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國內外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實踐,在金融發展趨勢、跨國貨幣、國際儲備與匯率、通貨膨脹、金融改革與創新等章節的內容上更加貼近現實,更具時代感。全書增加了知識拓展MOOC視頻、專欄等內容,引導教學線上線下討論與反思,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全書共12章,分別對金融的基本概念、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息、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體系、貨幣供求與失衡方面的內容作了具體分析;詳盡介紹了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構成及管理;闡明了貨幣供求規律和信用波動規律。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物流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涉外事務管理等專業的教材,亦可作為成人教育相關課程的教材,還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再 版 前 言
《金融學概論》第一版自2012年3月出版以來,得到了全國各地高校的好評和廣大讀者的厚愛與支持。以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的7位教師組成的"金融學概論"課程教材編寫團隊,對《金融學概論》第一版進行了全面的修訂。在教材修訂過程中,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案例與啟發相結合、知識拓展與專欄相結合的原則,汲取原教材的合理部分,增加了金融業的新發展、新內容,展現了我國近年來金融改革和創新的成就。本版教材在秉承第一版特點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金融學概論"是經濟類各專業的基礎課程,更是金融學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修訂過程中,"金融學概論"課程教材編寫團隊依托安徽省教育廳高等學校質量工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示范項目"金融學概論"(項目編號:2014mooc079),基于安徽省網絡課程學習中心(e會學)平臺開展MOOC示范教學應用,通過以知識點為單元設計的模塊化MOOC教學視頻、音頻、影視、動畫圖片在線文本等富媒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金融學概論》(第一版)在2014年度安徽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MOOC示范項目中期檢查中被評為優秀"MOOC課程"。該課程網址:http://www.ehuixue.cn/View.aspx?cid=495安徽省網絡課程學習中心。
《金融學概論(第二版)》在原有基礎上,對總體框架、層次結構、章節內容等進行了修訂,全書共分十二章,大體上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范疇,主要介紹金融、貨幣、信用、利息與利率等;第二部分是微觀金融部分,由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組成;第三部分是連接微觀和宏觀的"節",即貨幣需求、貨幣供給以及貨幣失衡,第四部分是宏觀金融部分,主要介紹通貨膨脹、貨幣政策等;第五部分是金融運行環境,由金融與經濟、金融風險防范與金融創新共同構成。
本書由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王雯副教授擔任主編,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呂時禮副教授、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朱穎、宋小紅擔任副主編,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范昱、何遠景和鄭雪嬌任參編。具體分工如下:第二、七、十二章由王雯編寫,第一章及全書電子教案由朱穎編寫,第三至五章由范昱編寫,第六、八、九章由何遠景編寫,第十、十一章由鄭雪姣編寫。全書由呂時禮、宋小紅閱稿,王雯總纂定稿。本書由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崔景茂教授審定。
在本書的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吸收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敬意和謝意,在書后列出了主要的參考書目。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教學及管理任務繁重,編寫過程中難免有疏漏或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前 言
當今,金融已逐漸成為世界經濟領域內最活躍、最有能量的要素之一。經濟決定金融,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了金融的發展水平,同時金融在服務于經濟的過程中,又反作用于經濟。2008年,一場因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像美國這樣金融業高度發達、資本市場法律非常完善、衍生市場監管體系健全的經濟體,經歷了多年乃至長期的危機洗禮,仍然擺脫不了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風暴的宿命。2011年8月,意大利、西班牙國債危機顯現,美國股市繼續大跌6%左右,四大銀行之一的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大跌20%,花旗集團(CitiGroup)大跌16%。因此,世界各國開始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現行世界貨幣體系、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進行新的反思與調整。而對于正處在金融市場發展初級階段的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分析和研究金融理論發展是現實環境和實踐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正是從這個基點出發,我們組織編寫了本書,以期為尋找解決金融危機對策的人們提供有益的借鑒。金融學作為一門具有吸引力和挑戰性的學科,主要研究貨幣和金融體系的運行機制,是經濟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更是金融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書作為高職高專金融學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堅持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發,按"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科學合理地處理專業內容與教學時數,增加了教學任務驅動環節,以案例教學為特色,培養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力圖使本書成為符合高職高專教學的實際需要、具有特色鮮明的教材。
全書共十二章,大體上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四章,重點闡述金融、貨幣、信用、金融市場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第二部分是第五至七章,集中介紹金融機構體系的主體--金融機構,包括金融機構的基本特征、功能、種類,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業務、體制等;第三部分是第八章,介紹國際金融知識;第四部分是第九至十二章,主要闡述貨幣供給、貨幣需求、貨幣均衡、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貨幣政策、金融與經濟發展、金融風險與防范、金融改革與創新等宏觀問題的基本知識和理論。
本書由王雯擔任主編,呂時禮、宋小紅、朱穎擔任副主編,具體分工如下:第二、七、十二章由王雯編寫,第一章及全書電子教案由朱穎編寫,第三至五章由范昱編寫,第六、八、九章由何遠景編寫,第十、十一章由鄭雪姣編寫。全書由呂時禮、宋小紅閱稿,王雯總纂定稿。本書由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助理崔景茂審定。
在本書的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吸收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敬意和謝意,在書后列出了主要的參考書目。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教學及管理任務繁重,編寫過程中難免有疏漏或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
