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Photoshop CC完全自學教程》共分21章,具體內容如下: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紹了Photoshop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第3~15章將為大家講解Photoshop的基本功能,包括選區的詳解、圖層技術、色彩調整、圖像繪畫與修飾、文字和矢量工具、蒙版、通道以及濾鏡等內容,基本涵蓋了Photoshop CC幾乎全部的工具和命令。此外,理論部分還穿插與基本功能相配套的實例來加深對Photoshop功能的理解。第16~21章則主要介紹Web圖形與視頻、應用3D效果、色彩管理與系統預設、動作與自動化操作、打印輸出等內容。全書除基本知識的講解外,還更加注重了圖像處理的藝術性,系統全面地示范了一些鮮活有趣的實踐案例,讓最終的制作效果更加符合時代審美要求。
《Photoshop CC完全自學教程》適合專業從事Photoshop設計的初學者,也可以作為本科院校師生學習Photoshop CC軟件的教材,同時也適用于具有一定Photoshop基礎的電腦愛好者。前 言
Photoshop 像一個神奇的魔方,只要輕輕地旋轉它就可以使畫面展示出別樣的風采。在Photoshop 的世界里沒有絕對的事情,黑與白、美與丑、動與靜在這里都可以被顛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當翻開這本書時,其實你的手中已經擁有了這樣一個神奇的魔方,下面就看你如何轉動它,使之拼湊出美妙的圖景。
無論是專門從事平面設計的人士,還是任何一個對美好事物向往的普通用戶,都可以借助平面設計軟件來展現自己的思想和創意。在眾多的平面設計軟件中,Photoshop 無疑是佼佼者,作為Adobe 公司旗下最負盛名的設計軟件,Photoshop 憑借其緊跟時代潮流和不斷尋求突破的精神受到廣大平面設計工作者的追捧。2017 年,Adobe 公司發布了Photoshop CC 版。筆者平時樂于鉆研Photoshop,并希望借助本書來和大家分享在平面設計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本書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幾個。
(1) 突出重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讀者在學習理論后,及時在實例中盡快理解掌握。
(2) 實用性強,本書中列舉了特別常見的圖像處理例子,使讀者更快理解并掌握。
(3) 內容豐富、實例典型、步驟詳細、生動易懂,即使讀者對Photoshop 的了解很少,只要按照本書各繪圖實例給出的步驟進行操作,也能夠繪出對應的圖形,從而逐漸掌握Photoshop CC 使用技能。
(4) 與時俱進,書中多以當下流行案例為主要制作目標,如圖標制作、汽車海報制作等,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與藝術價值。
全書共分21 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1 章介紹Photoshop 起源、應用背景、安裝與卸載相關內容。
第2 章介紹Photoshop CC 2017 基本操作,包括工作界面、圖形查看方式、工作區設置及輔助工具使用。
第3 章介紹圖像基本編輯方法,包括數字圖像基礎、新建文件、打開文件、置入文件、導入/ 導出文件、關閉文件及用Adobe Bridge 管理文件等內容。
第4 章介紹選區,包括選擇與摳圖使用法、選區基本操作、選區工具、魔棒與快速選擇工具、色彩范圍、蒙版使用等內容。
第5 章介紹圖層,包括新建圖層、編輯圖層、排列與分布圖層、合并與蓋印圖層、圖層樣式、圖層復合等內容。
第6 章介紹圖層的高級操作,包括填充圖層、調整圖層、中性色圖層及智能對象等內容。
第7 章介紹繪畫,包括顏色設置、漸變工具、填充于描邊、畫筆面板、繪畫工具及擦除工具等內容。
第8 章介紹調整顏色與色調,包括轉換圖像的顏色模式、快速調整圖像及各種調色命令等內容。
第9 章介紹顏色與色調進行高級調整及相關工具,包括顏色取樣器、信息面板、色域和溢色、直方圖、色階、曲線及通道調色技術等內容。
第10 章介紹照片的修飾與編輯,包括裁剪圖像、照片潤飾工具、照片修復工具等內容。
