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是本著切實提高各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人際溝通與交流能力的目的而設計的,它未將視野局限在某一專業或某一領域,而是著眼于各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整體,講述和訓練適合于所有高職高專學生的基本而又特別重要的人際溝通與交流的技能,以適應與滿足企業和社會對高職高專生的能力要求。
本書內容的安排遵照循序漸進、突出技能的原則。全書由三部分組成:基礎篇主要從宏觀角度介紹人際溝通與交流的有關基礎知識;技能篇主要從微觀角度介紹高職高專學生最常用的六個方面溝通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方法;拓展篇主要介紹人際溝通與交流過程中的一些共性問題,是對技能篇的延伸和拓展。
本書的主要特色是:聚焦高職高專學生,突出實用技能訓練,強調課內課外學習互動。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開辦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和民辦高校的各類專業學生的人際溝通與交流課程的教材,也可供企業職工培訓及社會各行業的人員使用和參考。
前言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的世界中,生存于這個地球上。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生存史。人類為了生存而奮斗、進取,進而創造了輝煌的人類文明。當輝煌閃亮在眼前時,人們感到陶醉,為人類生存的力量而喝彩。然而,時空跨越到了當代,人們卻無暇理會生存的魅力了。人們開始感嘆,生存的結果竟然是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比如社會競爭激烈,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疏遠、距離拉大等。其實,過失不在于生存空間,而在于人們自己,人們忽視了正確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我們要拓展生存空間,就必須首先學會人際溝通,學會與人共處。
個人與社會需要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往。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個人與社會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個人是構成社會的元素或細胞。人類社會是一個大集體,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無論其愿意與否,都離不開這個集體。可以說,個人對社會集體的依賴,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
人與人之間也需要進行廣泛的人際溝通與交流。無數事實表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個人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無論社會如何進步、科學技術怎樣高度發展,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每個社會成員為了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都必須與他人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傳遞信息和協調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激發和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推動社會的進步。在和諧、融洽的人際交往中,人的個性可以受到良好的熏陶,得到健康發展。
