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吸收和反映了國內外學術界近年來在公共管理研究領域所取得的前沿成果,并結合作者多年來從事公共管理教學與研究的思考和心得,對公共管理的概念與特征進行了界定和概括,對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主體、公共部門戰略管理、公共財政管理、公共資源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企業管理、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公共危機管理及公共管理中的倫理等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和深入分析,使讀者能夠比較完整地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實踐途徑。
本書可作為公共管理類學科相關專業大專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還可為各類公共管理工作者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前 言
自從20世紀90年代公共管理學引進我國后,這門新興學科在我國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學仁們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進行了多視角、多方位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數以千計的論文令人目不暇接,風格各異的學術著作令人眼花繚亂,充分顯示出這門學科強大的學術生命力和旺盛的社會需求性。
曾記得,我國首屆公共管理學學術研討會于2001年11月在美麗的南國邊陲——廣東省湛江市召開,這次會議可謂鴻儒云集、群賢畢至,既有學術界德高望重的夏書章、王樂夫、朱立言等老前輩,又有學術界英姿勃發的陳慶云、郭小聰、陳振民等中年學者。大家暢所欲言,新見迭出,既有激烈的思想交鋒,又有新穎的觀點交流,作為應邀赴會的代表,我們當時心潮起伏,深為學者們縝密的治學精神所感染,在會上也發表了一些不揣淺陋的見解和看法。
從那時起,我們不間斷地從事著公共管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并立志編寫一本公共管理學方面的著作或教科書,但自感才疏學淺,遲遲未能動筆。值此清華大學出版社向全國高校征集編寫公共管理學教科書的邀請,促使我們鼓起勇氣,開始了研究和寫作,并終于夢想成真!
公共管理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許多問題實際上尚未達成共識,達成定論。我們編寫本書,在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范式的前提下,既想構建合理的邏輯體系和全面的內容結構,給讀者提供較為完整的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和理論架構,又想在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基礎上,對一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為讀者深入探究公共管理理論和實踐問題提供一些思路和啟迪。
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內容全面系統。本書系統地論述了公共管理概念、特征,新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演進、公共管理主體的組成、公共部門戰略管理、公共財政管理、公共資源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企業管理、公共部門績效管理、公共危機管理及公共管理中的倫理等內容,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公共管理學科體系和結構。
第二,反映學術前沿。本書廣泛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關于公共管理研究的諸多新成果。諸如對新公共管理運動的新看法,對公共管理主體的新觀點,對公共資源的新概括,對公共政策執行和評估的新成果,對公共企業管理的新歸納,等等,大量借鑒和吸收了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體現出較強的學術前沿性和時代性。
第三,形式別致新穎。本書從學生和讀者簡便易讀的需求出發,在編寫體例上大膽創新,每章都設計了“學習目標”、“導讀案例”、“本章小結”、“自測試題”、“案例討論”等環節,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使讀者在輕松愉快中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本書是集體合作的結晶。其中第一、二、四、六、十章由西北大學李堯遠博士撰寫,第三、五、七、十一章由西北大學梁仲明教授撰寫,第八、九章由西北大學周明教授撰寫。全書由梁仲明教授統稿。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引用了學術界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對本書修改和定稿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我們的研究生劉亞楠、孫一茗、王曉茜、何偉淵、徐曉俊、劉笑、陳卉、閆云、劉娜、曹婧、張宇詩等同學擔負了收集資料和文字校對等工作。在此,對所有為我們提供啟發和幫助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深知,編寫一本深受讀者歡迎的教科書,需要深厚的學養和積淀。由于知識和能力所限,書中疏漏與錯誤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目 錄
第一章 公共管理與公共管理學 1
第一節 公共管理的含義與特征 2
一、公共管理的含義 2
二、公共管理的特征 6
第二節 公共管理的理論沿革 9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時期 9
二、傳統公共行政研究時期 10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時期 13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時期 14
五、公共管理研究時期 16
第三節 公共管理學 17
一、公共管理學與公共行政學 17
二、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 19
