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家依法征稅和納稅人依法納稅是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個國家是否成為法制國家的根本標志。人們應當了解我國稅收的基礎知識,掌握如何計算稅收及繳納等基本技能,應當深入領會稅法精神,提升稅法的嚴肅性。我們本著基礎性、前瞻性、最新性和實用性基礎,將稅收內容分成稅收基礎理論、現行稅制和稅收管理三部分。本書是最大限度地總結稅收理論與實踐的最新成果,并依據截至2016年年初的稅收法律及實踐修訂的。本書的修訂匯集了長期從事國家稅收課程的多名教師的教學經驗,非常適宜作為高校經濟類各專業學習的教材和社會同人自學、研究的參考資料。
第2版前言
本書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本次修訂原因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稅收制度環境發生了變化。2013年11月黨的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改革稅制、穩定稅負等完善稅收制度的改革思路,201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完善現代稅收制度作了具體落實。二是稅收實踐變化較大。截至2016年年初,隨著"營改增"、個人所得稅調整、房產稅試點改革、資源稅改革與調整、小微企業的特殊稅收政策及三證合一登記制度實施,中國稅制目標導向、內容和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三是出于國家教指委委員和老教師的責任。作為國家教指委委員,清楚地了解中國稅制產生和發展過程,能夠宏觀把握中外稅制差異和現實中存在的稅制問題。出于這些背景,盡快更新教材內容,力圖實現稅收"三基內容"的完善,提升學習者的稅收政策水平,更好地滿足教學、科研和指導實踐所用,不僅是讀者的熱切期盼,更是從事該學科教學近30年的教學工作者的責任。
本次修訂體現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成果的最新性:基礎理論最新、數據最新、案例最新、體現與時俱進。
本教材附送教學PPT,課后復習思考題答案。
參加本書編寫與修訂的人員有:福建武夷學院梁麗萍老師(第一、四和十一章)、河南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張勝民(第二、三章)、河南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袁寧博士(第六、七、八章)、黃河科技學院豆曉利副教授(第十二、十五章)、河南大學財會處馬乾明老師(第十三、十四章)、國家教指委財政學科教指委委員、中國稅收學會理事孫世強教授(博士)(第五、九、十章),并進行最后總纂工作。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專業朱文華、丁恩超、雷銘和時玉婷四位研究生進行了大量的資料搜集和外文翻譯工作。
在修訂過程中定會有一些錯誤與疏漏之處,還望同人不吝賜教。
編 者
目 錄
第一章 稅收的演化、特點與經濟效應 1第一節 稅收的產生與發展 1一、稅收的產生 1二、稅收的發展 2第二節 稅收的特點 5一、強制性 5二、無償性 6三、固定性 6第三節 稅收的經濟效應 6一、稅收的微觀經濟效應 7二、稅收的宏觀經濟效應 10復習思考題 13第二章 稅收制度的構成要素與分類 14第一節 稅收制度 14一、稅收制度的含義及分類 14二、稅收制度的構成要素 14第二節 稅收制度的分類 20一、按課稅對象性質分類 21二、按計稅依據分類 21三、按稅收與價格的關系分類 22四、按稅收管理和使用的權限分類 22五、按稅收收入的形態分類 22六、按稅負是否轉嫁分類 22七、按照稅收用途分類 23復習思考題 23第三章 稅收原則與稅收職能 24第一節 稅收原則 24一、西方稅收原則的演化 24二、中國稅收原則的發展 25三、現代稅收原則 28第二節 稅收職能 29一、組織財政收入職能 29二、調節社會經濟職能 30三、反映與監督國民經濟職能 31復習思考題 31第四章 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 33第一節 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的概念與分類 33一、稅收負擔的概念與分類 33二、稅負轉嫁的概念與形式 34第二節 影響稅負轉嫁的因素分析 35一、供求彈性對稅負轉嫁的影響 35二、課稅范圍對稅負轉嫁的影響 37三、稅種選擇對稅負轉嫁的影響 38四、市場狀態對稅負轉嫁的影響 38復習思考題 38第五章 增值稅 40第一節 增值稅概述 40一、增值稅的概念 40二、增值稅的特點 40三、增值稅的類型 41第二節 增值稅構成要素 42一、納稅人 42二、征稅范圍 44三、稅率與征收率 46第三節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49一、銷項稅額的計算 49二、進項稅額的計算 52三、應納稅額的計算 54第四節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55一、應納稅額的計算 55二、含稅銷售額的換算 55第五節 進口貨物應納稅額的計算 56一、進口貨物的征稅范圍及納稅人 56二、進口貨物的稅金計算 56第六節 特殊經營行為和產品的稅務處理 56一、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應稅勞務 56二、混合銷售行為 56三、兼營非增值稅應稅勞務 57第七節 出口貨物和服務的退(免)稅 57一、增值稅的出口退稅政策 