第11 章介紹Camera Raw 工具,包括操作界面簡介、調整照片、修飾照片、自動處理照片等內容。
第12 章介紹蒙版與通道,包括蒙版概述、剪貼蒙版、圖層蒙版、編輯通道、高級蒙版等內容。
第13 章介紹矢量工具與路徑,包括繪圖模式、路徑與錨點、編輯路徑、路徑面板、形狀工具等內容。
第14 章介紹文字,包括新建點文件和段落文字、變形文字、路徑文字以及格式化等內容。
第15 章介紹濾鏡、外掛濾鏡與增效工具,包括濾鏡的使用、智能濾鏡、油畫濾鏡及各種濾鏡組等內容。
第16 章介紹Web 圖形,包括使用Web 圖形、創建于修改切片、優化圖像、Web 圖形優化選項等內容。
第17 章介紹視頻與動畫,包括新建視頻圖像、編輯視頻、存儲和導出視頻及動畫等內容。
第18 章介紹3D 與技術成像,包括3D 功能概述、使用3D 工具、使用3D 面板、新建和編輯3D 模型紋理等內容。
第19章介紹動作與任務自動化,包括動作、批處理與圖像編輯自動化、腳本、數據驅動圖形等內容。
第20 章介紹色彩管理與系統預設,包括色彩管理、Adobe PDF 預設、Photoshop 首選項設置等內容。
第21 章介紹打印與輸出,介紹打印、陷印等內容。
本書由張洪波、鄭錚編著。參與本書編寫的人員還有陳艷華、張婷、封超、代小華、張冠英、劉寶成、袁偉、任文營、張航、李偉、封超、劉博、王秀華等。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
第1 章 初識Photoshop 1
1.1 Photoshop 的起源及歷程 2
1.2 Photoshop 的應用前景 2
1.2.1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2
1.2.2 在UI 設計中的應用 3
1.2.3 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 3
1.2.4 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應用 3
1.2.5 在影視動畫設計中的應用 4
1.2.6 在后期制作設計中的應用 4
1.3 Photoshop CC 2017 的安裝與卸載方法 4
1.3.1 安裝Photoshop CC 2017 的系統需求 4
1.3.2 實戰:安裝Photoshop CC 2017 4
1.3.3 實戰:卸載Photoshop CC 2017 5
1.4 Photoshop CC 2017 新增功能 6
1.4.1 全面搜索功能 6
1.4.2 多邊形套索工具 6
1.4.3 人臉識別液化 7
1.5 Adobe 幫助資源 7
1.5.1 Photoshop 幫助文件和支持中心 7
1.5.2 關于Photoshop、系統信息和法律聲明 7
1.5.3 產品注冊、取消激活和更新 8
1.5.4 Photoshop 聯機和聯機資源 8
1.5.5 Adobe 產品改進計劃 8
第2 章 Photoshop CC 2017 基本操作 9
2.1 Photoshop CC 2017 工作界面 10
2.1.1 啟動與退出程序 10
2.1.2 工作界面組件介紹 11
2.1.3 文檔窗口介紹 11
2.1.4 工具箱的介紹 12
2.1.5 工具選項欄介紹 12
2.1.6 菜單介紹 13
2.1.7 面板介紹 14
2.2 圖像的查看方式 16
2.2.1 變更屏幕格式 16
2.2.2 在窗口中查看多個圖像 16
2.2.3 用旋轉視圖工具旋轉畫布 18
2.2.4 用縮放工具調整窗口比例 19
2.2.5 用抓手工具移動圖像 21
2.2.6 用導航欄面板查看圖像 22
2.2.7 窗口縮放命令的介紹 23
2.3 設置工作區 23
2.3.1 案例:創建自定義工作區 23
2.3.2 案例:自定義工具快捷鍵 24
2.3.3 案例:自定義彩色菜單命令 25
2.4 使用輔助工具 26
2.4.1 案例:標尺的使用 26
2.4.2 案例:參考線的使用 27
2.4.3 智能參考線 28
2.4.4 網格的使用 29
2.4.5 注釋工具 29
2.4.6 導入注釋 30
2.4.7 顯示和隱藏額外內容 30
2.4.8 對齊功能的使用 31
2.5 管理工具預設 32
第3 章 圖像的基本編輯方法 33
3.1 數字圖像基礎 34
3.1.1 位圖的特征 34
3.1.2 矢量圖的特征 35
3.1.3 像素與分辨率 35
3.2 新建文件 36
3.3 打開文件 37
3.3.1 用右鍵快捷菜單打開文件 37
