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以2006年2月15日頒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為依據,主要介紹了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重點講解了會計六要素增減變動的核算及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與報表分析等內容。
本書注重將新的會計理論應用到教材之中,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同時,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強化案例教學,力求使學生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能全面掌握會計核算方法、核算程序及報表編制,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書在結構和內容上既符合學校教學的要求,又能滿足企業實際工作的需要。因此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會計人員、經濟管理工作者的培訓和自學參考用書。
前 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與國際接軌的不斷深入,世界經濟發展所呈現出的市場化、知識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趨勢也在日益影響著我們。這種影響也給我國會計領域帶來了令人矚目的變化,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原有的16項具體準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新的準則共包含39項,其中1項是基本準則,38項是具體準則,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的新跨越和與國際慣例趨同的突破。會計工作的規范化和國際化,必然會對全體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我國現代會計領域需要大批技術性、應用型的人才。因此,我們在第1版基礎上,吸收了最新的會計理論研究成果,借鑒了國內同類教材的先進經驗,以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為依據,編寫了《會計學(第2版)》這本教材。
在現代社會,會計在宏觀和微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會計信息對管理的決策和控制作用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現代會計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和相應的應用能力。可見,培養具備多方面知識結構和相應能力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已勢在必行。因此,在《會計學(第2版)》的編寫過程中主要考慮以下幾點。
其一,確立技術性、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國傳統會計教育目標只注重會計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忽視了相關會計實踐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教材突破了原有會計學教材的知識體系,涵蓋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財務分析》的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理解各項會計指標的經濟含義,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會計循環過程及會計信息的傳遞,并在掌握相關會計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閱讀會計報表和進行相關財務指標的分析。
其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從管理的角度學習會計,學會利用會計信息、會計政策進行管理的控制與決策。通過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本教材具有傳統會計教材的精華和特色,同時更注重將新法律、新法規、新會計理論、新案例反映到教材中,體現了會計知識和科技發展的最新 動態。
本教材是會計的入門教材,它不僅可以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學習教材,而且還可以作為經濟管理工作人員和非會計人員的自學用書。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堅持注重基礎教學和實際運用相結合的原則;在編寫方法上不求細而全,而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力求由淺入深、結構合理、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并把多年教學和實踐經驗融入教材之中;本書每一章都配有自測題和會計案例分析,便于學生自我訓練、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其理解會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全書由楊淑媛、姜旭宏主編,楊淑媛負責全書寫作大綱的擬定和編寫的組織工作,楊淑媛、姜旭宏進行了全書定稿前的修改及總纂。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由楊淑媛執筆;第三章、第九章由姜旭宏執筆;第五章、第八章由孫振娟執筆;第七章、第十章由曹燕紅執筆;第六章由劉云芝執筆。最后由朱繼明教授負責全書的主審工作。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科技大學、哈爾濱廣廈學院、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支持,特別是朱繼明教授在編寫過程中給予了多方面的指導,我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歡迎廣大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以使本書在再版時更趨完善。
編 者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1
第一節 會計概述 1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1
二、會計的含義 3
三、會計的特點 4
四、會計的職能、目標和方法 5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與
會計基礎 11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1
二、會計基礎 14
第三節 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15
一、可靠性 15
二、相關性 16
三、可理解性 16
四、可比性 17
五、實質重于形式 18
六、重要性 18
七、謹慎性 19
八、及時性 19
第四節 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 19
一、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要素
及其確認 20
二、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會計要素
及其確認 24
第五節 會計計量 28
一、會計計量屬性及其構成 28
二、會計計量屬性的應用原則 29
案例分析 29
自測題 33
第二章 會計循環 37
第一節 會計對象 37
一、會計對象的含義 37
