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公共心理學課程既要服務于師范生自身需要又要滿足未來職業要求的雙重教學目標,結合當代教師教育的新理念和學生實際需求設計教學內容,著重體現心理學課程的應用價值。全書以心理學基本理論為主線,融合了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并著重闡明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在強調科學性、學術性的基礎上,突出應用性和趣味性,力求使學生學會利用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去認識、解決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本書適合用作高等院校師范專業本、專科學生公共心理學課程教材,也可用作教師資格證培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和自學者的參考書。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2
一、什么是心理學 2
二、心理現象的結構 3
三、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 重要作用 6
第二節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 7
一、心理學研究的任務 8
二、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8
三、心理學研究的方法 9
第三節 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 13
一、心理學古老的過去 13
二、心理學流派及其發展 15
三、我國心理學的發展 19
本章小結 22
思考與練習 23
推薦閱讀 23
第二章 心理的本質 24
第一節 心理是人腦的機能 25
一、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5
二、條件反射 31
三、腦功能保護與開發 34
第二節 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37
一、心理是物質世界的一種 反映形式 37
二、客觀現實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40
三、人的實踐活動對心理形成的 影響 41
四、心理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具有主觀性 45
第三節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促進 46
一、個體心理發展的規律 46
二、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引導與促進 50
本章小結 53
思考與練習 53
推薦閱讀 53
第三章 感知覺 55
第一節 感覺 56
一、感覺的概念 56
二、感覺的種類 58
三、感受性的變化及其發展 63
第二節 知覺 66
一、知覺概述 66
二、知覺的特性 68
三、知覺的種類 71
第三節 感知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76
一、運用感知規律進行直觀教學 76
二、遵循感知規律,提高直觀 教學效果 79
三、良好感知覺能力的培養 80
本章小結 82
思考與練習 83
推薦閱讀 83
第四章 記憶 84
第一節 記憶概述 85
一、什么是記憶 85
二、記憶的類型 87
三、記憶的作用 92
第二節 記憶過程分析 93
一、信息編碼過程——識記 93
二、信息儲存過程 97
三、信息提取過程 102
第三節 記憶品質及其培養 104
一、記憶品質 104
二、良好記憶品質的培養 105
本章小結 109
思考與練習 109
推薦閱讀 109
第五章 思維與想象 110
第一節 思維概述 111
一、思維的概念 111
二、思維的種類 115
三、思維與語言 117
第二節 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118
一、問題與問題解決 118
二、問題解決的階段 120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 122
四、問題解決的策略 125
第三節 青少年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127
一、思維的品質 127
二、青少年思維的特點 128
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 思維品質 130
第四節 想象及其培養 131
一、想象概述 131
二、想象的種類 133
三、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134
本章小結 136
思考與練習 136
推薦閱讀 136
第六章 注意 137
第一節 注意概述 138
一、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138
二、注意的表現 139
三、注意的神經生理機制 140
第二節 注意的種類 142
一、無意注意 142
二、有意注意 144
三、有意后注意 146
第三節 注意的品質 148
一、注意的品質概述 148
二、學生良好注意的品質及 注意力的培養 154
本章小結 155
思考與練習 155
推薦閱讀 156
第七章 情感與意志 157
第一節 情緒、情感概述 158
一、情緒、情感的概念 158
二、情緒、情感的表現 159
三、情緒、情感與認識和 行為的關系 162
第二節 情緒、情感的種類 164
一、情緒的基本形式 164
二、情緒基本狀態 165
三、社會情感 166
第三節 健康情緒、情感的培養 168
一、情緒、情感的重要作用 168
二、發展健康情緒的途徑 169
三、青少年健康情感的培養 170
四、不良情緒及其調控 171
第四節 意志 173
一、意志的概念 173
二、意志行動的基本特征 174
三、意志行動的心理過程 174
四、意志的品質及青少年良好 意志品質的培養 178
五、意志行動中的挫折 181
本章小結 186
思考與練習 186
推薦閱讀 187
第八章 個性心理與行為動力 188
第一節 個性心理概述 189
一、個性的概念與特征 189
二、影響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192
第二節 需要及其引導 200
一、需要及其種類 200
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203
三、青少年健康需要的引導 204
第三節 動機及其培養 205
一、動機概述 205
二、動機的理論 207
三、青少年良好動機的培養 210
本章小結 213
思考與練習 213
推薦閱讀 213
第九章 能力 214
第一節 能力概述 215
一、能力的概念 215
二、能力的種類 217
第二節 智力及其開發 218
一、智力的內涵 218
二、智力理論與測量 221
三、青少年智力發展的 特點與開發 225
第三節 能力的個別差異與培養 229
一、能力的個別差異 229
二、青少年能力的培養 234
本章小結 237
思考與練習 237
推薦閱讀 237
第十章 氣質與性格 238
第一節 氣質 239
一、氣質概述 239
二、氣質的類型 240
三、氣質類型與教育 247
第二節 性格 248
一、性格的概念 248
二、性格結構的特征 250
三、性格的測量 255
四、良好性格的培養 258
本章小結 262
思考與練習 262
推薦閱讀 263
第十一章 青少年學習心理 264
第一節 青少年學習的特點與意義 265
一、學習的定義與特點 265
二、學習的類型 266
三、青少年學習的意義 268
第二節 學習的理論 269
一、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與 行為塑造 269
二、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與 知識獲得 274
三、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 新課程改革 276
四、中國古代的學習論述與 學習理論的本土化 277
第三節 學會學習 279
一、學習遷移及其培養 279
二、學習策略及其訓練 283
三、個人學習風格的差異 288
本章小結 292
思考與練習 292
推薦閱讀 292
第十二章 教師心理 293
第一節 現代教師的基本能力 294
一、教師的角色 294
二、當代教師必備能力分析 296
三、專家型教師的能力分析 299
四、教師心理對學生的影響 303
第二節 教師的評價 304
一、教師職業道德準則 304
二、教師威信 306
三、教師自我效能感 308
第三節 教師心理健康 309
一、中小學教師常見的心理問題 309
二、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311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維護 314
本章小結 316
思考與練習 316
推薦閱讀 317
第十三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與輔導 318
第一節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319
一、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 319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 322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329
第二節 學校心理輔導 334
一、學校心理輔導的含義 334
二、學校心理輔導的內容 335
三、學校心理輔導的形式和 常用方法 336
第三節 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輔導 340
一、青春期性心理問題的輔導 340
二、學習心理問題的輔導 341
三、人際交往問題的輔導 344
四、情緒問題的心理輔導 346
本章小結 348
思考與練習 349
推薦閱讀 349
參考文獻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