57二、增值稅的出口退稅率 59三、增值稅的出口貨物退稅額的計算 59四、小規模納稅人的出口免稅 61五、增值稅的出口退稅管理 62第八節 征收管理 64一、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64二、增值稅的納稅期限 65三、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65四、增值稅的納稅申報 66五、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 70復習思考題 76第六章 消費稅 80第一節 消費稅概述 80一、消費稅的概念 80二、消費稅的特點 80第二節 消費稅構成要素 81一、納稅人 81二、稅目與稅率 81三、納稅環節 83四、計稅依據 84第三節 應納稅額的計算 87一、生產銷售環節應納稅額的計算 87二、委托加工環節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的計算 89三、進口環節應納稅額的計算 90四、已納消費稅扣除的計算 91第四節 出口應稅消費品退(免)稅 93一、出口退稅率的規定 93二、出口應稅消費品退(免)稅政策 93三、出口應稅消費品退稅額的計算 93四、出口應稅消費品辦理退(免)稅后的管理 94第五節 征收管理 94一、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94二、納稅期限 95三、納稅地點 95復習思考題 95第七章 關稅 99第一節 關稅概述與分類 99一、關稅的概念 99二、關稅的分類 99第二節 關稅構成要素 102一、納稅義務人 102二、征稅對象 103三、進出口稅則與關稅稅率 103四、關稅完稅價格 104第三節 應納稅額的計算 108一、從價計征應納稅額的計算 108二、從量計征應納稅額的計算 108三、復合計征應納稅額的計算 108四、滑準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09第四節 稅收優惠 109一、法定減免稅 109二、特定減免稅 110三、臨時減免稅 110第五節 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 110第六節 征收管理 111一、關稅繳納 111二、關稅的強制執行 111三、關稅退還 112四、關稅補征和追征 112五、關稅納稅爭議 113復習思考題 113第八章 企業所得稅 115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構成要素 115一、納稅人 115二、納稅對象 116三、稅率 116第二節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116一、收入總額 117二、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 119三、扣除項目的范圍 119四、扣除項目及其標準 120五、不得扣除的項目 123六、虧損彌補 123第三節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123一、居民企業應納稅額的計算 123二、境外所得抵免稅額的計算 124三、居民企業核定征收應納稅額的計算 126四、非居民企業應納稅額的計算 128第四節 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129一、免征與減征優惠 129二、減計收入優惠 131三、稅前扣除優惠 131四、加計扣除優惠 131五、加速折舊優惠 131六、稅額抵免優惠 132七、高新技術企業優惠 132八、小型微利企業優惠 132第五節 征收管理 133一、納稅地點 133二、納稅期限 134三、納稅申報 134復習思考題 136第九章 個人所得稅 139第一節 個人所得稅基礎理論 139一、個人所得稅的概念 139二、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原理 139三、個人所得稅征收模式 139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構成要素 140一、納稅人 140二、征稅對象 141三、稅率 143四、計稅依據:應納稅所得額 145第三節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47一、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47二、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的應納稅額計算 148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49四、勞務報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49五、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0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0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1八、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1九、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1十、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2十一、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52第四節 