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 容 簡 介
本書是一本集科學性、實用性、新穎性和可讀性為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在內(nèi)容安排上,精選出與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成長息息相關的十一個主題,既涉及大學生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決的人際關系、挫折應對、網(wǎng)絡成癮、職業(yè)選擇、學習適應、婚戀與性等現(xiàn)實心理問題,也涉及影響大學生自身發(fā)展、幸福(如生命意義)、創(chuàng)新素質(zhì)和閑暇娛樂等發(fā)展性心理問題的解決。
在結(jié)構體例上,遵循“客觀診斷—科學分析—教會應對—培養(yǎng)素質(zhì)”的基本目標,將各章內(nèi)容設計為 “身邊的故事”、“判斷鑒別”、“心理論壇”、“策略訓練”、“學以致用”和“反思體驗”,邏輯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nèi)容上彼此銜接,功能上優(yōu)化整合的六個板塊,方便教學。
本書既可作為高校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讀物,適合高校學生、青少年、高等教育管理者以及相關工作者閱讀和參考。
前 言
在長期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的科學研究中,面對當代大學生日益突出的心理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哪些事情是他們郁悶、困惑、迷惘的根由?哪些事情給他們帶來快樂或成就?哪些事情促使他們思考和成長?教育者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化解內(nèi)心的矛盾與沖突、引導他們健康發(fā)展?在長期面向大學生開展心理咨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直接了解大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有條件嘗試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開展以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zhì)、維護心理健康為根本目標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本書的編寫就是以上述理論與實踐探索為基礎的。
在我國,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日顯重要,近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書籍不斷涌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自“九五”以來,我們一方面積極從心理學角度致力于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及其教育對策的探索,另一方面及時將研究成果轉(zhuǎn)化為教育資源并運用于教育實踐,編寫出版了青少年學生(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或讀物。這本《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以我們承擔的教育部重大委托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探索為前提,在總結(jié)以往教材優(yōu)點的基礎上,秉承指導大學生積極適應、促進大學生主動發(fā)展,引導大學生助人自助的理念而編 寫的。
本書在編寫中力求體現(xiàn)如下原則:
(1) 秉承積極心理學思想,突出教育性和發(fā)展性。考慮到本書的讀者主要是普通大學生,因此,我們在編寫中遵循積極心理學的思想,無論是目標的設置還是途徑、策略的提出和實施,都始終強調(diào)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和發(fā)展性功能,十分重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2) 相對淡化理論知識,突出實用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播心理學理論知識,而是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指導其適應大學生活,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因此,本書中盡量避免專業(yè)化的心理學理論知識的陳述和分析,而是針對某一心理問題,突出實用性,如在策略訓練中介紹操作性強的方法、技巧、策略,每個主題的呈現(xiàn)以學生身邊的故事引入,輔以自我檢測,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和活動設計以使學生積極參與。主題明確、語言精練、深入淺出、生活化的語言等都體現(xiàn)了本書注重實用的特點。