目前,各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比較缺乏的是人際溝通與交流能力,這使得他們在就業面試及今后的工作中面臨重重困難。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人際溝通與交流能力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要求應聘者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求他們有較強的溝通與交流能力,要求他們能和各種各樣的人和睦相處,能和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組成工作團隊。各類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要獲得這種能力,只靠自學和模仿是不夠的,或者說是不行的,他們必須接受正規的教育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這種企業和社會所要求的能力。
《人際溝通與交流》出版已經有兩年多時間了,我們在廣泛征求意見和總結得失的基礎上,推出了《人際溝通與交流》第2版。新版本是在舊版本的基礎上通過“增、刪、變”而形成的,從總體構架來說,增加了“家庭溝通”和“化解溝通難題”兩章內容,刪去了“書面溝通”一章內容,變“戀愛溝通”為“異性溝通”;從具體內容來說,我們對每一章都進行了“增、刪、變”,特別是在思考與練習中加入了鮮活的案例,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總之,新版教材緊跟時代步伐,順應高職高專院校教改大潮,更加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需求。
本書的特點是:①它既沒有把目光聚焦在某個行業或領域,也沒有把注意力分散到所有的人群,而是以高職高專學生的閱歷和實際情況為背景,以他們今后將要涉足的各個工作領域為對象,講解和訓練他們最需要的、最基本的人際溝通與交流的技能;②本書的內容安排遵照循序漸進、突出技能的原則;③本書不進行系統的理論闡釋,而是把重點放在解決具體問題上,以實際訓練為主、以理論指導為輔,真正做到實用、能用和夠用;④本書將課內教學與課外練習相結合,以彌補課堂教學課時數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課外的實際訓練使學生真正掌握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本書共14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篇,由第1~5章組成,內容包括人際溝通概說、傾聽技巧、獨白式口語溝通、對白式口語溝通和非語言溝通。第二部分為技能篇,由第6~11章組成,內容包括應酬溝通、交友溝通、異性溝通、團隊溝通、職場溝通和家庭溝通。第三部分為拓展篇,由第12~14章組成,內容包括溝通禮儀、跨文化溝通和化解溝通難題。每章均有章首語及思考與練習,便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課后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本書由麻友平任主編,羅明煥、劉建清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有麻友平(第1、3、4、7、8、10、11章)、羅明煥(第12~14章)、劉建清(第5、6章)、趙敏(第9章)、王使璋(第2章)。全書由麻友平構架并統稿,由張方明教授、宋賢鈞教授主審。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多位專家學者的著作,同時,清華大學出版社也給予了諸多指導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目錄:
第1部分 基 礎 篇第1章 人際溝通概說 1
1.1 人際溝通的類型 1
1.1.1 溝通的含義 1
1.1.2 溝通的類型 2
1.1.3 語言溝通 2
1.1.4 非語言溝通 3
1.2 人際溝通的基本原則 5
1.2.1 尊重的原則 6
1.2.2 理解的原則 6
1.2.3 贊美的原則 7
1.2.4 真誠的原則 9
1.2.5 寬容的原則 9
1.2.6 互動的原則 10
1.3 人際溝通中的修辭 10
1.3.1 比喻 10
1.3.2 象征 11
1.3.3 夸張 12
1.3.4 比擬 12
1.3.5 借代 13
1.3.6 對照 13
1.3.7 引用 14
1.3.8 排比 15
1.3.9 雙關 15
1.4 人際溝通中的障礙 16
1.4.1 跨越心理障礙 16
1.4.2 消除語言障礙 18
1.4.3 克服人際障礙 20
1.4.4 擺脫環境障礙 21
1.4.5 超越文化障礙 21
思考與練習 22
第2章 傾聽技巧 23
2.1 傾聽概述 23
2.1.1 傾聽的含義 23
2.1.2 傾聽的過程 24
2.1.3 傾聽的作用 25
2.2 傾聽障礙與策略 27
2.2.1 傾聽障礙 27
2.2.2 傾聽策略 29
2.3 有效傾聽的技巧 32
