理咨詢效果評估 97本章小結 98思考題 99參考資料 99推薦閱讀資料 99第五章 心理治療技術(二) 100第一節 精神分析療法 105一、基本原理 105二、操作技術 107三、對精神分析療法的評價 109第二節 行為療法 111一、基本原理 113二、操作技術 115三、對行為療法的評價 118第三節 合理情緒療法 120一、基本原理 124二、操作技術 127三、對合理情緒療法的評價 130第四節 個人中心療法 131一、基本原理 136二、操作技術 138三、對個人中心療法的評價 141本章小結 142思考題 142參考資料 143推薦閱讀資料 143第六章 心理治療技術(三) 144第一節 森田療法 145一、基本原理 146二、操作技術 148第二節 完形療法 152一、基本原理 152二、操作技術 154第三節 現實療法 157一、基本原理 158二、操作技術 160第四節 敘事療法 164一、基本原理 164二、治療程序和技術 167第五節 家庭治療 170一、基本原理 171二、常用技術 175本章小結 178思考題 178參考資料 178推薦閱讀資料 179第七章 心理治療技術(四) 180第一節 認識領悟療法 182一、基本原理 183二、適應癥及具體運用 185三、對認識領悟療法的評價 186第二節 意象對話心理療法 188一、理論溯源 188二、療法與實施 190三、對意象對話的評價 192第三節 其他幾種本土心理治療技術 194一、悟踐療法 194二、道家認知療法 196三、疏導療法 200本章小結 202思考題 202參考資料 202推薦閱讀資料 203第八章 心理咨詢與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204第一節 阻抗 205一、阻抗的概念 205二、阻抗的表現形式 206三、阻抗產生的原因 207四、應對阻抗的方法 209第二節 移情與反移情 210一、移情的識別 211二、移情的處理 212三、反移情的識別 213四、反移情的處理 214第三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設置 214一、時間設置 215二、收費設置 216三、地點場所設置 217四、咨詢流程設置 217第四節 心理咨詢與治療記錄 219一、咨詢記錄的重要性 219二、咨詢記錄的內容 219三、咨詢記錄的種類 221四、咨詢記錄與保密 227五、音像記錄 227本章小結 228思考題 228參考資料 228推薦閱讀資料 229實 踐 篇第九章 個體心理咨詢分類及其應用 233第一節 心理咨詢的分類 234一、按咨詢性質進行分類 234二、按時程進行分類 235三、按形式進行分類 236第二節 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咨詢 238一、兒童期心理咨詢 238二、青少年心理咨詢 240三、中老年心理咨詢 242第三節 婚戀家庭心理咨詢 244一、戀愛問題心理咨詢 244二、婚姻問題心理咨詢 245三、家庭問題心理咨詢 246第四節 人際關系問題心理咨詢 247一、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咨詢 247二、職場人際關系心理咨詢 248三、人際交往障礙心理咨詢 250本章小結 254思考題 254參考資料 254推薦閱讀資料 255第十章 不同環境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 256第一節 學校心理咨詢與治療 258一、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定義和設置 258二、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工作 262三、學校心理咨詢中咨詢師的多重角色 263第二節 社區心理咨詢 265一、我國社區心理咨詢工作開展現狀 266二、社區心理咨詢師 268三、我國社區心理咨詢的發展 274第三節 醫療機構的心理咨詢與治療 277一、醫學模式轉變 277二、醫院心理咨詢 279三、綜合醫院心理咨詢門診來訪者臨床特征 281第四節 監獄中的心理咨詢與治療 285一、罪犯心理咨詢概述 285二、罪犯心理咨詢的原則 288三、罪犯心理矯治的技術 293四、罪犯心理咨詢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94本章小結 297思考題 297參考資料 297推薦實踐資料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