第一章 金融概述 1第一節 金融和金融學 2一、金融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2二、金融學及金融體系的構成與功能 4第二節 金融的產生與發展 8第三節 金融工具 10一、金融工具的種類 10二、金融工具的特征 20本章小結 21復習思考題 22第二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23第一節 貨幣 24一、貨幣的產生與發展 24二、貨幣的本質、形態與職能 26三、貨幣的定義及計量 33第二節 貨幣制度 36一、貨幣制度的含義及構成要素 37二、貨幣制度的演變及發展 39三、我國的貨幣制度 43四、跨國貨幣制度 45本章小結 46復習思考題 46第三章 信用、利息與利率 49第一節 信用 50一、信用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50二、信用的基本形式 51三、信用的經濟功能 55第二節 利息與利率 57一、利息 57二、利率 57本章小結 63復習思考題 64第四章 金融市場 67第一節 金融市場概述 68一、金融市場的概念 68二、金融市場的分類 69第二節 貨幣市場 71一、貨幣市場的概念和特征 71二、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求者 71三、貨幣市場的結構及其內容 73第三節 資本市場 75一、資本市場的概念和特征 75二、證券發行 76三、有價證券 77第四節 其他金融市場 83一、外匯市場 83二、黃金市場 87本章小結 88復習思考題 89第五章 金融機構體系 91第一節 金融機構 92一、金融機構的概念 92二、金融機構體系的一般構成 93第二節 非銀行金融機構 100一、保險公司 100二、證券公司 101三、信托投資公司 101四、資產管理公司 102五、財務公司 103六、融資租賃公司 103七、信用合作社 104第三節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104一、國際金融機構體系概述 104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06三、世界銀行 108四、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110第四節 我國的金融機構體系 114一、我國金融機構體系的發展歷史 114二、我國現行的金融機構體系 116本章小結 119復習思考題 120第六章 商業銀行 123第一節 商業銀行概述 124一、商業銀行的概念 124二、商業銀行的性質、職能與組織制度 125三、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 128第二節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 129一、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129二、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134第三節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138一、中間業務的概念 138二、中間業務的特點 138三、中間業務的種類 139第四節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 143第五節 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 147一、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147二、資產負債管理理論及方法 147本章小結 149復習思考題 149第七章 中央銀行 151第一節 中央銀行概述 152一、中央銀行的產生和發展 152二、中央銀行的制度類型 155三、中央銀行的機構設置 157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性質及職能 158一、中央銀行的性質 158二、中央銀行的職能 160三、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責 161第三節 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 161一、中央銀行保持相對獨立性的含義及原因 161二、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162三、中央銀行相對獨立性的不同模式 162第四節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163一、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 164二、中央銀行的資產業務 166三、中央銀行的中間業務 167本章小結 168復習思考題 169第八章 國際金融概述 171第一節 外匯 172一、外匯的概念 172二、外匯的分類 173三、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 174第二節 匯率 178一、匯率的標價方法 178二、匯率的類型 179三、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81第三節 國際收支 184一、國際收支的概念 184二、國際收支平衡表及內容 184三、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 186四、我國的國際收支 187第四節 國際儲備 190一、國際儲備的概念及特征 190二、國際儲備的構成 191三、國際儲備與國際清償力 193四、國際儲備的作用 193本章小結 194復習思考題 194第九章 貨幣供求與均衡 197第一節 貨幣需求 198一、貨幣需求概述 198二、貨幣需求的種類 199三、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199四、貨幣需求理論 201第二節 貨幣供給 205一、貨幣供給與貨幣供給量 205二、貨幣供給量的供給 205第三節 貨幣均衡 206一、貨幣均衡的含義 206二、貨幣失衡的表現及成因 207三、貨幣均衡的實現機制 208本章小結 210復習思考題 210第十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213第一節 通貨膨脹 214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214二、通貨膨脹的度量 215三、通貨膨脹的成因與類型 216四、通貨膨脹的危害與治理 221第二節 通貨緊縮 226一、通貨緊縮的含義 226二、通貨緊縮的測量 227三、通貨緊縮的成因及治理 229本章小結 231復習思考題 232第十一章 貨幣政策 235第一節 貨幣政策的目標 236一、貨幣政策的含義 236二、貨幣政策的目標體系 237三、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 244第二節 貨幣政策工具 244一、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 245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248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249四、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選擇 250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傳導 252一、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252二、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256第四節 貨幣政策與其他宏觀政策的配合 258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 258二、貨幣政策與收入政策的配合 259三、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配合 260本章小結 260復習思考題 261第十二章 金融發展與改革創新 263第一節 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264一、金融與經濟發展 264二、經濟貨幣化與經濟金融化 266第二節 金融風險及其防范 267一、金融風險的含義及種類 268二、當前我國金融各主要行業的風險表現 269三、金融風險防范對策 270第三節 金融改革與創新 272一、金融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 272二、金融改革創新的主要任務 273第四節 我國的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 275一、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276二、金融創新的重點 278本章小結 279復習思考題 279參考文獻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