(3) 強化學生主體,突出助人自助。大學生是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大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程度。因此,本書特別強調(diào)如何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引導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素質(zhì)訓練參與活動中學會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diào)控、自我發(fā)展,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基于以上原則,本書精選出生命價值、自我成長、學習適應、人際關系、婚戀與性愛、網(wǎng)絡健康、職業(yè)準備、情緒管理、挫折應對、創(chuàng)新素質(zhì)和閑暇生活共十一個主題,內(nèi)容既涉及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人際問題、挫折應對問題、網(wǎng)絡心理問題、職業(yè)心態(tài)問題、學習適應問題等現(xiàn)實心理問題的解決,又涉及如生命意義的追問、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健康閑暇娛樂方式的養(yǎng)成等發(fā)展性心理問題的解決。這些內(nèi)容不僅有利于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成長成才,而且有的內(nèi)容(如職場人際技巧、婚姻生活的經(jīng)營等)對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追求幸福人生亦有指導意義。
本書遵循“客觀診斷—科學分析—教會應對—培養(yǎng)素質(zhì)”的認識邏輯,將各章的主題內(nèi)容設計為六大板塊:①“身邊的故事”,以大學生中發(fā)生過的真實事例或有較大社會效應的事件為引子,揭示該章主題;②“判斷鑒別”,運用心理自測,指導大學生對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③“心理論壇”,針對該主題進行心理學觀點、方法的分析探討;④“策略訓練”,針對主題和“判斷鑒別”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并進行訓練;⑤“學以致用”,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或問題,運用前面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解決相應的心理問題或培養(yǎng)某種心理健康素質(zhì);⑥“反思體驗”,引導學生領悟所學策略方法,自覺將其轉(zhuǎn)化為個體的心理能力,以備能運用到今后應對解決類似心理問題之中。這六大板塊構成了在邏輯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nèi)容上彼此銜接、功能上優(yōu)化整合的教育系統(tǒng)。
本書由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組織編寫,張大均、吳明霞編著,負責全書的框架結(jié)構設計、指導具體寫作、進行統(tǒng)稿審稿。各章的編寫者如下:第一章,湯芙蓉;第二章,歐陽益、湯芙蓉;第三章,朱毅;第四章,遲新麗;第五章,楊良群、劉利敏、胡珊珊、遲新麗、李娜、扶長青、吳明霞;第六章,劉利敏;第七章,王立菲、吳明霞;第八章,李娜;第九章,胡珊珊;第十章,薛中華、朱毅、扶長青、李娜、吳明霞;第十一章,扶長青。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十分復雜,加之編寫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我們真誠希望大學生朋友及同行專家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以便進一步完善。本書編寫中參考、借鑒了國內(nèi)外該領域的許多論著和教材,除在相應的地方已注明外,在此謹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 者
目 錄
第一章 生命價值 1
第一節(jié) 生命的意義 1
一、身邊的故事 1
二、判斷鑒別 1
三、心理論壇 2
四、策略訓練 3
五、學以致用 7
六、反思體驗 8
第二節(jié) 人生價值 8
一、身邊的故事 9
二、判斷鑒別 9
三、心理論壇 10
四、策略訓練 11
五、學以致用 16
六、反思體驗 16
第三節(jié) 社會責任 17
一、身邊的故事 17
二、判斷鑒別 17
三、心理論壇 19
四、策略訓練 19
五、學以致用 26
六、反思體驗 26
第二章 自我成長 28
第一節(jié) 自我認識 28
一、身邊的故事 28
二、判斷鑒別 28
三、心理論壇 29
四、策略訓練 31
五、學以致用 36
六、反思體驗 36
第二節(jié) 自我成就 36
一、身邊的故事 36
二、判斷鑒別 37
三、心理論壇 37
四、策略訓練 38
五、學以致用 46
六、反思體驗 46
第三節(jié) 自我和諧 47
一、身邊的故事 47
二、判斷鑒別 48
三、心理論壇 48
四、策略訓練 50
五、學以致用 55
六、反思體驗 56
第三章 學習適應 57
第一節(jié) 時間管理 57
一、身邊的故事 57
二、判斷鑒別 58