2.3.1 有效傾聽的方法 32
2.3.2 傾聽的注意事項 34
2.4 傾聽中的提問與反饋 35
2.4.1 傾聽中的提問 35
2.4.2 傾聽中的反饋 36
思考與練習 37
第3章 獨白式口語溝通 39
3.1 口述 39
3.1.1 口述的含義及特性 39
3.1.2 口述的種類 40
3.1.3 口述的基本要求 41
3.2 解說 41
3.2.1 解說的含義及特性 41
3.2.2 解說的種類 42
3.2.3 解說的基本要求 44
3.3 評說 45
3.3.1 評說的含義及特性 45
3.3.2 評說的種類 46
3.3.3 評說的基本要求 46
3.4 講話 47
3.4.1 講話的含義及特性 47
3.4.2 常見的幾種講話類型 48
3.4.3 講話的基本要求 51
3.5 演講 52
3.5.1 演講的本質及特性 52
3.5.2 演講的目的、作用與分類 53
3.5.3 演講的題目和主題 55
3.5.4 演講材料與演講結構 55
思考與練習 56
第4章 對白式口語溝通 58
4.1 閑談 58
4.1.1 閑談的含義及特性 58
4.1.2 閑談的誤區 59
4.1.3 閑談的技巧 61
4.2 會談 63
4.2.1 會談的含義及特性 63
4.2.2 會談的通則 64
4.2.3 常用的會談技法 65
4.2.4 常用的幾種會談 65
4.3 電話交談 69
4.3.1 電話交談及其研究的意義 69
4.3.2 電話交談的技巧 70
4.4 談判 71
4.4.1 談判的含義 71
4.4.2 談判的類型 72
4.4.3 談判活動的過程 73
4.4.4 談判的原則與技巧 74
4.5 論辯 76
4.5.1 論辯的含義及特性 76
4.5.2 論辯的類型 77
4.5.3 論辯的技巧 77
思考與練習 79
第5章 非語言溝通 82
5.1 非語言溝通概述 82
5.1.1 非語言溝通的含義及特性 82
5.1.2 非語言溝通與語言溝通的關系 84
5.1.3 非語言溝通的習得和解讀 85
5.2 身體動作 87
5.2.1 肢體動作 87
5.2.2 身體姿勢 89
5.3 面部表情 90
5.4 服飾儀態 92
5.4.1 服飾 92
5.4.2 儀態 94
5.5 副語言 95
5.6 環境溝通 96
思考與練習 99
第2部分 技 能 篇第6章 應酬溝通 101
6.1 介紹 101
6.1.1 自我介紹時的溝通 101
6.1.2 居中介紹時的溝通 102
6.1.3 集體介紹時的溝通 103
6.2 稱呼 103
6.2.1 稱呼的原則 103
6.2.2 稱呼的禮俗 104
6.2.3 稱呼的忌諱 105
6.3 拜訪 106
6.4 迎訪 107
6.5 問候 109
6.6 探望 110
思考與練習 111
第7章 交友溝通 113
7.1 交友的基本原則 113
7.2 交友溝通的技巧 115
7.2.1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115
7.2.2 與朋友談笑自如的技巧 116
7.2.3 與朋友寒暄的多種方式 118
7.2.4 朋友之間應保持適當的距離 119
7.2.5 好朋友也要“明算賬” 120
7.2.6 尊重朋友的隱私 122
7.2.7 對朋友保持忠誠 123
7.2.8 別傷了朋友的自尊 124
7.2.9 對朋友講客氣話要適度 125
7.2.10 巧語化解誤會 126
7.3 交友溝通的忌諱 127
思考與練習 128
第8章 異性溝通 130
8.1 異性溝通的基本技巧 130
8.1.1 話語投機的技巧 130
8.1.2 縮短心靈距離的技巧 131
8.1.3 保持適度的神秘感 133
8.1.4 贊美異性的技巧 133
8.2 戀愛中的異性溝通 135
8.2.1 恰當地表達愛意 135
8.2.2 初戀的溝通技巧 137
8.2.3 約會的技巧 139
8.2.4 感情升溫的方法 140
8.2.5 戀愛中“斗嘴”的技巧 141
8.2.6 初見對方父母的溝通技巧 142
8.2.7 戀愛溝通的禁忌 144
8.2.8 否定戀人意見的技巧 146
8.2.9 拒絕求愛的技巧 147
思考與練習 148
第9章 團隊溝通 150
9.1 團隊溝通概述 150
9.1.1 團隊基本分析 150
9.1.2 高效團隊的特征 154
9.1.3 團隊溝通的要素及特點 156
9.2 團隊溝通技巧 158
9.2.1 團隊溝通的程序 158
9.2.2 團隊溝通中的障礙 160
9.2.3 團隊溝通的方法 163
9.2.4 團隊溝通的注意事項 164
思考與練習 166
第10章 職場溝通 169
10.1 與領導的有效溝通 169
10.1.1 向領導請示匯報的程序和態度 169
10.1.2 與各種性格的領導溝通的技巧 171
10.1.3 掌握與領導相處的技巧 172
10.1.4 努力贏得領導的重視 173
