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學習經濟法知識的入門教材。針對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的需要,深入淺出地論述了經濟法基本原理、市場主體法律制度、市場活動與規范法律制度、宏觀調控與管理法律制度、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經濟仲裁與經濟訴訟等內容。全書各章都附有熱點問題導入,關鍵知識點會結合案例分析加以介紹,課后配有習題和案例,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吸收各知識點。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工作人員自學參考。
前 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市場的運行規則和法治要求越來越高。經濟法知識,無論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必備知識,還是作為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的必備常識,也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性。在編者給學生開設經濟法課程時,廣大學生對經濟法知識的強烈求知欲,以及對一套適合他們自學充電的教材的需求,給老師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動力。
2011年,編寫組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在當時看來內容全面生動、形式比較立體的經濟法教材。使用六年中,曾幾次脫銷加印,這是編寫組最欣慰的一件事情。但是在這六年里,許多法律經過了修訂,如公司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勞動法等經歷了大幅度甚至是顛覆性的修改,使得原來的教材內容變得陳舊,甚至錯誤。為此,編寫組重新組建了隊伍,按照最新最準的標準對全書內容進行了全面修改,補充了新的法律內容和相應的案例分析,有許多內容推倒重寫,以求以最新的內容、最好的形式呈獻給讀者。
本書編寫時,在體例設計上,采納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大經濟法所涵蓋的體系;在內容安排上,尋求的是對原有教材模式的突破和立體化,力圖形成兩大特點。
第一,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的融合。編寫過程中,在保證理論內容系統性的同時,我們充分采集經濟法律制度的實踐素材,把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有機結合起來:在每一篇章的理論知識介紹前,設計案例導入、熱點問題導入;在理論知識介紹過程中,針對難點、疑點,糅合案例加以分析和引導;在理論內容介紹完畢后,針對每一章節集中設計案例訓練、習題訓練,以及針對整體經濟法內容的綜合訓練。這種設計不僅為授課教師備課提供了豐富的授課資源,也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檢驗學習成果提供了方便。
第二,突出傳統載體與現代載體兼備。本書以立體化的教材建設為目的,在提供系統的理論內容闡釋的同時,還根據各篇、章、節的內容,精心編制了案例庫、習題庫等多種教學資源。
參加本書編寫的作者都是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長期從事經濟法學教學研究的高校教師,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同時作為兼職律師,有著一定的司法實踐經驗。在教學和司法實踐過程中,對所研究的領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借本書編寫機會得以表達。本書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鄭海味任主編,陳偉華任副主編。全書各編章分工如下:陳偉華編寫第一編、第三編第八章、第六編;鄭海味編寫第二編、第三編第九章(其中第六章、第九章與蘇紫衡合作編寫);申屠彩芳編寫第三編第十章至第十五章;劉曉峰編寫第四編;王丹丹編寫第五編。全書由鄭海味統稿,陳偉華、申屠彩芳做了部分編輯工作。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編者研讀了大量的經濟法教材和論文,引用了一些研究者的優秀成果和司法實踐案例,在此謹表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錯誤之處尚祈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
第一編 經濟法基本原理第一章 經濟法概述 1第一節 經濟法的產生與發展 1一、前資本主義經濟法律規范的產生和發展 1二、空想共產主義者的經濟法思想 2三、國外經濟法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 2四、我國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 4第二節 經濟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5一、經濟法的概念 5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7第三節 經濟法的淵源和體系 9一、經濟法的淵源 9二、經濟法的體系 11三、本書的基本體系 12思考題 13第二章 經濟法律關系 14第一節 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14一、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 14二、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征 15第二節 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16一、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16二、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17三、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19第三節 經濟法律關系的發生、變更和終止 20一、經濟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終止的概念 20二、經濟法律事實 21思考題 22第三章 經濟法律行為 23第一節 經濟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23一、經濟法律行為的概念 23二、經濟法律行為的特征 26第二節 經濟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27一、主體合格 27二、行為人意思表示真實 27三、行為內容合法 28四、行為形式合法 28第三節 代理 28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28二、代理的種類 30三、無權代理、表見代理和濫用代理權 32思考題 34第二編 市場主體法律制度第四章 個人獨資企業法 35第一節 個人獨資企業概述 35一、個人獨資企業的概念 35二、個人獨資企業的特征 35第二節 個人獨資企業法的具體規定 36一、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條件 36二、個人獨資企業的設立程序 37三、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及事務管理 38四、個人獨資企業的解散和清算 39五、法律責任 40思考題 43第五章 合伙企業法 44第一節 合伙企業法概述 45一、合伙企業的概念 45二、合伙企業的特征 45三、合伙企業與個人獨資企業的區別 45第二節 普通合伙企業 46一、普通合伙企業的概念 46二、合伙企業的設立 46三、合伙企業的財產 48四、合伙事務的執行 49五、合伙企業與第三人的關系 51六、入伙與退伙 53七、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 56第三節 有限合伙企業 57一、有限合伙企業的概念 57二、有限合伙企業設立的特殊規定 57三、有限合伙企業事務執行的特殊規定 58四、有限合伙企業的其他特殊規定 59第四節 合伙企業的解散、清算及法律責任 62一、合伙企業的解散 62二、合伙企業的清算 63三、違反合伙企業法的法律責任 64思考題 65第六章 公司法 