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由上、下兩篇組成。上篇為總論部分,包括緒論、中國自然旅游資源、中國人文旅游資源和中國旅游交通;下篇為分論部分,包括中國旅游地理區劃、京津冀旅游區、東北旅游區、黃河中下游旅游區、西北旅游區、長江中下游旅游區、東南旅游區、西南旅游區、青藏旅游區和港澳臺旅游區。
本書內容注重層次性和完整性,盡量選取最新資料,注重實用性。書中還插入了大量圖片、經典案例和專欄知識,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校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教材或旅游愛好者的參考資料。
前 言
中國旅游地理是旅游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屬于區域旅游地理學范疇,它側重研究中國旅游地理環境特征、各類旅游資源類型及分布狀況、各旅游區布局等問題。學習和研究中國旅游地理,不僅對旅游從業人員專業知識水平與文化素養的提高有幫助,而且有利于旅游地理知識的普及與旅游者欣賞水平的提高。
本教材分上、下兩篇,共14章。上篇是總論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別為緒論、中國自然旅游資源、中國人文旅游資源和中國旅游交通;下篇為分論部分,包括第五章到第十四章,分別為中國旅游地理區劃及我國九大一級旅游區。分論部分以旅游資源為主線,分析和闡述了我國各一級旅游區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和旅游資源特征、各旅游地區的概況、主要旅游資源(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及風物特產等。
本教材注重基礎、體系完整、關注前沿、便于學習。在知識取舍上,放眼中國乃至世界旅游業,大量采用最新的數據資料和旅游研究成果,使教材緊跟現代旅游發展,開闊學生視野;在體系安排上,每章均設置了學習目標、關鍵詞、案例導入、專欄知識及大量經典案例,并在各章正文內容后設有本章小結、習題及案例分析,力求使學生把握重點、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在內容表述上,借助大量與內容契合度極高的圖片及表格,使內容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教材作者均為一線教學教師,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具體寫作人員包括:曹培培(第一、二、三、四、五章及附錄),張紅英(第六、八、十、十三章),何調霞(第七、九章),劉蔚(第十一、十二、十四章),由曹培培進行總體設計并最后統稿。
為方便廣大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本教材還提供配套的電子課件及習題答案,讀者可以從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站免費下載使用。
本教材的寫作和出版得到了眾多人士的支持和幫助,書中凝結了大家的智慧與辛勤勞動。書中引用了諸多參考文獻和網站上的精美圖片,未能詳細地全部列出出處,在此一并表示感謝!雖然全體寫作人員在寫作過程中竭盡全力、通力合作、力求完美,但由于水平有限,錯誤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提出批評意見。
編 者
目 錄
上 篇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旅游地理概述 5
一、旅游地理學的發展 5
二、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6
三、中國旅游地理的研究內容 6
第二節 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 7
一、旅游資源的分類與特點 7
二、旅游資源的開發原則 9
三、旅游資源的保護 10
本章小結 14
習題 14
第二章 中國自然旅游資源 17
第一節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特征 18
一、自然地理概況 19
二、地貌輪廓的基本特征 21
三、行政區劃 24
第二節 山地旅游資源 24
一、山地旅游資源的類型 25
二、我國的名山代表 28
第三節 水體旅游資源 33
一、水體資源與旅游 33
二、江河旅游資源 34
三、湖泊旅游資源 36
四、泉水旅游資源 38
五、瀑布旅游資源 39
六、海濱旅游資源 41
第四節 氣象旅游資源 42
一、我國的氣候特征 43
二、我國的氣象旅游資源 45
第五節 生物旅游資源 48
一、我國的植物旅游資源 49
二、我國的動物旅游資源 53
三、我國的自然保護區 55
本章小結 56
習題 57
第三章 中國人文旅游資源 59
第一節 萬里長城 61
一、長城概況 61
二、修筑歷史 61
三、形制體系 63
四、長城旅游 64
第二節 古代建筑 67
一、宮殿建筑--故宮 67
二、禮制建筑--天壇 69
三、亭臺樓閣--三樓四亭 70
四、交通橋梁--四大古橋 74
第三節 古代水利工程 77
一、京杭大運河 77
二、都江堰 79
三、靈渠 82
四、坎兒井 84
第四節 古代帝王陵墓 85
一、中國古代墓葬的演變 85
二、帝王陵墓封土形制 86
三、陵園的布局 87
四、著名的帝王陵墓 88
第五節 中國四大宗教景觀 93
一、佛教 93
二、道教 100
三、基督教 103
四、伊斯蘭教 104
第六節 中國古典園林 106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起源與發展 107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特征 107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 108
四、中國古典園林的構景要素 109
五、我國著名的古典園林 111
第七節 我國的民俗旅游資源 114
一、傳統節日 114
二、民族服飾 117
三、特色民居 119
四、烹飪技藝 122
本章小結 125
習題 126
第四章 中國旅游交通 129
第一節 中國旅游交通概述 130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130
二、旅游交通的作用 131
三、主要的旅游交通運輸方式 132
第二節 旅游線路設計 136
一、旅游線路的概念 136
二、旅游線路的設計原則 136
本章小結 138
習題 139
下 篇
第五章 中國旅游地理區劃 143
第一節 旅游地理區劃 144
一、旅游地理區劃的意義 144
二、旅游地理區劃的原則 145
第二節 中國旅游地理區劃 146
本章小結 147
習題 147
第六章 京津冀旅游區 149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150
一、自然地理環境 150
二、人文地理環境 152
三、旅游資源特征 153
第二節 北京市 153
一、概況 153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55
三、風物特產 157
第三節 天津市 158
一、概況 158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59
三、風物特產 159
第四節 河北省 160
一、概況 160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61
三、風物特產 162
本章小結 163
習題 164
第七章 東北旅游區 167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168
一、自然地理環境 168
二、人文地理環境 170
三、旅游資源特征 170
第二節 黑龍江省 171
