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翔實生動的操作案例、精挑細選的使用技巧,指導初學者快速掌握UG NX的基礎知識以及操作方法。全書主要內容包括UG NX中文版基礎入門、二維草圖設計、曲線設計、實體建模、特征設計、特征操作、曲面設計、裝配建模、NX鈑金設計和工程圖設計等方面的知識、技巧及應用案例。
本書結構清晰、圖文并茂,以實戰演練的方式介紹知識點,同時附贈了配套視頻教學課程。本書面向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適合從事機械設計、工業設計、模具設計、產品造型與結構設計等工作的初、中級用戶和技術人員閱讀,還可作為大中專院校、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及社會相關培訓班的教材和參考書籍。
前 言
UG是德國西門子公司推出的一款功能強大的三維CAD/CAE/CAM軟件系統,也是當今世界上應用廣泛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分析與制造軟件之一,在汽車、交通、航空航天、造船、數控加工、日用消費品、玩具、通用機械及電子工業等工程設計領域都有大規模的應用。UG NX 1892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改進,其功能更加強大,設計也更加方便快捷。為了幫助工程設計初學者快速地了解和應用UG NX中文版,以便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學以致用,我們編寫了本書。
購買本書能學到什么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根據初學者的學習習慣,采用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方式講解,讀者還可以通過隨書贈送的多媒體視頻教學學習。全書結構清晰、內容豐富,共分為10章,主要內容包括以下5個部分。
1. UG NX基礎入門
本書第1章,介紹了UG NX基礎入門的相關知識,包括UG NX工作環境、UG NX基本操作、系統基本設置、視圖布局和對象編輯操作等知識。
2. 二維草圖和曲線設計
本書第2~3章,講解了如何進行二維草圖設計和曲線設計,包括草圖設計、繪制基本二維草圖曲線、編輯草圖曲線、操作草圖、草圖約束、繪制常見的曲線特征、復雜曲線、編輯曲線和派生曲線的相關知識及應用案例。
3. 實體建模與特征設計
本書第4~6章,介紹了實體建模與特征設計,包括實體建模概述、基準特征、體素特征、拉伸與旋轉、掃掠特征、布爾運算、特征設計概述、孔特征與凸臺特征、腔體特征、墊塊特征、鍵槽特征與槽特征、特征基礎、關聯復制、特征的編輯與操作的相關知識及操作方法。
4. 曲面設計
本書第7章,講解了曲面設計的操作方法,包括曲面造型、操作曲面以及編輯曲面的相關操作知識及應用案例。
5. 裝配、鈑金和工程圖設計
本書第8~10章,介紹了如何裝配建模、設計鈑金和工程圖,主要包括裝配概述、裝配導航器介紹、自底向上裝配、編輯組件、爆炸圖、簡化裝配、NX鈑金概述、基礎鈑金特征、鈑金的折彎與展開、沖壓特征、鈑金拐角處理、工程圖概述、圖紙管理、視圖管理、視圖編輯、圖紙標注、打印工程圖等相關知識及應用案例。
如何獲取本書的學習資源
為幫助讀者高效、快捷地學習本書的知識點,我們不但為讀者準備了與本書知識點有關的配套素材文件,而且設計并制作了精品視頻教學課程,還為教師準備了PPT課件資源。購買本書的讀者,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獲取相關的配套學習資源。
1. 掃描書中二維碼獲取在線學習視頻
讀者在學習本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微信的掃一掃功能,掃描本書標題左下角的二維碼,在線觀看視頻課程。這些課程讀者也可以下載并保存到手機或電腦中離線觀看。
2. 登錄網站獲取更多學習資源
本書配套素材和PPT課件資源,讀者可登錄網址http://www.tup.com.cn(清華大學出版社官方網站)下載,也可關注“文杰書院”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
本書由文杰書院編著,參與本書編寫工作的有李軍、袁帥、文雪、李強、高桂華、藺丹、張艷玲、李統財、安國英、賈亞軍、藺影、李偉、馮臣、宋艷輝等。
我們真切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后,可以開闊視野,增長實踐操作技能,并從中學習和總結操作的經驗及規律,達到靈活運用的水平。鑒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紕漏和考慮不周之處在所難免,熱忱歡迎讀者予以批評、指正,以便我們日后能為您編寫更好的圖書。
編 者目 錄
第1章 UG NX中文版基礎入門 1
1.1 UG NX工作環境 2
1.1.1 主操作界面 2
1.1.2 定制界面 3
1.1.3 定制選項卡及菜單 4
1.2 UG NX基本操作 8
1.2.1 文件管理基本操作 8
1.2.2 視圖基本操作 12
1.2.3 模型顯示基本操作 14