66第一節 公司法律制度概述 66一、公司的概念 66二、公司的特征 67三、公司的基本分類 70第二節 公司的一般規定 72一、公司的設立 72二、公司的成立 73三、公司債券 73四、公司的能力 74五、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格和義務 75六、公司的財務與會計 77七、公司的合并和分立 78八、公司的解散與清算 79九、違反公司法的法律責任 82第三節 有限責任公司 83一、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 83二、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 85三、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別規定 89四、國有獨資公司的特別規定 91五、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 92第四節 股份有限公司 93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 93二、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96三、上市公司的特別規定 99四、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發行與轉讓 100思考題 102第七章 外商投資企業法 103第一節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03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概念與特點 103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設立 104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資本構成 104四、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組織機構 105五、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的期限、解散和清算 106第二節 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07一、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概念和特點 107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設立 107三、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出資 107四、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管理形式 108五、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收益分配和投資回收 108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的期限和解散 110第三節 外資企業法 110一、外資企業的概念與特點 110二、外資企業的設立 110三、外資企業的組織形式與注冊資本 111四、外資企業的出資方式和出資期限 111五、外資企業的期限、終止與解散 112思考題 113第三編 市場活動與規范法律制度第八章 合同法 115第一節 合同法概述 115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15二、合同的分類 116三、合同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117第二節 合同的訂立 119一、合同訂立的程序 119二、合同的內容與形式 123三、合同成立的時間和地點 125四、締約過失責任 126第三節 合同的效力 127一、合同的生效 128二、無效合同 129三、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130四、效力待定的合同 131第四節 合同的履行 132一、合同履行的原則 133二、合同履行的規則 134三、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136四、合同的保全 138第五節 合同的擔保 140一、保證 140二、抵押 143三、質押 145四、留置 146五、定金 147第六節 合同的變更、轉讓與終止 148一、合同的變更 148二、合同的轉讓 149三、合同的終止 151第七節 違約責任 154一、違約責任的概念和特征 154二、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155三、違約責任的形式 156思考題 159第九章 工業產權法 160第一節 專利法 160一、專利、專利權和專利法的概念 160二、專利權的主體 161三、專利權的客體 163四、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166五、授予專利權的條件 167六、專利的申請、審查和批準 169七、專利權的期限、終止和無效 170八、專利權的保護 171第二節 商標法 173一、商標法概述 173二、商標權 175三、商標注冊與審批 176四、注冊商標的續展、轉讓和使用許可 179五、注冊商標爭議的裁定 179六、商標專用權的保護 180思考題 182第十章 反不正當競爭法 183第一節 反不正當競爭法概述 184一、不正當競爭 184二、反不正當競爭法 186第二節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 187一、混淆行為 187二、強制性交易行為 195三、行政強制經營行為 197四、商業賄賂行為 198五、虛假宣傳行為 200六、侵犯商業秘密行為 204七、低價傾銷行為 210八、強行搭售行為 212九、不正當有獎銷售行為 214十、詆毀商譽行為 215十一、串通、勾結投標行為 217第三節 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 219一、不正當競爭的監督檢查機構 219二、不正當競爭監督檢查部門的職權 220三、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 221思考題 222第十一章 反壟斷法 223第一節 反壟斷法概述 223一、壟斷 223二、反壟斷法 227第二節 壟斷行為的種類及其認定 229一、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 229二、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231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236四、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240第三節 反壟斷調查及法律責任 242一、反壟斷執法機構 242二、涉嫌壟斷行為的調查 242三、違反《反壟斷法》的法律責任 243思考題 245第十二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46第一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46一、消費者 246二、消費者權益 247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48第二節 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249一、消費者的權利 249二、經營者的義務 253第三節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維護 260一、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260二、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 261第四節 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 265一、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害的民事賠償 265二、造成消費者人身傷害的賠償 266三、侵犯消費者人格權的法律責任 268四、欺詐行為的法律責任 268五、特殊主體的法律責任 269思考題 270第十三章 產品質量法 271第一節 產品質量法概述 271一、產品 271二、產品質量 272三、產品質量法 273第二節 