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協議版本6(IPv6)是IP協議的最新版本,可以改善和彌補IPv4的固有缺陷。 本書討論了IPv6的概念、原理和作用過程,以及Windows .NET Server 2003系列的操作系統如何支持IPv6。主要內容按邏輯排列,包括IPv6的特性和優勢、網際控制報文協議版本6(ICMPv6)、鄰節點發現和多播偵聽發現、地址自動配置、IPv6域名解析和路由、共存和移植以及移動IPv6等。本書還以附錄的形式提供了一些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IPv6的內容。 本書適合對IPv6的重要性及其工作原理感興趣,并準備使用IPv6聯網技術的網絡管理員、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學生閱讀。目 錄
第1章 IPv6概述 1
1.1 IPv4的局限 1
1.1.1 有限的IPv4地址空間 所造成的后果 2
1.2 IPv6的特性 6
1.2.1 新的協議頭格式 6
1.2.2 巨大的地址空間 6
1.2.3 有效的、分級的尋址和 路由結構 7
1.2.4 有狀態和無狀態的 地址配置 7
1.2.5 內置的安全性 7
1.2.6 更好地支持QoS 7
1.2.7 用新協議處理鄰節點 的交互 8
1.2.8 可擴展性 8
1.3 IPv4與IPv6的比較 8
1.4 IPv6術語 9
1.5 IPv6的使用情況 11
1.5.1 IPv6解決了地址 耗盡問題 12
1.5.2 IPv6解決了國際地址 分配問題 12
1.5.3 IPv6重建了端到端 的通信 12
1.5.4 IPv6使用限制范圍的 地址和地址選擇 13
1.5.5 IPv6保證了更 有效的轉發 13
1.5.6 IPv6具有內置的 安全性和移動性 13
1.6 本章測試 14
第2章 Windows .NET Server 2003 系列中的IPv6協議 15
2.1 Windows .NET Server 2003 系列的IPv6協議的結構 15
2.2 Windows .NET Server 2003 系列的IPv6協議的特性 16
2.2.1 基本的協議棧支持 17
2.2.2 6to4 17
2.2.3 ISATAP協議 17
2.2.4 6over4 18
2.2.5 端口代理 18
2.2.6 臨時地址 18
2.2.7 DNS支持 18
2.2.8 IPSec支持 19
2.2.9 靜態路由器支持 19
2.2.10 地址選擇 20
2.2.11 路由器公告中的 站點前綴 20
2.3 應用程序的支持 20
2.3.1 IE瀏覽器 21
2.3.2 Telnet客戶程序 21
2.3.3 FTP客戶程序 21
2.3.4 Web服務器 22
2.3.5 文件和打印共享 22
2.3.6 Windows多媒體服務 22
2.3.7 Network Monitor 22
2.3.8 SNMP MIB支持 22
2.4 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23
2.4.1 Windows套接字 23
2.4.2 遠程過程調用 24
2.4.3 IP助手 24
2.4.4 Win32 Internet擴展 24
2.4.5 .NET框架 24
2.5 安裝和配置IPv6協議 25
2.6 支持IPv6的工具 25
2.6.1 Ipconfig 25
2.6.2 Route 26
2.6.3 Ping 28
2.6.4 Tracert 29
2.6.5 Pathping 30
2.6.6 Netstat 32
2.7 IPv6命令行工具 34
2.7.1 Netsh.exe 35
2.7.2 Ipsec6.exe 38
2.8 本章測試 38
第3章 IPv6尋址 40
3.1 IPv6的地址空間 40
3.1.1 當前的地址分配 41
3.2 IPv6的地址語法 42
3.2.1 零壓縮法 44
3.2.2 IPv6前綴 45
3.3 IPv6的地址類型 45
3.4 單播IPv6地址 46
3.4.1 可集聚全球單播地址 46
3.4.2 全球地址中的 拓撲結構 48