二、資金循環 37
第二節 會計科目與賬戶 39
一、會計科目 39
二、會計賬戶 43
三、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的關系 44
第三節 復式記賬原理 44
一、單式記賬法 45
二、復式記賬法 45
三、借貸記賬法 46
第四節 會計憑證 54
一、會計憑證概述 54
二、原始憑證 55
三、記賬憑證 61
四、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65
第五節 會計賬簿 66
一、會計賬簿的意義 66
二、會計賬簿的種類 66
三、會計賬簿的設置與登記 69
四、錯賬更正 78
第六節 對賬與結賬 80
一、對賬 80
二、結賬 81
第七節 財產清查 82
一、財產清查的含義和種類 82
二、財產清查的方法 84
案例分析 88
自測題 89
第三章 流動資產 97
第一節 貨幣資金 97
一、現金 97
二、銀行存款 101
三、其他貨幣資金 111
第二節 應收及預付款項 114
一、應收票據 114
二、應收賬款 119
三、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 122
四、壞賬損失 124
第三節 交易性金融資產 128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概念 128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 128
第四節 存貨 131
一、存貨概述 131
二、存貨取得成本的確定 133
三、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136
四、存貨業務的核算 141
五、存貨清查 157
六、存貨的期末計量 159
案例分析 161
自測題 163
第四章 非流動資產 170
第一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 170
一、持有至到期投資概述 170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 171
第二節 長期股權投資 175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 175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178
三、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182
第三節 固定資產 183
一、固定資產概述 183
二、固定資產確認與初始計量 186
三、固定資產取得的核算 187
四、固定資產折舊 191
五、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196
六、固定資產的處置及期末計價 197
第四節 無形資產 199
一、無形資產概述 199
二、無形資產的內容與分類 201
三、研究與開發支出 203
四、無形資產的核算 204
案例分析 213
自測題 214
第五章 負債 221
第一節 負債概述 221
一、負債的概念及特征 221
二、負債的確認與分類 221
第二節 流動負債 222
一、流動負債的概念及分類 222
二、短期借款 223
三、應付票據 224
四、應付賬款 225
五、預收賬款 226
六、應付職工薪酬 227
七、應交稅費 233
八、應付股利 243
九、其他應付款 243
第三節 非流動負債 244
一、長期借款 244
二、應付債券 246
案例分析 249
自測題 250
第六章 所有者權益 255
第一節 所有者權益概述 255
一、所有者權益的性質 255
二、所有者權益的來源 256
第二節 實收資本 257
一、實收資本概述 257
二、實收資本的核算 260
第三節 資本公積 263
一、資本公積概述 263
二、資本公積的核算 264
第四節 留存收益 266
一、留存收益的構成 266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268
案例分析 272
自測題 273
第七章 費用與成本 278
第一節 費用與成本概述 278
一、費用的概念及特征 278
二、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279
三、費用的分類 279
四、費用與成本的關系 281
第二節 生產成本 281
一、生產成本的概念及項目組成 281
二、產品成本計算應設置的賬戶 282
三、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283
四、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
之間的分配 290
第三節 期間費用 293
一、期間費用的概念及內容 293
二、期間費用的核算 293
第四節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296
一、品種法 296
二、分批法 297
三、分步法 298
案例分析 298
自測題 300
第八章 收入與利潤 305
第一節 收入 305
一、收入概述 305
二、銷售商品收入 307
三、提供勞務收入 315
四、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318
第二節 利潤 319
一、利潤的概念及其構成 319
二、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的
核算 320
三、所得稅費用的核算 323
四、利潤的核算 323
案例分析 327
自測題 329
第九章 財務報告 334
第一節 財務報告概述 334
一、財務報告的概念 334
二、財務報告的組成與分類 334
三、財務報告的作用 336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337
一、資產負債表的概念及作用 337
二、資產負債表的內容與格式 337
三、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338
四、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舉例 339
第三節 利潤表 343
一、利潤表的概念及作用 343
二、利潤表的內容與格式 343
三、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344
四、利潤表的編制舉例 344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345
一、現金流量表的概念及分類 345
二、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347
第五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會計報表
附注 350
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350
二、會計報表附注 352
案例分析 354
自測題 356
第十章 會計報表分析 363
第一節 會計報表分析概述 363
一、會計報表分析的目的 363
二、會計報表分析的內容 364
三、會計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365
四、會計報表分析的資料 365
第二節 償債能力分析 367
一、償債能力分析的內涵 367
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368
三、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370
第三節 營運能力分析 375
一、營運能力分析的內涵 375
二、資產周轉能力分析 376
三、企業資產結構分析 378
第四節 盈利能力分析 379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內涵 379
二、企業盈利水平分析 381
第五節 財務綜合評價 385
一、綜合財務指數評價系統 385
二、杜邦財務指標分析系統 387
案例分析 389
自測題 391
附錄 參考答案 395
參考文獻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