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技術及相關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按照教育部關于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職業(yè)教育改革精神,結合作者多年來開展的公差配合與精度檢測課程改革成果進行編寫,本書采用項目化,任務化,內(nèi)容更貼近我國高職高專學生實際的學習需要,突出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本書分為六個項目,內(nèi)容主要包括尺寸公差及配合、幾何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測量、普通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典型零件公差與檢測、尺寸鏈基礎。全書采用最新的國家標準,內(nèi)容通俗易懂,版面新穎。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機械類專業(yè)、機電類專業(yè)及相關專業(yè)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中職學校,成人教育函授學校的教材,還可供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工藝、計量工作的企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和習題參考答案。
前 言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是機械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是聯(lián)系設計類課程和工藝類課程的紐帶,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該課程的任務在于使學生獲得機械技術人員必備的互換性與檢測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隨著機械行業(yè)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教育部倡導的“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精神指引下,我們結合多年的工學結合經(jīng)驗,對公差配合與精度檢測課程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教學內(nèi)容采用項目化,充分體現(xiàn)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的原則,以突出職業(yè)意識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精選教學內(nèi)容,主要包括尺寸公差與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測量,普通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典型零件公差與檢測,尺寸鏈基礎等。
本書編寫特色有以下幾個方面。
按照實際崗位能力需要組織內(nèi)容,機械類職業(yè)崗位對本課程的培養(yǎng)能力要求分為三方面(見下圖),本書內(nèi)容與此對應。
(1) 本書采用項目化,每個項目分幾個任務模塊,內(nèi)容貼近生產(chǎn)實踐和我國高職高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
(2) 以企業(yè)真實的生產(chǎn)任務設計教學任務,將知識、技能及實用的技術貫穿于各教學項目中。
(3) 采用最新的國家標準,內(nèi)容通俗易懂。
(4) 突出精度檢測操作訓練,以學做一體模式實現(xiàn)能力培養(yǎng)。
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相關專業(yè)教材,也可作為中職學校、成人教育函授學院等教材,還可供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工藝、計量等工作的企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本書可按42~48學時講授,也可結合不同專業(yè)調(diào)整部分內(nèi)容。本書共分為6個項目。本書由濟南職業(yè)學院張淑娟、張瑞珊擔任主編,具體分工如下:張淑娟編寫緒論、項目三(表面粗糙度和測量)、項目四(普通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項目六(尺寸鏈基礎);張瑞珊編寫項目一(尺寸公差與配合)、項目二(幾何公差),以及項目五(典型零件公差與檢測);王平嶂和車君華負責課件及習題答案的制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濟南職業(y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有錯誤和不當之處,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 者
目 錄
緒論 1一、互換性及其意義 1二、互換性的分類 1三、機械零件的加工誤差、公差 2四、標準與標準化 3五、優(yōu)先數(shù)和優(yōu)先數(shù)系 3六、技術檢測 4課程要求 4思考題 5項目一 尺寸公差與配合 6任務一 尺寸公差與配合的標注與識讀 6一、基本術語 7二、標準公差與基本偏差的國標規(guī)定 12任務二 尺寸公差及配合的選用與設計 23一、公差與配合的選用 24二、尺寸公差與配合的標注 31任務三 簡單零件的基本尺寸測量 32一、基本量具 32二、游標讀數(shù)量具 33三、螺旋測微量具 35四、量塊 37五、指示式量具 38六、正弦規(guī) 38七、水平儀 40習題 41項目二 幾何公差 43任務一 幾何公差的標注 43一、幾何要素 44二、幾何公差的特征項目和符號 45三、幾何公差的標注方法 47四、幾何公差各要素的標注 47任務二 幾何公差的項目及其公差帶的意義 50一、形狀公差 50二、方向公差 54三、位置公差 57四、跳動公差 59任務三 尺寸公差和幾何公差的關系 61一、基本術語及其定義 62二、獨立原則 64三、包容要求 64四、最大實體要求 65五、最小實體要求 66六、可逆要求 67任務四 幾何公差的選擇 68一、幾何公差項目及基準的選擇 68二、公差等級與公差值的選擇 69三、公差原則的選擇 75四、幾何誤差的檢測原則 75習題 77項目三 表面粗糙度和測量 80任務一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shù) 80一、表面粗糙度的定義 81二、表面粗糙度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 82三、表面粗糙度國家標準 82四、表面粗糙度基本術語 82五、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shù) 83六、表面粗糙度的參數(shù)值 85任務二 表面粗糙度數(shù)值的選擇 86一、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shù)的選用 87二、表面粗糙度主參數(shù)值的選用 87任務三 表面粗糙度的代號及標注 89一、粗糙度符號簡介 90二、粗糙度代號 90三、表面粗糙度在圖樣上的標注方法 92任務四 表面粗糙度檢測(實訓) 93一、比較法 93二、光切法 94三、干涉法 94四、針描法 94習題 94項目四 普通計量器具的選擇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 97任務一 用通用計量器具測量光滑工件 97一、確定驗收極限 98二、選擇計量器具 99任務二 用光滑極限量規(guī)檢驗工件 102一、光滑極限量規(guī)分類 102二、光滑極限量規(guī)的設計原則——泰勒原則 103三、量規(guī)公差帶 105四、工作量規(guī)設計 107任務三 實訓 109習題 110項目五 典型零件公差與檢測 111任務一 螺紋公差與配合 111一、螺紋概述 112二、螺紋幾何參數(shù)誤差對互換性的影響 114三、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116四、螺紋公差帶與配合的選用 119五、螺紋標記 119六、普通螺紋的檢測 120任務二 滾動軸承公差與配合 122一、滾動軸承的公差等級及應用 123二、滾動軸承公差特點 123三、滾動軸承與軸及外殼孔的配合 124任務三 鍵與花鍵公差與配合 129一、單鍵連接 130二、花鍵連接 133任務四 圓柱齒輪公差與配合 138一、圓柱齒輪傳動的使用要求 139二、齒輪加工誤差的來源及其分類 139三、圓柱齒輪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140四、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標準 146習題 150項目六 尺寸鏈基礎 152任務一 尺寸鏈的概念尺寸鏈的分析和建立 152一、尺寸鏈概念及組成 153二、尺寸鏈的分類 154三、尺寸鏈的建立和分析 155任務二 尺寸鏈的計算 156一、計算類型 157二、計算方法 157習題 160參考文獻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