3.3.2 用“打開”命令打開文件 37
3.3.3 用“在Bridge 中瀏覽”命令打開文件 37
3.3.4 通過快捷方式打開文件 37
3.3.5 打開最近使用過的文件 37
3.3.6 作為智能對象打開 38
3.4 置入文件 38
3.4.1 案例:置入EPS 格式文件 38
3.4.2 案例:置入AI 格式文件 38
3.5 導入文件 38
3.6 導出文件 39
3.7 保存文件 39
3.7.1 用“存儲”命令保存文件 39
3.7.2 用“存儲為”命令保存文件 39
3.7.3 用“簽入”命令保存文件 39
3.7.4 選擇正確的文件保存格式 40
3.8 關閉文件 41
3.9 用Adobe Bridge 管理文件 41
3.9.1 Adobe Bridge 操作界面 41
3.9.2 Mini Bridge 42
3.9.3 在Bridge 中瀏覽圖像 43
3.9.4 在Bridge 中打開文件 44
3.9.5 預覽動態媒體文件 44
3.9.6 對文件進行排序 44
3.9.7 對文件進行標記和評級 45
3.9.8 通過關鍵字快速搜索圖片 45
3.10 在圖像中添加版權信息 46
3.11 修改圖像尺寸和畫布大小 47
3.11.1 修改圖像的尺寸 47
3.11.2 將照片設置為手機壁紙 48
3.11.3 修改畫布大小 50
3.11.4 旋轉畫布 51
3.11.5 顯示畫布之外的圖像 52
3.12 復制與粘貼 53
3.12.1 復制文檔 53
3.12.2 拷貝、合并拷貝與剪切 53
3.12.3 選擇性粘貼 54
3.12.4 清除圖像 55
3.13 從錯誤中恢復 55
3.13.1 還原與重做 55
3.13.2 前進一步與后退一步 55
3.13.3 恢復文件 56
3.14 用“歷史記錄”面板進行還原操作 56
3.14.1 “歷史記錄”面板 56
3.14.2 案例:用“歷史記錄”面板還原圖像 56
3.14.3 用快照還原圖像 57
3.14.4 刪除快照 57
3.14.5 創建非線性歷史記錄 58
3.15 清理內存 58
3.16 圖像的變換與變形操作 59
3.16.1 定界框、中心點和控制點 59
3.16.2 移動圖像 59
3.16.3 案例:旋轉與縮放 60
3.16.4 案例:斜切與扭曲 61
3.16.5 案例:透視變換 62
3.16.6 案例:精確變換 64
3.17 內容識別比例縮放 65
3.17.1 案例:用內容識別比例縮放圖像 65
3.17.2 案例:用Alpha 通道保護圖像 66
3.18 操控變形 67
第4 章 選區 69
4.1 初識選區 70
4.2 選擇與摳圖使用法 70
4.2.1 基本形狀創建選區 70
4.2.2 色調差異創建選區 70
4.2.3 快速蒙版創建選區 71
4.2.4 鋼筆工具創建選區 71
4.2.5 通道創建選區 71
4.3 選區的基本操作 71
4.3.1 全選與反選 71
4.3.2 取消選擇與重新選擇 72
4.3.3 選區運算 72
4.3.4 移動選區 73
4.3.5 隱藏和顯示選區 73
4.4 選區工具 73
4.4.1 用矩形選框工具制作矩形選區 73
4.4.2 用橢圓選框工具制作圓形選區 74
4.4.3 使用單行和單列選框工具 74
4.4.4 用套索工具徒手繪制選區 74
4.4.5 案例:用多邊形套索工具制作選區 75
4.4.6 案例:用磁性套索工具制作選區 75
4.4.7 磁性套索工具選項欄 75
4.5 魔棒與快速選擇工具 76
4.5.1 案例:用魔棒工具選取花朵 76
4.5.2 魔棒工具選項欄 76
4.5.3 案例:用快速選擇工具摳圖 77
4.6 色彩范圍 77
4.6.1 “色彩范圍”對話框 78
4.6.2 案例:用“色彩范圍”命令摳像 79
4.7 快速蒙版 80
4.7.1 案例:用快速蒙版編輯選區 81
4.7.2 設置快速蒙版選項 82
4.8 細化選區 82
4.8.1 選擇視圖模式 82
4.8.2 案例:調整選區邊緣 83
4.8.3 指定輸出方式 84
4.9 編輯選區 84
4.9.1 創建邊界選區 85
4.9.2 平滑選區 85
4.9.3 擴展和收縮選區 85
4.9.4 對選區進行羽化 85
4.9.5 擴大選區與選取相似 86
4.9.6 對選區應用變換 87
4.9.7 存儲選區 87
4.9.8 載入選區 88
第5 章 圖層 89
5.1 什么是圖層 90
5.1.1 圖層的原理 90
5.1.2 “圖層”面板 90
5.1.3 圖層的類型 91
5.2 新建圖層 92
5.2.1 在“圖層”面板中創建圖層 92