1.2.4 對象選擇基本操作 16
1.3 系統基本設置 20
1.3.1 功能區設置 20
1.3.2 用戶默認設置 21
1.4 視圖布局 22
1.4.1 新建視圖布局 22
1.4.2 保存布局布置 24
1.4.3 打開視圖布局 24
1.4.4 刪除視圖布局 25
1.5 對象編輯操作 25
1.5.1 選擇對象 26
1.5.2 隱藏與顯示對象 26
1.5.3 移動對象 28
1.5.4 刪除對象 29
1.6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30
1.6.1 更改縮放模型的鼠標操作方式 30
1.6.2 選取對象邊線 31
1.6.3 角色設置 33
1.7 思考與練習 33
第2章 二維草圖設計 35
2.1 草圖設計 36
2.1.1 進入與退出草圖環境 36
2.1.2 草圖的作用 38
2.1.3 坐標系 38
2.2 繪制基本二維草圖曲線 40
2.2.1 繪制直線 40
2.2.2 繪制圓弧 42
2.2.3 繪制輪廓線 43
2.2.4 繪制圓 43
2.2.5 繪制矩形 44
2.2.6 繪制多邊形 48
2.2.7 繪制橢圓 49
2.2.8 繪制藝術樣條曲線 50
2.2.9 繪制二次曲線 52
2.3 編輯草圖曲線 53
2.3.1 圓角 53
2.3.2 拐角 54
2.3.3 倒斜角 54
2.3.4 快速修剪 56
2.3.5 快速延伸 57
2.3.6 刪除曲線 58
2.4 操作草圖 59
2.4.1 鏡像草圖 59
2.4.2 偏置曲線 60
2.4.3 投影曲線 61
2.4.4 派生直線 62
2.4.5 相交曲線 63
2.5 草圖約束 64
2.5.1 尺寸約束 64
2.5.2 幾何約束 66
2.5.3 自動約束 66
2.6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67
2.6.1 標注半徑 68
2.6.2 動畫尺寸 69
2.6.3 尺寸移動 71
2.7 思考與練習 71
第3章 曲線設計 73
3.1 繪制常見的曲線特征 74
3.1.1 直線 74
3.1.2 圓弧/圓 74
3.2 復雜曲線 76
3.2.1 多邊形 76
3.2.2 螺旋線 78
3.2.3 拋物線 80
3.2.4 雙曲線 81
3.2.5 規律曲線 82
3.3 編輯曲線 84
3.3.1 修剪曲線 84
3.3.2 修剪拐角 86
3.3.3 分割曲線 86
3.3.4 編輯圓角 89
3.3.5 曲線長度 90
3.3.6 光順樣條 92
3.4 派生曲線 93
3.4.1 偏置曲線 93
3.4.2 在面上偏置曲線 96
3.4.3 投影曲線 99
3.4.4 組合投影 102
3.4.5 橋接曲線 103
3.4.6 抽取曲線 105
3.5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106
3.5.1 鏡像曲線實例 106
3.5.2 創建文本實例 108
3.5.3 顯示曲率梳 109
3.6 思考與練習 110
第4章 實體建模 111
4.1 實體建模概述 112
4.1.1 實體建模基礎 112
4.1.2 特征工具條 112
4.2 基準特征 114
4.2.1 基準平面 114
4.2.2 基準軸 114
4.2.3 基準坐標系 115
4.2.4 點與點集 115
4.3 體素特征 118
4.3.1 長方體 118
4.3.2 圓柱體 120
4.3.3 圓錐體 122
4.3.4 球體 124
4.4 拉伸與旋轉 125
4.4.1 拉伸 126
4.4.2 旋轉 127
4.5 掃掠特征 129
4.5.1 基本掃掠 129
4.5.2 沿導線掃掠 132
4.6 布爾運算 134
4.6.1 布爾求和 134
4.6.2 布爾求差 135
4.6.3 布爾求交 136
4.7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137
4.7.1 創建管道 137
4.7.2 使用三個點創建坐標系 138
4.7.3 通過“面上的點”創建點集 139
4.8 思考與練習 141
第5章 特征設計 143
5.1 特征設計概述 144
5.1.1 特征的安放表面 144
5.1.2 水平參考 144
5.1.3 特征的定位 144
5.2 孔特征與凸臺特征 145
5.2.1 孔特征類型及實踐操作 146
5.2.2 凸臺特征的創建與操作 149
5.3 腔體特征 151
5.3.1 腔體特征介紹 152
5.3.2 圓柱形腔體 152
5.3.3 矩形腔體 153
5.3.4 常規腔體 154
5.4 墊塊特征 156
5.4.1 墊塊特征的操作方法 156
5.4.2 矩形墊塊 156
5.4.3 常規墊塊 157
5.5 鍵槽特征與槽特征 158
5.5.1 鍵槽特征的創建與操作 159
5.5.2 槽特征的創建與操作 162
5.6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163
5.6.1 創建螺紋孔特征 163
5.6.2 創建矩形墊塊實例 165
5.6.3 縮放體實例 166
5.7 思考與練習 168
第6章 特征操作 169
6.1 特征基礎 170
6.1.1 邊特征操作 170