三、公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20
本章小結 21
自測試題 21
第二章 新公共管理 24
第一節 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其
興起的時代背景 25
一、新公共管理的理論基礎 25
二、新公共管理興起的時代背景 29
第二節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觀點與
政策主張 31
一、關于新公共管理內容構成的
不同觀點 31
二、新公共管理的政策主張 35
第三節 對新公共管理的評價 36
一、對新公共管理的肯定 37
二、對新公共管理的批評 38
本章小結 40
自測試題 41
第三章 公共管理主體 43
第一節 公共組織的內涵與結構 44
一、公共組織的內涵 44
二、公共組織的構成要素 45
三、公共組織的特征 46
四、公共組織的結構 47
第二節 公共組織的類型與職能 49
一、政府與政府職能 49
二、非政府公共組織及其職能 54
三、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
及其職能 57
第三節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與素質 59
一、公共管理者的社會角色 59
二、公共管理者的基本素質 63
本章小結 68
自測試題 68
第四章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 73
第一節 戰略與戰略管理 74
一、戰略的含義與特點 74
二、戰略理論的主要流派 76
三、戰略研究的基本問題 79
四、戰略管理的含義與過程 86
第二節 公共部門戰略管理概述 89
一、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含義 89
二、公共部門戰略管理興起的背景 90
三、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主體
與客體 92
四、公共部門戰略管理的過程
與方法 93
本章小結 99
自測試題 99
第五章 公共財政管理 101
第一節 公共財政 102
一、公共財政的含義 102
二、公共財政的特征 102
三、公共財政的職能 103
第二節 公共財政管理概述 104
一、公共財政管理的概念 104
二、公共預算與決算 105
三、公共收入管理 109
四、公共支出管理 111
本章小結 114
自測試題 115
第六章 公共資源管理 120
第一節 公共產品 120
一、公共產品的含義和屬性 120
二、公共產品的生產方式和途徑 122
第二節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124
一、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含義
與特點 124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
內容 125
本章小結 131
自測試題 131
第七章 公共政策管理 132
第一節 公共政策的本質與功能 132
一、公共政策的界定 132
二、公共政策的本質 135
三、公共政策的主要形式 136
四、公共政策的功能 138
第二節 公共政策的制定 141
一、公共政策制定概述 141
二、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 144
三、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149
第三節 公共政策的執行 150
一、公共政策執行概述 150
二、公共政策執行的過程 152
三、公共政策執行的手段 154
四、公共政策執行偏差及其矯正 156
第四節 公共政策的評估與監控 159
一、公共政策的評估 159
二、公共政策的監控 161
本章小結 162
自測試題 163
第八章 公共企業管理 166
第一節 公共企業的含義和功能 167
一、公共企業的定義與特征 167
二、公共企業的類型 171
三、公共企業的功能和作用 173
第二節 公共企業經營 175
一、公共企業經營的概念 175
二、公共企業經營的分類 176
三、公共企業產品的生產與供應 177
四、公共企業的投資和收益 180
第三節 公共企業經營模式的國際
經驗與比較 182
一、各國公共企業經營模式的
主要特征 183
二、中國公共企業經營模式的
特殊性 185
第四節 公共企業的未來前景 185
本章小結 186
自測試題 186
第九章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 189
第一節 公共部門績效的界定與特征 190
一、公共部門績效的界定 190
二、公共部門績效的特征 194
第二節 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過程
和方法 195
一、績效管理的定義與內涵 195
二、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過程 197
三、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方法 203
第三節 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實踐 208
一、西方發達國家政府開展公共
部門績效評估的實踐 208
二、我國政府開展公共部門績效
評估的實踐與探索 210
第四節 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問題及
改進方向 213
一、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存在的
困難與障礙 213
二、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
改進方向 216
本章小結 218
自測試題 218
第十章 公共危機管理 224
第一節 公共危機與公共危機管理 224
一、公共危機的含義、特點與
類型 224
二、公共危機管理的含義、性質
與特征 229
第二節 公共危機管理的過程 232
一、公共危機的管理規劃 232
二、公共危機的預警 233
三、公共危機的疏緩 237
四、公共危機的應對準備 241
五、公共危機的回應 246
六、公共危機的災后恢復 249
本章小結 252
自測試題 252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中的倫理 255
第一節 公共倫理的內涵界定 256
一、公共倫理的含義 256
二、公共倫理的特征 256
三、公共倫理產生的背景 257
四、公共管理倫理關系 261
五、管理倫理、行政倫理與
公共倫理 262
第二節 公共管理中的倫理價值
與要求 263
一、公共管理中的倫理價值 263
二、公共管理中的倫理要求 267
本章小結 271
自測試題 272
參考文獻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