5.2.2 用“新建”命令創建圖層 92
5.2.3 用“通過拷貝的圖層”命令創建圖層 92
5.2.4 用“通過剪切的圖層”命令創建圖層 93
5.2.5 創建背景圖層 93
5.2.6 將背景圖層轉換為普通圖層 93
5.3 編輯圖層 94
5.3.1 選擇圖層 94
5.3.2 復制圖層 95
5.3.3 鏈接圖層 95
5.3.4 修改圖層的名稱和顏色 96
5.3.5 顯示與隱藏圖層 96
5.3.6 鎖定圖層 97
5.3.7 查找圖層 97
5.3.8 刪除圖層 97
5.3.9 柵格化圖層內容 97
5.4 排列與分布圖層 98
5.4.1 調整圖層的堆疊順序 99
5.4.2 案例:排列圖標 100
5.5 合并與蓋印圖層 101
5.5.1 合并圖層 101
5.5.2 向下合并圖層 101
5.5.3 合并可見圖層 101
5.5.4 拼合圖像 101
5.5.5 蓋印圖層 102
5.6 用圖層組管理圖層 102
5.6.1 新建圖層組 102
5.6.2 從所選圖層創建圖層組 102
5.6.3 創建嵌套結構的圖層組 103
5.6.4 將圖層移入或移出圖層組 103
5.6.5 取消圖層編組 103
5.7 圖層樣式 103
5.7.1 添加圖層樣式 103
5.7.2 “圖層樣式”對話框 104
5.7.3 斜面和浮雕 104
5.7.4 描邊 107
5.7.5 內陰影 108
5.7.6 內發光 108
5.7.7 光澤 109
5.7.8 顏色疊加 109
5.7.9 漸變疊加 109
5.7.10 圖案疊加 110
5.7.11 外發光 110
5.7.12 投影 111
5.8 編輯圖層樣式 112
5.8.1 顯示與隱藏效果 112
5.8.2 修改效果 112
5.8.3 復制、粘貼與清除效果 113
5.8.4 案例:用自定義的紋理制作糖果字 113
5.9 使用“樣式”面板 115
5.9.1 “樣式”面板 115
5.9.2 新建樣式 115
5.9.3 刪除樣式 116
5.9.4 存儲樣式庫 116
5.9.5 載入樣式庫 116
5.9.6 案例:使用基本樣式創建特效字 116
5.10 圖層復合 117
5.10.1 “圖層復合”面板 117
5.10.2 更新圖層復合 117
5.10.3 案例:用圖層復合展示網頁設計方案 118
第6 章 圖層的高級操作 119
6.1 不透明度 120
6.2 混合模式 120
6.2.1 混合模式的方式 120
6.2.2 圖層混合模式的設定方法 121
6.2.3 混合模式效果案例 122
6.3 填充圖層 122
6.3.1 案例:用純色填充圖層制作發黃舊照片 122
6.3.2 案例:用漸變填充圖層制作蔚藍晴空 123
6.3.3 案例:用圖案填充圖層為衣服貼花 124
6.3.4 案例:修改填充圖層制作綢緞面料 125
6.4 調整圖層 126
6.4.1 了解調整圖層的優勢 126
6.4.2 調整面板 126
6.4.3 案例:用調整圖層制作搖滾風格圖像 127
6.4.4 案例:控制調整范圍和調整強度 128
6.4.5 案例:修改調整參數 128
6.4.6 刪除調整圖層 129
6.5 中性色圖層 129
6.5.1 了解中性色 129
6.5.2 案例:用中性色圖層校正照片曝光 129
6.5.3 案例:用中性色圖層制作金屬按鈕 130
6.5.4 案例:用中性色圖層制作金屬按鈕 130
6.6 智能對象 131
6.6.1 了解智能對象的優勢 131
6.6.2 新建智能對象實例 132
6.6.3 新建鏈接的智能對象實例 132
6.6.4 新建非鏈接的智能對象實例 132
6.6.5 案例:用智能對象制作旋轉特效 132
6.6.6 案例:替換智能對象內容 133
6.6.7 案例:編輯智能對象內容 133
6.6.8 案例:將智能對象轉換到圖層 134
6.6.9 案例:導出智能對象 134
第7 章 繪畫 135
7.1 顏色設置 136
7.1.1 前景色與背景色 136
7.1.2 拾色器概述 136
7.1.3 案例:用拾色器設置顏色 137
7.1.4 案例:用吸管工具拾取顏色 137
7.2 漸變工具 138
7.2.1 漸變工具選項 139
7.2.2 案例:用實色漸變制作水晶按鈕 140
7.2.3 設置雜色漸變 141
7.2.4 案例:用雜色漸變制作放射線背景 141
7.2.5 案例:創建透明漸變 142
7.2.6 存儲漸變 142
7.2.7 載入漸變庫 143
7.2.8 刪除與重命名漸變 144
7.3 填充與描邊 144
