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與收益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微觀經濟政策等微觀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本書針對各個微觀經濟學理論精心選取了案例,以便強化對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的培養。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本科生的教科書,也可作為自學考試、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用書,并可供經濟管理部門實際工作者參考。
前 言
微觀經濟學是我國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各專業和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傳統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注重理論教學,特別強調理論的解釋和記憶;在教材的選用和編寫中比較注重教材在理論上的深度與廣度,不太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當前,我國的本科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中逐步強調市場經濟知識的普及與應用,各普通高校非經管類專業學生開設經濟學課程的越來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在理論上全面系統,同時又能理論聯系實際的微觀經濟學教材,以適應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要求。這正是我們編寫本書的目標。在編寫中,我們在吸收國內外經濟學理論新進展的同時,力求做到內容簡潔,語言深入淺出,既考慮到本科生、專科生的教學需要,也考慮到一般讀者學習和了解經濟學基本知識的需要。
本書在系統介紹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與收益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精心為各理論選取了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案例,試圖以理論解釋和案例剖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加以運用,逐步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思考社會生活中的經濟問題,最終強化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本書由路劍、王雙進任主編,申鵬、王哲任副主編。具體分工是:第一章由路劍編寫;第二章由王印華編寫;第三章由曹文文、蘇艷娜編寫;第四章由王雙進編寫;第五章由李輝編寫;第六章由劉文超編寫;第七章由張紅程編寫;第八章由申鵬編寫;第九章由申鵬、楊亞梅編寫;第十章由路劍、王哲編寫。最后,由路劍統編定稿。本書的最終完成和出版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一些論著,尤其是案例的選編涉及很多資料,在此對原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或閱讀本書的師生多提寶貴意見。
編 者
目 錄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1
一、西方經濟學的概念 1
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 3
第二節 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4
一、西方經濟學的方法論 4
二、西方經濟學的具體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演變 9
一、重商主義:經濟學的早期階段 10
二、古典經濟學:經濟學的形成時期 10
三、新古典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形成與建立時期 11
四、當代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的建立與發展 12
復習思考題 14
第二章 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15
第一節 需求 15
一、需求的概念 15
二、需求定律 18
三、影響需求量的其他因素 19
四、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20
第二節 供給 21
一、供給的概念 21
二、供給定律 24
三、影響供給量的其他因素 24
四、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25第三節 市場均衡 25
一、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 26
二、市場均衡的變動 28
三、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30
第四節 彈性 33
一、彈性的概念 34
二、需求的價格彈性 34
三、其他需求彈性 40
四、供給的價格彈性 43
第五節 彈性理論的應用 45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與廠商的銷售收入 45
二、蛛網模型 47
復習思考題 52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54
第一節 基數效用理論 54
一、效用、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54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55
三、消費者均衡 57
四、需求規律與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59
五、消費者剩余 60
第二節 序數效用理論 60
一、偏好的假定 60
二、無差異曲線 61
三、預算線 64
四、消費者均衡 66
第三節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68
一、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含義 68
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68三、低檔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70
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71
第四節 不確定性和風險 73
一、不確定性和風險事件的含義 73
二、消費者對風險的偏好 75
復習思考題 77
第四章 生產理論 81
第一節 企業 81
一、企業的類型 81
二、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 82
三、企業的其他目標 83
第二節 生產函數 84
一、生產要素與生產函數 84
二、短期和長期 85
三、生產函數的例子 86
第三節 短期生產函數 87
一、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87
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88
三、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88
四、生產的三個階段 90
第四節 長期生產函數 91
一、等產量曲線 91
二、邊際技術替代率及其遞減規律 92
三、等成本線 93
四、生產要素最優組合 94
五、脊線和擴展線 96
六、規模報酬 98
復習思考題 102第五章 成本與收益理論 104
第一節 經濟學中的成本 104
一、會計成本與機會成本 104
二、顯成本與隱成本 105
三、增量成本與沉沒成本 106
第二節 短期成本分析 107
一、短期總成本 107
二、短期平均成本 108
三、短期邊際成本 111
四、短期產量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114
第三節 長期成本分析 115
一、長期總成本 116
二、長期平均成本 117
三、長期邊際成本 121
第四節 收益與利潤 122
一、收益函數及其相互關系 123
二、利潤的概念 124
三、利潤最大化原則 126
復習思考題 126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129
第一節 市場結構 129
一、廠商收益與市場結構 129
二、劃分市場結構的依據 129
第二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收益規律 130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征 130
二、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132
三、完全競爭廠商的收益曲線 133
四、完全競爭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134
第三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與短期供給曲線 136
一、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136
二、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 140
三、生產者剩余 141
第四節 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均衡與短期供給曲線 142
一、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均衡 142
二、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143
第五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和長期供給曲線 144
一、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144
二、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供給曲線 146
第六節 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147
一、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147
二、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148
三、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149
復習思考題 151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153
第一節 壟斷市場 153
一、壟斷市場的特征及成因 153
二、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 154
三、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 156
四、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 159
五、價格歧視 160
第二節 壟斷競爭市場 163
一、壟斷競爭市場的含義及特征 163
二、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與收益曲線 164
三、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166
四、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167
五、壟斷競爭廠商的非價格競爭 168
第三節 寡頭壟斷市場 170
一、寡頭壟斷市場的特征及成因 170
二、古諾模型 171
三、斯威齊模型 172
四、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決定 173
第四節 博弈論和策略行為 178
一、博弈模型 178
二、納什均衡 179
三、博弈分析的簡單應用 181
第五節 不同市場的比較 184
一、靜態效率的比較 184
二、動態因素的比較 186
復習思考題 186
第八章 分配理論 191
第一節 完全競爭和要素需求 191
一、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 192
二、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193
三、完全競爭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193
四、完全競爭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 194
第二節 賣方壟斷和要素需求 195
一、賣方壟斷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 196
二、賣方壟斷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196
三、賣方壟斷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 197第三節 買方壟斷和要素需求 197
一、買方壟斷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198
二、買方壟斷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 199
第四節 要素供給的一般原則 200
一、要素供給原則 200
二、無差異曲線——預算線分析 201
三、要素供給曲線 202
第五節 勞動的供給和工資的決定 203
一、勞動與閑暇 203
二、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 204
三、工資的決定 205
第六節 土地的供給和地租的決定 206
一、土地的供給曲線 207
二、地租的決定 207
三、級差地租、準地租與經濟租 208
第七節 資本的供給和利息的決定 209
一、資本和利息 209
二、利息的決定 209
復習思考題 210
第九章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212
第一節 一般均衡 212
一、局部均衡與一般均衡 212
二、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 215
第二節 福利經濟學 218
一、經濟效率 218
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220
三、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223
四、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225
五、完全競爭與帕累托最優狀態 228
復習思考題 230
第十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232
第一節 壟斷 232
一、壟斷與低效率 232
二、尋租理論 234
三、對壟斷的公共管制 235
四、反托拉斯法 236
第二節 公共物品 238
一、公共物品的特點 238
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優數量 239
三、公共物品和市場失靈 241
四、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 241
第三節 外部影響 244
一、外部影響及其分類 244
二、外部影響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245
三、糾正外部影響的政策 246
四、科斯定理 247
第四節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 250
一、信息的不完全和市場失靈 250
二、次品市場和逆向選擇 251
三、保險市場和道德風險 252
四、委托—代理問題 253
五、信譽和信息調控 255
第五節 公平和收入分配 257
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257
二、收入再分配政策 259
三、公平和效率 260
復習思考題 261
參考文獻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