3.4.3 本地使用的單播地址 48
3.4.4 特殊的IPv6地址 50
3.4.5 兼容地址 50
3.4.6 NSAP地址 51
3.5 多播IPv6地址 51
3.5.1 推薦的多播IPv6地址 53
3.5.2 請求節點地址 53
3.6 泛播IPv6地址 54
3.6.1 子網-路由器泛播地址 54
3.7 主機的IPv6地址 55
3.8 路由器的IPv6地址 55
3.9 子網化IPv6地址空間 56
3.9.1 NLA ID的子網化 56
3.9.2 SLA ID/子網ID 的子網化 60
3.10 IPv6接口標識符 64
3.10.1 基于EUI-64地址的 接口標識符 65
3.10.2 臨時地址接口標識符 68
3.11 將IPv6多播地址映射為 以太網地址 69
3.12 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對應 70
3.13 參考資料 71
3.14 本章測試 71
第4章 IPv6報頭 73
4.1 IPv6數據包的結構 73
4.2 IPv4報頭 74
4.3 IPv6報頭 77
4.3.1 下一個報頭字段的值 79
4.3.2 比較IPv4和IPv6 的報頭 80
4.4 IPv6擴展報頭 82
4.4.1 擴展報頭的順序 83
4.4.2 逐跳選項報頭 84
4.4.3 目標選項報頭 88
4.4.4 路由報頭 95
4.4.5 片段報頭 97
4.4.6 身份驗證報頭 101
4.4.7 封裝安全有效載荷 報頭和尾部 101
4.5 IPv6 MTU 102
4.6 上層校驗和 103
4.7 參考資料 104
4.8 本章測試 104
第5章 ICMPv6 105
5.1 ICMPv6概述 105
5.1.1 ICMPv6報文的類型 106
5.1.2 ICMPv6報頭 106
5.2 ICMPv6差錯報文 107
5.2.1 目標不可到達 107
5.2.2 數據包過長 109
5.2.3 超時 110
5.2.4 參數問題 111
5.3 ICMPv6信息報文 112
5.3.1 回送請求報文 112
5.3.2 回送應答報文 113
5.4 ICMPv4和ICMPv6 報文的比較 114
5.5 路徑MTU發現 115
5.5.1 PMTU的改變 116
5.6 參考資料 117
5.7 本章測試 117
第6章 鄰節點發現 119
6.1 鄰節點發現概述 119
6.1.1 鄰節點發現報文的格式 121
6.2 鄰節點發現選項 121
6.2.1 源鏈路層地址和目標 鏈路層地址選項 122
6.2.2 前綴信息選項 124
6.2.3 重定向報頭選項 127
6.2.4 MTU選項 128
6.2.5 公告間隔選項 131
6.2.6 本地代理信息選項 131
6.2.7 路由信息選項 132
6.3 鄰節點發現報文 134
6.3.1 路由器請求報文 135
6.3.2 路由器公告報文 136
6.3.3 鄰節點請求報文 140
6.3.4 鄰節點公告報文 142
6.3.5 重定向報文 145
6.3.6 小結 147
6.4 鄰節點發現過程 148
6.4.1 概念主機數據結構 149
6.4.2 地址解析 150
6.4.3 鄰節點不可到達檢測 153
6.4.4 重復地址檢測 156
6.4.5 路由器發現 160
6.4.6 重定向功能 165
6.5 主機發送算法 168
6.6 IPv4鄰節點報文和功能以及相應的 IPv6鄰節點報文和功能 170
6.7 參考資料 170
6.8 本章測試 170
第7章 多播偵聽發現 172
7.1 多播偵聽發現概述 172
7.2 IPv6多播概述 172
7.2.1 主機對多播的支持 173
7.2.2 路由器對多播的支持 174
7.3 MLD數據包的結構 177
7.4 MLD協議的報文 177
7.4.1 多播偵聽查詢報文 178
7.4.2 多播偵聽報告報文 179
7.4.3 多播偵聽已完成報文 181
7.5 MLD協議小結 183
7.6 參考資料 183
7.7 本章測試 183
第8章 地址的自動配置 184
8.1 地址自動配置概述 184
8.1.1 自動配置地址的狀態 184
8.1.2 自動配置的類型 185
8.2 自動配置的過程 186