生產者和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274一、生產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274二、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 276第三節 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 277一、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體制 277二、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制度 278第四節 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 281一、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形式 281二、是否承擔產品質量法律責任的依據 284思考題 285第十四章 食品安全法 286第一節 食品安全法概述 286一、食品及食品安全相關概念 286二、食品安全法 288第二節 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 291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 291二、食品安全標準 294三、食品生產經營 295四、食品的檢驗 301五、食品的進出口 302第三節 食品安全事故的處置 303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303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 304三、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措施及調查處置 304四、食品安全的法律責任 305思考題 308第十五章 廣告法 309第一節 廣告法概述 309一、廣告 309二、廣告法 310第二節 廣告準則 311一、廣告準則概述 311二、一般廣告準則 312三、特殊商品廣告準則 316第三節 廣告行為規范 320第四節 廣告的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 322一、廣告的監督管理機關及職能 322二、違反《廣告法》的法律責任 322思考題 324第四編 宏觀調控與管理法律制度第十六章 金融法 325第一節 金融法概述 325一、金融與金融法 325二、金融法的調整對象 326第二節 銀行法 327一、中國人民銀行法 327二、商業銀行法 331第三節 票據法 337一、票據法概述 337二、與票據有關的法律關系 338三、票據行為 339四、票據權利 339五、票據的偽造和變造 342六、票據抗辯 342七、票據權利的補救 343八、匯票 344九、本票 348十、支票 349第四節 證券法 350一、證券法概述 350二、證券機構 350三、證券發行 352四、證券的上市和交易 355五、信息公開 357六、禁止的證券交易行為 359七、上市公司的收購 361八、違反證券法的法律責任 364思考題 365第十七章 稅法 367第一節 稅收與稅法概述 367一、稅收概述 367二、稅法概述 368第二節 流轉稅法 371一、增值稅 371二、消費稅 374三、營業稅 377四、關稅 378第三節 所得稅法 379一、企業所得稅 379二、個人所得稅 380第四節 財產稅法 382一、資源稅 382二、房產稅 383第五節 行為稅法 385一、印花稅 385二、車輛購置稅 386第六節 稅收征收管理的法律制度 387一、稅務管理法律制度 387二、稅款征收法律制度 389三、稅務檢查法律制度 392第七節 違反稅法的法律責任 393一、納稅人違反稅法的法律責任 393二、扣繳義務人違反稅法的法律責任 394三、稅務機關及稅務人員違反稅法的法律責任 394思考題 396第十八章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397第一節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概述 397第二節 房地產開發用地 398一、土地使用權的出讓 398二、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劃撥 399第三節 房地產開發 401一、房地產開發的基本原則 401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設立 402第四節 房地產交易 402一、房地產交易概述 402二、房地產轉讓 403三、商品房預售 404四、房地產抵押 404五、房地產權屬登記 405思考題 406第十九章 對外貿易法 407第一節 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概述 407一、對外貿易和對外貿易法的概念 407二、我國對外貿易法的基本原則 408三、我國對外貿易的立法概況 408第二節 貨物與技術進出口法律制度 409一、貨物與技術進出口管理的一般規定 409二、對貨物與技術進出口的限制或禁止 409三、進出口貨物與技術的配額、許可證管理法律制度 411第三節 國際服務貿易法律制度 414一、國際服務貿易概述 414二、服務貿易的限制與禁止 416第四節 對外貿易秩序法律制度 417一、對外貿易秩序的概念 417二、對外貿易經營者的經營活動準則 417三、對外貿易調查 418第五節 對外貿易救濟 419一、反傾銷 419二、反補貼 421三、保障措施 424思考題 426第五編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第二十章 勞動法律制度 427第一節 勞動法概述 428一、勞動法的產生與發展 428二、勞動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429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431第二節 勞動就業制度 432一、勞動就業的概念 432二、勞動就業的原則 433三、勞動就業的形式 434第三節 勞動合同制度 436一、勞動合同概述 436二、勞動合同的訂立 440三、勞動合同的變更 443四、勞動合同的解除 443五、勞動合同的終止 447第四節 集體合同制度 448一、集體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448二、集體合同的內容 449三、集體協商制度 450四、集體協商爭議的協調處理 450第五節 工作時間與休息休假制度 451一、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的概念 451二、工作日 451三、休息休假制度 453四、關于延長工作時間的規定 455第六節 工資制度 457一、工資構成 457二、工資形式 457三、最低工資制度 457四、工資保障 458第七節 勞動保護 459一、勞動保護的任務和方針 459二、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 459第八節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461一、勞動爭議的概念 461二、勞動爭議的范圍 461三、勞動爭議的處理機制 461思考題 465第二十一章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466第一節 社會保障法概述 468一、社會保障 468二、社會保障法 468第二節 社會保險制度 470一、社會保險 470二、社會保險的內容 470第三節 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 476第四節 社會優撫制度 477一、社會優撫概述 477二、社會優撫的主要內容 478思考題 480第六編 經濟仲裁與經濟訴訟第二十二章 經濟仲裁 481第一節 經濟仲裁概述 481一、仲裁與仲裁法的含義 481二、仲裁的特征 481三、仲裁的基本原則和制度 482四、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484第二節 仲裁機構和仲裁協議 484一、仲裁機構 484二、仲裁協議 485第三節 仲裁程序 487一、申請和受理 487二、仲裁裁決 489三、執行 490四、法院對仲裁活動的協助 490五、法院對仲裁活動的監督 491思考題 493第二十三章 經濟訴訟 494第一節 經濟訴訟概述 494一、經濟訴訟的概念 494二、經濟訴訟的基本原則 494第二節 經濟訴訟的管轄和當事人 496一、經濟訴訟的管轄 496二、經濟訴訟的參加人 499第三節 經濟訴訟程序 501一、第一審普通程序 501二、第二審程序 503三、審判監督程序 504四、督促程序 505五、公示催告程序 506六、執行程序 507思考題 509參考文獻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