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從現代設計專業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出發,結合二維設計的表現形式和表現特征,較為系統地闡述和分析了繪畫、設計與二維構成的關系,并對二維設計要素以及平面表現的新理念、表現形式、表達方法和表達技巧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剖析。通過對自然形態以及其他藝術形式的觀察和解讀,從中概括并提煉出點線面、方角圓、形色質等基本構成元素,結合二維設計元素的形式美規則,進一步展開具體的二維專題初步設計,并將其應用性加以延伸,設計過程強調理性思維,同時增加了學生自評和教師點評的互動教學環節并進行設計分析與研討,以達到完善設計基礎研究的的。 本書既可作為藝術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相關專業以及自學者的教材及參考讀物。第一部分 引述
第一章 繪畫與設計 3
第一節 繪畫與設計的區別 4
第二節 繪畫與設計的聯系 6
第二章 構成主義與包豪斯 7
第一節 構成主義及其歷史意義 8
一、構成與構成主義 8
二、構成主義的特征與影響 8
第二節 包豪斯與設計 11
一、包豪斯的形成及歷史概況 12
二、包豪斯的目標和思想 12
三、包豪斯的教育成果與影響 13
第三章 二維設計元素與形式美規則 15
第一節 設計元素 16
一、概念元素 16
二、視覺元素 16
三、關系元素 16
四、實用元素 16
第二節 形式美規則 16
一、對稱與平衡 17
二、節奏與韻律 18
三、變化與統一 19
四、對比與調和 19
第二部分 圖形構成與表達
第四章 圖形的類別 23
第一節 現實的形象 24
一、自然形象 24
二、人造形象 24
三、偶發形象 24
第二節 概念的形象 25
一、抽象的概念 25
二、抽象繪畫 25
三、抽象繪畫的價值 26
四、抽象圖形的作用 29
第五章 點、線、面 31
第一節 點 32
一、點的形態與特征 32
二、點的作用與信息傳達 33
第二節 線 36
一、線的形態與特征 36
二、線的作用與信息傳達 39
第三節 面 46
一、面的形態與特征 46
二、面的作用與信息傳達 49
第四節 實訓作業 51
一、點的采集與表達 51
二、線的采集與表達 55
三、基本形的設計 58
第六章 圖形與質感 61
第一節 質感與肌理 62
一、質感與肌理的概念 62
二、肌理的類別 62
第二節 圖形肌理與作用 62
一、肌理的制造與采集 62
二、圖形肌理的信息傳達 64
第三節 實訓作業 66
第七章 圖形與空間 71
第一節 概念與關系 72
第二節 圖形的空間相遇 72
一、形與形的相遇 72
二、形與背景的相遇 73
三、圖形共用 74
第三節 圖形的空間表現 76
一、圖形布局 76
二、制造空間 79
三、圖形表意 83
第四節 實訓作業 84
一、平面圖形的正負空間填充 84
二、用二維圖形表達三維空間 86
三、用圖形表達字詞含義 87
第八章 圖形與文字 91
第一節 概念與關系 92
第二節 類別與表達 92
一、文字的類別 92
二、文字的圖形化表達 93
第三節 實訓作業 94
一、漢字的圖形化表達 94
二、拉丁字母的圖形化表達 95
第三部分 色彩基礎與表達
第九章 色彩原理與屬性 99
第一節 基本原理 100
第二節 色彩屬性 101
一、色相 101
二、明度 102
三、純度 102
四、冷暖 103
第三節 實訓作業 103
一、明度九調練習 103
二、綜合漸變練習 106
第十章 色彩關系分類 109
第一節 色彩強弱關系劃分 110
一、強反差色 110
二、中反差色 111
三、弱反差色 111
第二節 實訓作業 112
第十一章 色彩視覺現象 113
第一節 明視覺與暗視覺 114
第二節 錯視現象 115
一、補色現象 116
二、視覺混合 117
第十二章 色彩的辯證 119
第一節 色彩對比與調和 120
一、色彩對比 120
二、色彩調和 122
第二節 色彩調和的方式 123
一、有主色調的調和 123
二、無主色調的調和 124
第三節 實訓作業 127
第十三章 色彩信息傳達 133
第一節 色彩功能 134
一、色彩功能的概念 134
二、色彩功能的作用 134
第二節 色彩情感 135
一、色彩聯想與象征 136
二、色彩的形與聲 138
第三節 色彩限制 140
第四節 實訓作業 141
一、采集重構練習 141
二、主觀色彩表現練習 142
第四部分 二維構成延展與專題表達
第十四章 二維構成延展與專題表達 151
第一節 目的與過程 152
一、目的和意義 152
二、表達過程 152
第二節 方式與方法 153
一、發現元素 153
二、剖析元素 155
三、凝練元素 155
第三節 設計元素的形式拓展 156
一、點線面的拓展 156
二、情態拓展 158
三、群化拓展 158
四、解構拓展 159
第四節 設計元素的應用拓展 159
第十五章 專題表達設計實訓 161
參考文獻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