10.1.5 在公共場合給足領導面子 174
10.1.6 不要表現得比領導高明 175
10.1.7 巧妙應對“糊涂”領導 176
10.1.8 說服領導的技巧 178
10.2 與同事的和諧溝通 179
10.2.1 新員工的溝通要則 179
10.2.2 應酬可以增進同事感情 181
10.2.3 與同事的競爭要光明正大 182
10.2.4 恰當的贊美可以縮短人際距離 183
10.2.5 讓“黑狀”無用武之地 185
10.2.6 妥善解決同事間的矛盾 186
10.2.7 要謹防小人的造謠中傷 188
10.2.8 與同事相處的禁忌 189
10.3 與部下的真誠溝通 192
10.3.1 下達命令的技巧 192
10.3.2 贊美部下的技巧 193
10.3.3 不要在下屬面前擺架子 195
10.3.4 學會跟下屬開玩笑 196
10.3.5 可以和下屬交朋友 197
10.3.6 放手讓下屬去做 198
10.3.7 升職后應與原本是同事的下屬和諧相處 200
10.3.8 批評部下的方法 201
10.4 做一個職場上人人放心的人 202
思考與練習 205
第11章 家庭溝通 207
11.1 家庭溝通的障礙和問題 207
11.1.1 家庭溝通的障礙 207
11.1.2 家庭溝通的問題 209
11.2 夫妻語言溝通 212
11.2.1 充滿愛意的夫妻語言 212
11.2.2 夫妻爭吵應有度 213
11.2.3 如何結束家庭冷戰 214
11.3 長輩與晚輩的溝通 215
11.4 晚輩與長輩的溝通 217
11.5 婆媳關系的溝通之道 218
11.5.1 婆婆與兒媳友好相處的溝通技巧 218
11.5.2 兒媳與婆婆和睦相處的溝通技巧 220
11.6 家庭角色溝通 221
思考與練習 223
第3部分 拓 展 篇第12章 溝通禮儀 225
12.1 個人禮儀 225
12.1.1 微笑的禮儀 225
12.1.2 站姿的禮儀 226
12.1.3 坐姿的禮儀 227
12.1.4 行走的禮儀 229
12.1.5 手勢的禮儀 230
12.2 職場禮儀 231
12.2.1 領導對下屬的禮儀 231
12.2.2 下屬對領導的禮儀 233
12.2.3 下屬匯報工作的禮儀 234
12.2.4 同事之間的禮儀 235
12.2.5 辦公室語言的禮儀 236
12.3 語言禮儀 236
12.3.1 交談中拒絕的禮儀 236
12.3.2 批評的禮儀 237
12.3.3 插話的禮儀 238
12.3.4 傾聽的禮儀 239
12.3.5 開玩笑的禮儀 239
12.4 家庭禮儀 240
12.4.1 子女對父母的禮儀 240
12.4.2 同輩之間的禮儀 241
12.4.3 夫妻之間的禮儀 242
12.4.4 鄰里之間的禮儀 244
12.4.5 家庭宴請的禮儀 245
思考與練習 246
第13章 跨文化溝通 248
13.1 文化與跨文化溝通 248
13.1.1 文化 248
13.1.2 跨文化溝通 249
13.2 文化差異 250
13.2.1 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250
13.2.2 東西方在溝通方式上的差異 251
13.3 跨文化溝通的策略和技巧 253
13.3.1 跨文化溝通的策略 253
13.3.2 跨文化溝通的技巧 253
13.3.3 跨文化溝通的忌諱 255
13.4 跨文化溝通禮儀 256
13.4.1 部分亞洲國家的溝通禮儀 256
13.4.2 部分歐美國家的溝通禮儀 258
13.4.3 其他國家的溝通禮儀 260
思考與練習 261
第14章 化解溝通難題 263
14.1 溝通地點與時間的選擇 263
14.1.1 溝通地點的選擇 263
14.1.2 溝通時間的選擇 265
14.2 應對難溝通的人 267
14.2.1 滴水不漏應對笑里藏刀 的人 267
14.2.2 沉默應對清高傲慢的人 267
14.2.3 遠離搬弄是非的人 268
14.2.4 寬容對待貪便宜的人 269
14.2.5 熱情對待性格孤僻的人 269
14.2.6 冷靜遷就脾氣暴躁的人 270
14.2.7 寬厚平和對待尖酸刻薄的人 271
14.2.8 大度忍讓心胸狹窄的人 272
14.3 應對難處理的事 273
14.3.1 巧妙避開左右為難的選擇 273
14.3.2 機智應對別人的有意刁難 274
14.3.3 及早逃離苦惱的是非之地 275
14.3.4 不失禮節地拒絕他人的請求 27614.3.5 用策略打破談判中的僵局 278
14.3.6 沉著應對別人的指責 279
14.3.7 恰當地安慰失意者 280
14.3.8 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 282
思考與練習 283
參考文獻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