7.3.1 案例:用油漆桶工具填色 145
7.3.2 案例:用“填充”命令填充草坪圖案 146
7.3.3 案例:用“描邊”命令制作畫框 147
7.4 畫筆面板 147
7.4.1 “畫筆預設”面板與畫筆下拉菜單 147
7.4.2 “畫筆”面板 149
7.4.3 筆尖的種類 149
7.4.4 畫筆筆尖形狀 149
7.4.5 形狀動態 151
7.4.6 散布 152
7.4.7 紋理 152
7.4.8 雙重畫筆 153
7.4.9 顏色動態 154
7.4.10 傳遞 155
7.4.11 畫筆筆勢 155
7.4.12 案例:創建自定義畫筆 156
7.5 繪畫工具 156
7.5.1 畫筆工具 156
7.5.2 鉛筆工具 158
7.5.3 混合器畫筆工具 158
7.6 擦除工具 158
7.6.1 橡皮擦工具 158
7.6.2 案例:用背景橡皮擦工具摳動物毛發 159
7.6.3 案例:用魔術橡皮擦工具摳人像 160
第8 章 調整顏色與色調 161
8.1 Photoshop 調整命令概覽 162
8.1.1 調整命令的分類 162
8.1.2 調整命令的使用方法 162
8.2 轉換圖像的顏色模式 163
8.2.1 位圖模式 163
8.2.2 灰度模式 163
8.2.3 雙色調模式 164
8.2.4 索引顏色模式 164
8.2.5 RGB 顏色模式 164
8.2.6 CMYK 顏色模式 164
8.2.7 Lab 顏色模式 166
8.2.8 多通道模式 167
8.2.9 位深度 167
8.2.10 顏色表 167
8.3 快速調整圖像 167
8.3.1 “自動色調”命令 167
8.3.2 “自動對比度”命令 168
8.3.3 “自動顏色”命令 168
8.4 “亮度/ 對比度”命令 169
8.5 “去色”命令:制作高調黑白人像照片 170
8.6 “自然飽和度”命令:讓人像照片色彩鮮艷 171
8.7 “色相/ 飽和度”命令:美女照片 171
8.8 “色調均化”命令 173
8.9 “色彩平衡”命令 173
8.10 “黑白”命令:調整美景顏色 175
8.11 “閾值”命令:制作涂鴉效果卡片 177
8.12 “照片濾鏡”命令 178
8.13 “反相”命令 179
8.14 “通道混合器”命令 179
8.15 “漸變映射”命令 181
8.16 “可選顏色”命令 182
8.17 “陰影/ 高光”命令 183
8.18 “變化”命令 183
8.19 “匹配顏色”命令 184
8.20 “替換顏色”命令 185
8.21 “顏色查找”命令 185
8.22 “色調分離”命令 185
第9 章 顏色與色調進行高級調整及相關工具 187
9.1 用顏色取樣器和“信息”面板識別顏色 188
9.2 “信息”面板 188
9.2.1 使用信息面板 188
9.2.2 查看信息面板選項 190
9.3 色域和溢色 190
9.3.1 色域 190
9.3.2 溢色 191
9.3.3 判斷圖片哪些位置出現溢色 191
9.4 直方圖 191
9.4.1 “直方圖”面板 191
9.4.2 直方圖中的統計數據 192
9.4.3 從直方圖中判斷照片的影調和曝光 193
9.5 色階 194
9.5.1 “色階”對話框 194
9.5.2 案例:讓照片的色調清晰明快 195
9.5.3 案例:利用閾值調整照片 196
9.5.4 案例:定義灰點校正偏色的照片 197
9.6 曲線 198
9.6.1 “曲線”對話框 198
9.6.2 曲線的色調映射原理 198
9.6.3 曲線與色階的異同之處 200
9.6.4 案例:調整有嚴重曝光缺陷的照片 201
9.6.5 案例:讓照片中的花草的顏色更鮮艷 201
9.7 通道調色技術 202
9.7.1 調色命令與通道的關系 202
9.7.2 顏色通道與色彩的關系 202
9.7.3 觀察色輪了解色彩的轉換關系 203
9.7.4 案例:用通道調出暖暖的夕陽余暉 203
9.8 Lab 調色技術 205
9.8.1 Lab 模式的通道 205
9.8.2 Lab 通道與色彩 206
9.8.3 案例:用Lab 通道調照片影調 207
第10 章 照片的修飾與編輯 209
10.1 裁剪圖像 210
10.1.1 裁剪工具 210
10.1.2 案例:用裁剪工具裁剪圖像 212
10.1.3 案例:用透視裁剪工具校正透視畸變 212
10.1.4 案例:用“裁剪”命令裁剪圖像 213
10.1.5 案例:用“裁切”命令裁切圖像 213
10.1.6 案例:修改掃描的照片 213
10.1.7 案例:限制圖像大小 214