稅收優惠 152一、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優惠 152二、減征個人所得稅的優惠 155第五節 征收管理 155一、自行申報納稅 155二、代扣代繳納稅 158復習思考題 160第十章 資源稅類 163第一節 資源稅 163一、資源稅的概念 163二、資源稅的特點 163三、資源稅構成要素 164四、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66五、稅收優惠 167六、征收管理 167第二節 土地增值稅 168一、土地增值稅的概念 168二、納稅義務人 168三、征稅范圍 168四、稅率 169五、應稅收入與扣除項目 169六、應納稅額的計算 172七、稅收優惠 172八、征收管理 173第三節 城鎮土地使用稅 174一、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概念 174二、納稅義務人 174三、征稅范圍 174四、計稅依據 175五、稅率 175六、應納稅額的計算 176七、稅收優惠 176八、征收管理 178復習思考題 179第十一章 財產和行為稅類 181第一節 房產稅 181一、房產稅的納稅義務人 181二、房產稅的征稅對象、范圍 181三、計稅依據與稅率 182四、應納稅額的計算 183五、稅收優惠 183六、征收管理 184第二節 車船稅 184一、車船稅的概念 184二、納稅義務人 185三、征稅范圍 185四、稅目與稅率 185五、應納稅額的計算 186六、稅收優惠 186七、征收管理 187第三節 印花稅 188一、印花稅的概念 188二、納稅義務人 188三、印花稅稅目、稅率 188四、應納稅額的計算 190五、稅收優惠 190六、征收管理 190第四節 契稅 192一、契稅的概念 192二、契稅的納稅義務人和征稅對象 192三、契稅稅率 193四、應納稅額的計算 193五、稅收優惠 193六、征收管理 194復習與思考題 194第十二章 特定目的課稅類 196第一節 城市維護建設稅 196一、納稅義務人 196二、城建稅的稅率 196三、計稅依據 197四、應納稅額的計算 197五、稅收優惠 197六、征收管理 197第二節 耕地占用稅 198一、耕地占用稅的概念 198二、納稅義務人 198三、征稅范圍 198四、計稅依據 198五、稅率 198六、稅額計算 199七、稅收優惠 199八、征收管理 200第三節 車輛購置稅 200一、車輛購置稅的概念 200二、納稅義務人 200三、征稅對象與征稅范圍 200四、稅率 201五、車輛購置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01六、稅收優惠 203七、征收管理 204復習思考題 206第十三章 稅收征收管理 207第一節 稅務管理 207一、稅務登記 207二、賬簿、憑證管理 208三、納稅申報 209四、發票的使用和管理 211第二節 稅款征收 212一、稅款征收的方式 212二、稅款征收的程序 213三、與稅款征收相關事項 214第三節 稅務代理 215一、稅務代理的含義 215二、稅務代理人員與機構 216三、稅務代理的范圍 216四、稅務代理的原則 216五、稅務代理關系的確立和終止 217第四節 稅務檢查 217一、稅務檢查的形式 217二、稅務檢查的方法 218三、稅務檢查的職責 220第五節 稅收法律責任 221一、違反稅務管理基本規定行為的處罰 221二、扣繳義務人違反賬簿、憑證管理的處罰 222三、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規定進行納稅申報的法律責任 222四、對偷稅的認定及其法律責任 222五、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法律責任 223六、扣繳義務人不履行扣繳義務的法律責任 223七、不配合稅務機關依法檢查的法律責任 223八、非法印制發票的法律責任 223九、有稅收違法行為而拒不接受稅務機關處理的法律責任 224十、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拒絕配合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的法律責任 224十一、擅自改變稅收征收管理范圍的法律責任 225十二、不移送的法律責任 225十三、稅務人員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責任 225十四、瀆職行為的法律責任 225十五、不按規定征收稅款的法律責任 226十六、違反稅務代理的法律責任 226復習思考題 227第十四章 稅務行政法制 228第一節 稅務行政處罰 228一、稅務行政處罰的概念及內容 228二、稅務行政處罰的原則 228三、稅務行政處罰的設定和種類 229四、稅務行政處罰的程序 230五、稅務行政處罰的執行 232第二節 稅務行政復議 233一、稅務行政復議的概念和特點 233二、稅務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 233三、稅務行政復議申請 234四、稅務行政復議受理 235五、稅務行政復議決定 236六、稅務行政復議的其他規定 238第三節 稅務行政訴訟 238一、稅務行政訴訟的概念 238二、稅務行政訴訟的原則 239三、稅務行政訴訟的管轄 239四、稅務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241五、稅務行政訴訟的起訴和受理 241六、稅務行政訴訟的審理和判決 242復習思考題 243附錄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