一、概況 171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72
三、風物特產 174
第三節 吉林省 175
一、概況 175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76
三、風物特產 177
第四節 遼寧省 178
一、概況 178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79
三、風物特產 180
本章小結 181
習題 181
第八章 黃河中下游旅游區 185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186
一、自然地理環境 186
二、人文地理環境 188
三、旅游資源特征 189
第二節 陜西省 190
一、概況 190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91
三、風物特產 192
第三節 山西省 194
一、概況 194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94
三、風物特產 196
第四節 河南省 197
一、概況 197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198
三、風物特產 199
第五節 山東省 200
一、概況 200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01
三、風物特產 203
本章小結 204
習題 204
第九章 西北旅游區 207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208
一、自然地理環境 209
二、人文地理環境 210
三、旅游資源特征 211
第二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13
一、概況 213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14
三、風物特產 216
第三節 甘肅省 217
一、概況 217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18
三、風物特產 220
第四節 寧夏回族自治區 221
一、概況 221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22
三、風物特產 224
第五節 內蒙古自治區 225
一、概況 225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26
三、風物特產 227
本章小結 228
習題 229
第十章 長江中下游旅游區 231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232
一、自然地理環境 233
二、人文地理環境 234
三、旅游資源特征 235
第二節 上海市 236
一、概況 236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37
三、風物特產 239
第三節 江蘇省 240
一、概況 240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40
三、風物特產 242
第四節 浙江省 244
一、概況 244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44
三、風物特產 246
第五節 安徽省 247
一、概況 247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48
三、風物特產 249
第六節 江西省 251
一、概況 251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51
三、風物特產 253
第七節 湖南省 254
一、概況 254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54
三、風物特產 256
第八節 湖北省 257
一、概況 257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58
三、風物特產 259
本章小結 260
習題 260
第十一章 東南旅游區 263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264
一、自然地理環境 265
二、人文地理環境 266
三、旅游資源特征 267
第二節 福建省 267
一、概況 267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68
三、風物特產 269
第三節 廣東省 271
一、概況 271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72
三、風物特產 275
第四節 海南省 276
一、概況 276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76
三、風物特產 278
本章小結 279
習題 280
第十二章 西南旅游區 283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284
一、自然地理環境 285
二、人文地理環境 286
三、旅游資源特征 286
第二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 287
一、概況 287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88
三、風物特產 290
第三節 云南省 291
一、概況 291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92
三、風物特產 294
第四節 貴州省 295
一、概況 295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96
三、風物特產 297
第五節 四川省 298
一、概況 298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299
三、風物特產 300
第六節 重慶市 301
一、概況 301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01
三、風物特產 303
本章小結 304
習題 304
第十三章 青藏旅游區 307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308
一、自然地理環境 308
二、人文地理環境 309
三、旅游資源特征 311
第二節 西藏自治區 312
一、概況 312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13
三、風物特產 313
第三節 青海省 315
一、概況 315
二、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15
三、風物特產 317
本章小結 318
習題 318
第十四章 港澳臺旅游區 321
第一節 地理環境概況及旅游資源
特征 322
一、自然地理環境 323
二、人文地理環境 324
三、旅游資源特征 325
第二節 香港特別行政區 326
一、概況 326
二、主要旅游資源 326
三、風物特產 327
第三節 澳門特別行政區 328
一、概況 328
二、主要旅游資源 329
三、風物特產 330
第四節 臺灣省 330
一、概況 330
二、主要旅游資源 331
三、風物特產 332
本章小結 333
習題 333
附錄一 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35
附錄二 中國的世界遺產 339
參考文獻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