10.2 照片潤飾工具 214
10.2.1 模糊工具與銳化工具 214
10.2.2 減淡工具與加深工具 215
10.2.3 海綿工具 216
10.2.4 涂抹工具 216
10.3 照片修復工具 217
10.3.1 “仿制源”面板 217
10.3.2 案例:用仿制圖章復制小兔子 218
10.3.3 用圖案圖章繪制特效紋理 219
10.3.4 案例:用修復畫筆去除魚尾紋和眼中血絲 219
10.3.5 案例:用污點修復畫筆去除面部痘痘 220
10.3.6 案例:用修補工具修復舊照片 220
10.3.7 內容感知移動工具 221
10.3.8 案例:用紅眼工具去除照片中的紅眼 222
10.4 用“液化”濾鏡扭曲圖像 222
10.4.1 “液化”對話框 222
10.4.2 使用變形工具 223
10.4.3 設置工具選項 223
10.4.4 設置人臉識別選項 223
10.4.5 設置蒙版選項 224
10.4.6 設置視圖選項 224
10.4.7 設置重建選項 224
10.4.8 案例:用“液化”濾鏡修出完美臉形 225
10.5 用“消失點”濾鏡編輯照片 225
10.5.1 “消失點”對話框 225
10.5.2 案例:增加樓層高度 226
10.6 用Photomerge 創建全景圖 227
10.6.1 案例:將多張照片拼接成全景圖 227
10.6.2 自動對齊圖層 228
10.6.3 自動混合圖層 228
10.7 編輯HDR 照片 229
10.7.1 案例:將多張照片合并為HDR圖像 229
10.7.2 調整HDR 圖像的色調 229
10.7.3 調整HDR 圖像的曝光 230
10.7.4 調整HDR 圖像的動態范圍視圖 230
10.8 鏡頭缺陷校正濾鏡 230
10.8.1 案例:自動校正鏡頭缺陷 230
10.8.2 案例:手動校正桶形失真和枕形失真 231
10.8.3 案例:校正出現色差的照片 231
10.8.4 案例:校正出現暈影的照片 232
10.8.5 案例:校正傾斜的照片 232
10.8.6 案例:用“自適應廣角”濾鏡校正照片 233
10.9 鏡頭特效制作濾鏡 234
10.9.1 案例:用“鏡頭模糊”濾鏡制作景深效果 234
10.9.2 案例:用“光圈模糊”濾鏡制作柔光照 235
10.9.3 案例:用“場景模糊”濾鏡編輯照片 235
10.9.4 案例:用“移軸模糊”濾鏡模擬移軸攝影 236
第11 章 照片高級處理工具:Camera Raw 237
11.1 Camera Raw 操作界面概覽 238
11.1.1 基本選項 238
11.1.2 工具 238
11.1.3 圖像調整選項卡 239
11.2 打開和存儲Raw 照片 240
11.2.1 在Photoshop 中打開Raw照片 241
11.2.2 在Photoshop 中打開多張Raw照片 241
11.2.3 在Bridge 中打開Raw 照片 242
11.2.4 使用其他格式存儲Raw 照片 242
11.3 在Camera Raw 中調整照片 243
11.3.1 案例:調整白平衡 243
11.3.2 調整清晰度和飽和度 245
11.3.3 使用色調曲線調整對比度 246
11.3.4 銳化 246
11.3.5 色相調整 248
11.3.6 案例:為黑白照片上色 251
11.3.7 案例:色差的校正 251
11.3.8 調整相機的顏色顯示 252
11.4 在Camera Raw 中修飾照片 252
11.4.1 案例:使用調整畫筆修改局部曝光 252
11.4.2 調整照片的大小和分辨率 256
11.5 使用Camera Raw 自動處理照片 256
11.5.1 案例:將調整應用于多張照片 256
11.5.2 Camera Raw 與批處理 257
第12 章 蒙版與通道 259
12.1 蒙版概述 260
12.1.1 蒙版的種類和用途 260
12.1.2 屬性面板 260
12.2 矢量蒙版 261
12.2.1 案例:創建矢量蒙版 261
12.2.2 案例:為矢量蒙版添加效果 262
12.2.3 案例:向矢量蒙版中添加形狀 262
12.2.4 編輯矢量蒙版中的圖形 263
12.2.5 變換矢量蒙版 264
12.2.6 案例:將矢量蒙版轉換為圖層蒙版 265
12.3 剪貼蒙版 265
12.3.1 案例:新建剪貼蒙版 266
12.3.2 剪貼蒙版的圖層結構 266
12.3.3 修改剪貼蒙版的不透明度 267
12.3.4 修改剪貼蒙版的混合模式 267
12.3.5 將圖層加入或移出剪貼蒙版組 268