6.1.2 面特征操作 174
6.1.3 其他細節特征操作 177
6.2 關聯復制 182
6.2.1 陣列特征 182
6.2.2 抽取幾何特征 184
6.2.3 鏡像特征 185
6.3 特征的編輯與操作 187
6.3.1 編輯參數 188
6.3.2 編輯位置 190
6.3.3 特征移動 190
6.3.4 特征重排序 191
6.3.5 特征的抑制與取消抑制 191
6.3.6 移除參數 192
6.3.7 編輯實體密度 193
6.4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193
6.4.1 創建圓形陣列實例 193
6.4.2 陣列幾何特征實例 195
6.4.3 測量距離 196
6.5 思考與練習 197
第7章 曲面設計 199
7.1 曲面造型 200
7.1.1 點構造曲面 200
7.1.2 直紋 201
7.1.3 通過曲線組 202
7.1.4 通過曲線網格 205
7.2 操作曲面 208
7.2.1 偏置曲面 208
7.2.2 大致偏置 210
7.2.3 縫合 212
7.2.4 修剪片體 213
7.2.5 片體到實體助理 215
7.3 編輯曲面 217
7.3.1 X 型 217
7.3.2 I 型 218
7.3.3 更改邊 219
7.3.4 法向反向 220
7.3.5 光順極點 221
7.3.6 變換曲面 222
7.4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224
7.4.1 橋接曲面實例 224
7.4.2 分割表面實例 225
7.4.3 曲面加厚實例 226
7.5 思考與練習 228
第8章 裝配建模 229
8.1 裝配概述 230
8.1.1 基本概念和術語 230
8.1.2 進入裝配環境 231
8.2 裝配導航器介紹 232
8.2.1 裝配導航器概述 232
8.2.2 預覽面板和相關性面板 234
8.3 自底向上裝配 235
8.3.1 添加已存在組件 235
8.3.2 組件定位 237
8.4 編輯組件 238
8.4.1 引用集 238
8.4.2 移動組件 240
8.4.3 替換組件 241
8.5 爆炸圖 243
8.5.1 【爆炸圖】工具條介紹 243
8.5.2 創建爆炸圖 244
8.5.3 刪除爆炸圖 244
8.5.4 編輯爆炸圖 244
8.6 簡化裝配 245
8.6.1 簡化裝配操作 245
8.6.2 裝配干涉檢查 250
8.7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252
8.7.1 自動爆炸 252
8.7.2 創建組件陣列 254
8.7.3 隱藏爆炸圖 256
8.7.4 取消爆炸圖 257
8.8 思考與練習 258
第9章 NX鈑金設計 259
9.1 NX鈑金概述 260
9.1.1 鈑金件設計概述 260
9.1.2 進入鈑金環境 261
9.2 基礎鈑金特征 266
9.2.1 突出塊特征 266
9.2.2 彎邊特征 268
9.2.3 輪廓彎邊特征 271
9.2.4 放樣彎邊特征 273
9.3 鈑金的折彎與展開 275
9.3.1 折彎 275
9.3.2 二次折彎 276
9.3.3 伸直 278
9.3.4 重新折彎 279
9.3.5 展平實體 280
9.4 沖壓特征 281
9.4.1 凹坑 281
9.4.2 百葉窗 282
9.4.3 沖壓開孔 284
9.4.4 筋 285
9.4.5 實體沖壓 287
9.5 鈑金拐角處理 289
9.5.1 封閉拐角 289
9.5.2 倒角 291
9.5.3 倒斜角 292
9.6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294
9.6.1 三折彎角實例 294
9.6.2 展平實體相關特征的驗證 296
9.6.3 在鈑金折彎處創建止裂口 298
9.7 思考與練習 300
第10章 工程圖設計 303
10.1 工程圖概述 304
10.1.1 工程圖類型 304
10.1.2 工程圖的特點 305
10.1.3 進入工程圖設計環境 305
10.1.4 制圖參數預設置 307
10.2 圖紙管理 310
10.2.1 新建圖紙 311
10.2.2 編輯圖紙 312
10.3 視圖管理 312
10.3.1 基本視圖 312
10.3.2 投影視圖 315
10.3.3 局部放大圖 316
10.3.4 剖視圖 319
10.3.5 局部剖視圖 321
10.4 視圖編輯 323
10.4.1 移動/復制視圖 323
10.4.2 對齊視圖 324
10.4.3 定義視圖邊界 325
10.4.4 視圖相關編輯 326
10.5 圖紙標注 329
10.5.1 標注尺寸 330
10.5.2 尺寸修改 332
10.5.3 注釋編輯器 333
10.5.4 符號標注 334
10.6 打印工程圖 335
10.6.1 導出設置 335
10.6.2 打印設置 335
10.7 實踐案例與上機指導 337
10.7.1 符號標注實例 337
10.7.2 基準特征標注 339
10.7.3 表面粗糙度標注 340
10.8 思考與練習 342
思考與練習答案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