8.2.1 Windows .NET Server 2003 系列和Windows XP中的 IPv6協議的自動 配置的特點 187
8.2.2 Windows .NET Server 2003 系列和Windows XP中的 IPv6協議自動配置 的地址 190
8.3 參考資料 192
8.4 本章測試 193
第9章 IPv6和名稱解析 194
9.1 IPv6的名稱解析 194
9.2 IPv6 DNS功能的增強 194
9.3 Windows .NET Server 2003系列 中對名稱解析的支持 195
9.3.1 Hosts文件 196
9.3.2 DNS Server服務 196
9.3.3 DNS解析器 197
9.3.4 DNS動態更新 197
9.3.5 地址選擇規則 197
9.4 參考資料 198
9.5 本章測試 198
第10章 IPv6路由 199
10.1 IPv6中的路由 199
10.1.1 IPv6路由表 199
10.2 IPv6的端到端傳送過程 202
10.2.1 源主機上的IPv6 202
10.2.2 路由器上的IPv6 203
10.2.3 目標主機上的IPv6 205
10.3 IPv6的路由協議 209
10.3.1 動態路由概述 209
10.3.2 路由協議技術 210
10.3.3 IPv6路由協議 211
10.4 Windows .NET Server 2003系列 和Windows XP中的IPv6協議 的靜態路由 213
10.5 參考資料 217
10.6 本章測試 218
第11章 共存和移植 219
11.1 共存和移植概述 219
11.1.1 節點的類型 220
11.1.2 兼容的地址 221
11.2 共存的機制 222
11.2.1 雙IP層 222
11.2.2 IPv6穿越IPv4的隧道 223
11.2.3 DNS結構 225
11.2.4 隧道的配置 226
11.2.5 路由器到路由器 226
11.2.6 主機到路由器和路由 器到主機 227
11.2.7 主機到主機 228
11.2.8 隧道的類型 228
11.3 6over4 230
11.4 6to4 233
11.4.1 Windows XP 和 Windows .NET Server 2003系列對 6to4協議的支持 236
11.5 ISATAP 238
11.5.1 使用ISATAP路由器 240
11.5.2 將運行Windows XP 和 Windows .NET Server 2003系列的IPv6協議 的主機配置為ISATAP 路由器 245
11.5.3 ISATAP和6to4 的例子 245
11.6 端口代理 249
11.7 移植到IPv6 251
11.8 參考資料 252
11.9 本章測試 252
第12章 移動IPv6 254
12.1 移動IPv6概述 254
12.1.1 移動IPv6的組成部分 255
12.2 移動IPv6的報文和選項 257
12.2.1 目標選項報頭 中的選項 257
12.2.2 ICMPv6報文 259
12.2.3 對鄰節點發現報文和 選項的修改 261
12.3 移動IPv6的數據結構 262
12.3.1 綁定高速緩存 262
12.3.2 綁定更新列表 263
12.3.3 本地代理列表 264
12.4 移動IPv6的通信 265
12.4.1 移動節點和通信節點 之間的通信 265
12.4.2 移動節點和本地代理 之間的通信 271
12.5 移動IPv6的處理過程 277
12.5.1 連接到本地鏈路 277
12.5.2 從本地鏈路移動到 外地鏈路 278
12.5.3 從一個外地鏈路移動到 另一個外地鏈路 285
12.5.4 返回本地 287
12.5.5 移動IPv6主機的 發送算法 289
12.5.6 移動IPv6主機的 接收算法 292
12.6 參考資料 293
12.7 本章測試 293
附錄A 鏈路層對IPv6的支持 296
附錄B 支持IPv6的Windows 套接字的變化 314
附錄C IPv6 RFC索引 324
附錄D 測試的答案 330
附錄E 建立一個IPv6 測試實驗室 348
附錄F IPv6參照表 363
詞匯表 368
[圖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