三、心理論壇 58
四、策略訓練 59
五、學以致用 65
六、反思體驗 66
第二節(jié) 學習動機 66
一、身邊的故事 67
二、判斷鑒別 67
三、心理論壇 68
四、策略訓練 69
五、學以致用 74
六、反思體驗 74
第三節(jié) 學會學習 75
一、身邊的故事 75
二、判斷鑒別 75
三、心理論壇 76
四、策略訓練 76
五、學以致用 82
六、反思體驗 83
第四章 人際關系 84
第一節(jié) 宿舍人際 84
一、身邊的故事 84
二、判斷鑒別 85
三、心理論壇 85
四、策略訓練 87
五、學以致用 92
六、反思體驗 93
第二節(jié) 班級人際 93
一、身邊的故事 94
二、判斷鑒別 94
三、心理論壇 95
四、策略訓練 96
五、學以致用 100
六、反思體驗 100
第三節(jié) 職場人際 101
一、身邊的故事 101
二、心理論壇 102
三、策略訓練 103
四、學以致用 110
五、反思體驗 110
第五章 婚戀與性愛 111
第一節(jié) 積極戀愛 111
一、身邊的故事 111
二、判斷鑒別 112
三、心理論壇 112
四、策略訓練 114
五、學以致用 121
六、反思體驗 121
第二節(jié) 健康性愛 122
一、身邊的故事 122
二、判斷鑒別 123
三、心理論壇 123
四、策略訓練 124
五、學以致用 131
六、反思體驗 131
第三節(jié) 和諧的婚姻 131
一、身邊的故事 132
二、判斷鑒別 133
三、心理論壇 133
四、策略訓練 134
五、學以致用 140
六、反思體驗 140
第六章 網(wǎng)絡健康 142
第一節(jié) 認識網(wǎng)絡 142
一、身邊的故事 142
二、判斷鑒別 143
三、心理論壇 144
四、策略訓練 145
五、學以致用 148
六、反思體驗 148
第二節(jié) 拒絕網(wǎng)癮 148
一、身邊的故事 149
二、判斷鑒別 149
三、心理論壇 150
四、策略訓練 151
五、學以致用 156
六、反思體驗 156
第三節(jié) 網(wǎng)絡文明 157
一、身邊的故事 157
二、判斷鑒別 158
三、心理論壇 159
四、策略訓練 159
五、學以致用 165
六、反思體驗 165
第七章 職業(yè)準備 166
第一節(jié) 職業(yè)規(guī)劃 166
一、身邊的故事 166
二、判斷鑒別 167
三、心理論壇 167
四、策略訓練 169
五、學以致用 176
六、反思體驗 177
第二節(jié) 成功求職 177
一、身邊的故事 177
二、判斷鑒別 178
三、心理論壇 178
四、策略訓練 180
五、學以致用 185
六、反思體驗 185
第三節(jié) 職業(yè)危機 186
一、身邊的故事 186
二、判斷鑒別 187
三、心理論壇 187
四、策略訓練 188
五、學以致用 192
六、反思體驗 192
第八章 情緒管理 193
第一節(jié) 情緒與人生 193
一、身邊的故事 193
二、判斷鑒別 194
三、心理論壇 195
四、策略訓練 196
五、學以致用 199
六、反思體驗 199
第二節(jié) 識別與表達情緒 199
一、身邊的故事 200
二、心理論壇 201
三、策略訓練 202
四、學以致用 208
五、反思體驗 208
第三節(jié) 情緒調(diào)控 209
一、身邊的故事 209
二、判斷鑒別 210
三、心理論壇 210
四、策略訓練 211
五、學以致用 216
六、反思體驗 217
第九章 挫折應對 218
第一節(jié) 認識挫折 218
一、身邊的故事 218
二、心理論壇 219
三、策略訓練 220
四、學以致用 222
五、反思體驗 223
第二節(jié) 應對挫折 223
一、身邊的故事 223
二、判斷鑒別 224
三、心理論壇 225
四、策略訓練 227
五、學以致用 231
六、反思體驗 232
第三節(jié) 挫折承受力 232
一、身邊的故事 232
二、判斷鑒別 233
三、心理論壇 234
四、策略訓練 235
五、學以致用 240
六、反思體驗 240
第十章 創(chuàng)新素質(zhì) 242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新精神 242
一、身邊的故事 242
二、判斷鑒別 242
三、心理論壇 243
四、策略訓練 245
五、學以致用 249
六、反思體驗 250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新能力 250
一、身邊的故事 250
二、判斷鑒別 251
三、心理論壇 251
四、策略訓練 252
五、學以致用 259
六、反思體驗 260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新生活 260
一、身邊的故事 260
二、判斷鑒別 261
三、心理論壇 261
四、策略訓練 262
五、學以致用 267
六、反思體驗 268
第十一章 閑暇生活 269
第一節(jié) 認識休閑 269
一、身邊的故事 269
二、判斷鑒別 270
三、心理論壇 270
四、策略訓練 271
五、學以致用 277
六、反思體驗 277
第二節(jié) 合理交誼 278
一、身邊的故事 278
二、判斷鑒別 278
三、心理論壇 279
四、策略訓練 280
五、學以致用 287
六、反思體驗 287
第三節(jié) 學會獨處 287
一、身邊的故事 288
二、判斷鑒別 288
三、心理論壇 289
四、策略訓練 290
五、學以致用 295
六、反思體驗 295
參考文獻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