12.3.6 案例:神奇放大鏡 268
12.4 圖層蒙版 270
12.4.1 圖層蒙版的原理 270
12.4.2 案例:新建圖層蒙版 270
12.4.3 案例:從選區中生成蒙版 271
12.4.4 案例:從通道中生成蒙版 273
12.4.5 復制與轉移蒙版 274
12.4.6 鏈接與取消鏈接蒙版 275
12.5 通道概述 275
12.5.1 “通道”面板 275
12.5.2 顏色通道 275
12.5.3 Alpha 通道 276
12.5.4 專色通道 276
12.6 編輯通道 276
12.6.1 通道的基本操作 276
12.6.2 Alpha 通道與選區的互相轉換 276
12.6.3 案例:在圖像中定義專色 277
12.6.4 創建專色通道 279
12.6.5 重命名、復制與刪除通道 279
12.6.6 同時顯示Alpha 通道和圖像 280
12.6.7 案例:通過分離通道創建灰度圖像 280
12.6.8 案例:通過合并通道創建彩色圖像 281
12.6.9 案例:將通道圖像粘貼到圖層中 281
12.6.10 案例:將圖層圖像粘貼到通道中 282
12.7 高級混合選項 283
12.7.1 常規混合與高級混合 283
12.7.2 限制混合通道 283
12.7.3 挖空 283
12.7.4 將內部效果混合成組 284
12.7.5 將剪貼圖層混合成組 284
12.7.6 透明形狀圖層 284
12.7.7 圖層蒙版隱藏效果 285
12.7.8 矢量蒙版隱藏效果 285
12.8 高級蒙版 285
12.8.1 混合顏色帶 285
12.8.2 案例:閃電摳圖 285
12.8.3 案例:用設定的通道摳花瓶 287
12.9 高級通道混合工具 289
12.9.1 應用圖像命令 290
12.9.2 計算命令 290
12.9.3 案例:用通道和鋼筆摳冰雕 290
第13 章 矢量工具與路徑 293
13.1 繪圖模式概述 294
13.1.1 選擇繪圖模式 294
13.1.2 形狀 294
13.1.3 路徑 294
13.1.4 填充像素 294
13.2 路徑與錨點的特征概述 294
13.2.1 認識路徑 294
13.2.2 認識錨點 295
13.3 使用鋼筆工具繪圖 295
13.3.1 案例:繪制直線 295
13.3.2 案例:繪制曲線 296
13.3.3 案例:創建自定義形狀 296
13.3.4 使用自由鋼筆工具 297
13.3.5 使用磁性鋼筆工具 297
13.3.6 調整路徑堆疊順序 298
13.4 編輯路徑 298
13.4.1 選擇與移動錨點、路徑段和路徑 298
13.4.2 添加錨點與刪除錨點 299
13.4.3 轉換錨點的類型 299
13.4.4 路徑形狀的調整 299
13.4.5 路徑的運算方法 300
13.4.6 路徑的變換操作 301
13.4.7 對齊與分配路徑 301
13.4.8 案例:用鋼筆工具摳圖 302
13.5 “路徑”面板 303
13.5.1 “路徑”面板的介紹 303
13.5.2 工作路徑的介紹 303
13.5.3 新建路徑 304
13.5.4 選擇路徑與隱藏路徑 304
13.5.5 復制與刪除路徑 305
13.5.6 案例:路徑與選區相互轉換 306
13.6 使用形狀工具 307
13.6.1 矩形工具 308
13.6.2 圓角矩形工具 308
13.6.3 橢圓工具 308
13.6.4 多邊形工具 309
13.6.5 直線工具 310
13.6.6 自定形狀工具 311
13.6.7 案例:載入形狀庫 311
第14 章 文字 313
14.1 Photoshop 中文字的解讀 314
14.1.1 文字的類型 314
14.1.2 文字工具選項欄 314
14.2 新建點文本和段落文本 315
14.2.1 案例:創建點文本 315
14.2.2 編輯文字內容 315
14.2.3 案例:新建段落文本 316
14.2.4 編輯段落文字 316
14.2.5 轉換點文本與段落文本 317
14.2.6 轉換水平文字與垂直文字 317
14.3 創建變形文字 318
14.3.1 創建變形文字 318
14.3.2 變形選項設置 318
14.3.3 重置變形與取消變形 319
14.4 新建路徑文字 319
14.4.1 案例:沿路徑排列文字 319
14.4.2 案例:移動與翻轉路徑文字 320
14.4.3 案例:編輯文字路徑 321
14.5 字符格式化 321
14.5.1 使用“字符”面板 321
