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教材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突出崗位職業能力培養,采用“項目+任務”的體例,開展“會計工作流程設計+會計崗位設置+會計崗位任務+操作角色”有機結合的實訓過程,實現融職業認知、職業判斷、實務操作、教學評價于一體的實訓教學功能。
本教材由手工操作、電算操作、財務分析與評價三個模塊組成,具體包括七個項目,涵蓋了期初建賬、日常業務處理、成本核算、期末會計處理、報表的編制、電算化操作等完整的操作步驟。每個項目由典型的工作任務構成,以工作任務為主線,進行崗位分工,包含了崗位之間的業務傳遞及內部控制流程的訓練。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有機結合,使學生在仿真情境下,通過單證的編制和業務的處理來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流程,加強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了課堂教學與實際業務崗位的過渡和對接,實現了學生就業素質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本教材可用作高等院校、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及經濟管理類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用作從事會計、審計及相關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參考及培訓教材,適用于欲掌握會計綜合操作技能應用的人員閱讀。
前 言
為適應高等教育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需要,各類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地進行和完善中,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加大實踐環節的教學力度,使人才培養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的要求,已成為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本教材正是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探索,其目的是讓學生在仿真情境下,通過單證的編制和業務的處理來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流程。
本教材的特色與創新之處如下。
(1) 采用“項目+任務”的體例,以工作任務為主線,進行崗位分工,符合行動導向教學要求,強調分崗輪訓和崗位之間的業務傳遞及內部控制流程。
(2) 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有機結合,實例典型實用,流程步驟清晰明了。
(3) 在對企業財務工作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深入結合企業工作內容,分析崗位技能要求,做到知識與崗位技能良好對接,體現“工學結合,教學做一體化”導向,激發學生參與實訓的熱情,促進綜合素養養成,突出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
通過使用本教材,可以提高學生的會計核算能力、會計檢查能力和會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工作適應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樹立分工協作意識和愛崗敬業的精神,實現課堂教學與實際業務崗位的過渡和對接,實現學生就業素質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會計崗位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本教材可用作高等院校、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及經濟管理類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用作從事會計、審計及相關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參考書及培訓教材,適用于欲掌握會計綜合操作技能應用的人員閱讀。
本教材由泰州學院夏利華教授擔任主編,主持編寫了項目二、項目三、項目五三部分內容,并負責對全書總纂定稿,邱紅磊等老師擔任副主編,編寫了項目一、項目四及原始憑證內容,李露老師編寫了項目六,潘小燕老師編寫了項目七。
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有關專家和學者的支持和幫助,另外書中借鑒了一些教材和文獻,在此一并致謝。由于作者學識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
項目一 認知企業及會計工作 1工作任務一 熟悉企業概況 2一、企業的含義與特征 2二、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3三、企業的組織結構 6四、企業的生產組織流程 10五、企業的主要經濟業務 10工作任務二 熟悉會計崗位與工作流程 11一、會計機構 11二、會計人員 11三、會計工作 11四、會計崗位設置的依據 11五、會計崗位職責 12工作任務三 熟悉會計核算原則 13一、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 13二、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14三、會計核算的計量屬性 16項目二 建賬 17工作任務一 建立手工賬項 18工作任務二 建立計算機賬項 38項目三 日常經濟業務處理 47工作任務一 籌資過程的核算 48工作任務二 供應過程的核算 57工作任務三 生產過程的核算 68工作任務四 銷售過程的核算 74工作任務五 財務成果的形成與分配過程 88工作任務六 其他業務的核算 100項目四 成本計算 121工作任務一 職工薪酬核算 122工作任務二 水電、維修等費用核算 131工作任務三 分配制造費用核算 140工作任務四 結轉完工產品成本核算 144項目五 期末會計事項處理 149工作任務一 期末賬項調整 150工作任務二 期末對賬與結賬 158項目六 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分析 167工作任務一 會計報表的編制 168工作任務二 財務分析 175項目七 電算化操作 183一、實驗目的 184二、實驗要求 184三、實驗準備 184四、操作程序 185五、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201附錄 原始憑證 205參考文獻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