14.5.2 特殊字體樣式的設置 324
14.6 段落格式化 324
14.6.1 “段落”面板 325
14.6.2 段落對齊設置 325
14.6.3 段落縮進設置 326
14.6.4 段落間距設置 326
14.6.5 連字設置 327
14.7 字符樣式和段落樣式 327
14.8 編輯文本 327
14.8.1 拼寫檢查 327
14.8.2 查找和替換文本 328
14.8.3 案例:更新所有文字圖層 328
14.8.4 替換所有缺欠字體 329
14.8.5 基于文字創建工作路徑 329
14.8.6 將文字轉換為形狀 329
14.8.7 OpenType 字體 330
第15 章 濾鏡、外掛濾鏡與增效工具 331
15.1 濾鏡的介紹及使用方法 332
15.1.1 什么是濾鏡 332
15.1.2 濾鏡的種類和主要用途 332
15.1.3 使用濾鏡的規則 332
15.1.4 使用濾鏡的技巧 333
15.2 智能濾鏡 333
15.2.1 智能濾鏡與普通濾鏡的區別 333
15.2.2 案例:用智能濾鏡制作窗外人照片 334
15.2.3 案例:修改智能濾鏡 335
15.2.4 重新排列智能濾鏡 336
15.2.5 顯示與隱藏智能濾鏡 337
15.2.6 復制智能濾鏡 337
15.2.7 刪除智能濾鏡 337
15.3 濾鏡庫 338
15.3.1 濾鏡庫介紹 338
15.3.2 效果圖層 338
15.3.3 案例:用濾鏡庫制作抽絲效果照片 339
15.4 風格化濾鏡組 340
15.4.1 查找邊緣 340
15.4.2 等高線 340
15.4.3 風 341
15.4.4 浮雕效果 341
15.4.5 擴散 341
15.4.6 拼貼 341
15.4.7 曝光過度 342
15.4.8 凸出 342
15.4.9 照亮邊緣 342
15.4.10 油畫 342
15.5 畫筆描邊濾鏡組 343
15.5.1 成角的線條 343
15.5.2 墨水輪廓 343
15.5.3 噴濺 343
15.5.4 噴色描邊 343
15.5.5 強化的邊緣 344
15.5.6 深色線條 344
15.5.7 煙灰墨 344
15.5.8 陰影線 345
15.6 模糊濾鏡組 345
15.6.1 表面模糊 345
15.6.2 動感模糊 345
15.6.3 方框模糊 345
15.6.4 高斯模糊 345
15.6.5 模糊與進一步模糊 346
15.6.6 徑向模糊 346
15.6.7 鏡頭模糊 347
15.6.8 模糊 347
15.6.9 平均 347
15.6.10 特殊模糊 347
15.6.11 形狀模糊 348
15.7 扭曲濾鏡組 348
15.7.1 波浪 348
15.7.2 波紋 349
15.7.3 玻璃 349
15.7.4 海洋波紋 349
15.7.5 極坐標 350
15.7.6 擠壓 350
15.7.7 擴散亮光 350
15.7.8 切變 351
15.7.9 球面化 351
15.7.10 水波 351
15.7.11 旋轉扭曲 352
15.7.12 置換 352
15.8 銳化濾鏡組 353
15.8.1 銳化與進一步銳化 353
15.8.2 銳化邊緣與USM 銳化 353
15.8.3 智能銳化 353
15.9 視頻濾鏡組 354
15.9.1 NTSC 顏色 354
15.9.2 逐行 354
15.10 素描濾鏡組 354
15.10.1 半調圖案 354
15.10.2 便條紙 355
15.10.3 粉筆和炭筆 355
15.10.4 鉻黃漸變 355
15.10.5 繪圖筆 356
15.10.6 基底凸現 356
15.10.7 塑料效果 356
15.10.8 水彩畫紙 357
15.10.9 撕邊 357
15.10.10 炭筆 357
15.10.11 炭精筆 357
15.10.12 圖章 358
15.10.13 網狀 358
15.10.14 影印 359
15.11 紋理濾鏡組 359
15.11.1 龜裂縫 359
15.11.2 顆粒 359
15.11.3 馬賽克拼貼 359
15.11.4 拼綴圖 359
15.11.5 染色玻璃 359
15.11.6 紋理化 359
15.12 像素化濾鏡組 359
15.12.1 彩塊化 359
15.12.2 彩色半調 359
15.12.3 點狀化 360
15.12.4 晶格化 360
15.12.5 馬賽克 360
15.12.6 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