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緊密圍繞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與人才培養這一主題,從比較優勢與外貿發展戰略、外貿企業改革與貿易實踐、對外直接投資與“雁行模式”、利用外資與國際產業轉移、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家族企業成長與制度變革、電子商務與貿易模式創新、國貿人才培養與素質提升等8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和探索,在理論上進行了大量創新,提出了很多新的有價值的觀點和研究思路;在實踐上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意在為相關部門提供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本書體現了作者長期從事國際經貿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相融合的創新成果,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前 言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4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快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已經超越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一;國內生產總值已經上升至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首次超過引進外資總額,成為對外凈投資國。這些舉世矚目的發展成果和令人稱頌的發展經驗,為當今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理論研究和探索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和源泉,也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以下簡稱: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舞臺和發展空間。作者將從以下八個方面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人才培養展開深入研究和探討。
第一,比較優勢與外貿發展戰略。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和核心,作者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通過對比較優勢理論和競爭優勢理論核心內容及相互關系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了中國產業加快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的戰略思路。提出中國外貿發展在戰略上要繼續強化現有的比較優勢,鞏固加工組裝基地地位,提升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實現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加快引進新的比較優勢,積極進口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引進國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和質量,快速實現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努力培養自主知識產權優勢,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扶植戰略產業發展,徹底實現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論文發表在《理論學刊》2004年第3期,被人大復印資料F10《國民經濟管理》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在理論界產生一定影響。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國家(地區)依據各自比較優勢,從自身的資源稟賦、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市場需求以及政府政策等發展條件出發,通過國際產業轉移,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不斷推進自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作者深入研究了國際產業轉移與比較優勢動態變化的相互關系及其動態變化規律,對于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中國產業發展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思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作者通過對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系統研究,結合當前中國產業發展實際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現實狀況,對中國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出了一系列極具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第二,外貿企業改革與貿易實踐。中國的國有外貿企業的改革源自20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國有外貿企業(僅指外貿專業進出口公司、工貿公司,地方綜合性外貿公司)開始實現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外貿企業由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計劃的執行者,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自主經營者轉變,外貿出口從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直接調控,逐步被以匯率、利率和稅率等經濟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所取代。大學畢業后作者曾在湖北國有外貿企業長期從事進出口業務,對外貿企業改革較為熟悉,曾多次在《企業家》雜志撰文,發出國有外貿企業向何處去的吶喊。對國有外貿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作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特別是對國有外貿企業如何適應外貿體制轉換,如何真正落實經營自主權,如何提高出口商品結構效益,如何提高企業規模效益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十分透徹的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真知灼見。在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讀來,這些觀點仍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文章發表在《江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外國經濟國際貿易》1997年第7期全文轉載并產生很大影響。與此同時,作者對地方外貿特別是武漢外貿的發展十分關注,對上世紀末影響和制約武漢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受到武漢市領導和外貿部門的高度重視和關注。
第三,對外直接投資與“雁行模式”。對外直接投資,特別是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一直是作者長期跟蹤研究的重點,也是戰后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研究的熱點。作者早在武漢大學經濟學院攻讀世界經濟專業研究生期間,就對小島清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和“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理論展開系統性研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現代日本經濟》《日本經濟問題》《亞太經濟》等一系列國家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上,受到日本名古屋大學經濟學部、日本大分大學經濟學部專家教授的充分肯定和贊賞。小島清教授的學生能房完昭教授和鳥谷一生教授在江漢大學進行學術交流時,對貴校能有研究小島清理論和“雁行模式”理論如此深入的專家感到驚訝和欽佩。
第四,利用外資與國際產業轉移。國際產業轉移,主要指發達國家或地區通過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等多種方式,將產業轉移到次發達國家或地區以及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帶動移入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作者對國際產業轉移的基本規律及變化趨勢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貿易權威雜志《國際貿易問題》2004年第5期。據江漢大學圖書館數據檢索顯示,該文被引用率在該校文科學院教師中一直名列第一。作者認為,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全球制造業或勞動密集型產業由發達國家或地區向發展中國家或地區轉移的速度明顯加快,呈現出新的變化趨勢。發達國家或地區從“邊際產業”入手,向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實施產業轉移,被轉移產業的層次由低到高梯次展開。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區位中心,隨著產業(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而形成不同的轉移模式。發展中國家或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伴隨著生產要素密集性的改變,將逐步實現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作者提出利用“頭腦”與“軀干”的價值差異,實現“價值鏈拆分”和“產業空間分割”,實現“頭腦產業”和“軀干產業”的國際分工,仍然是當今國際產業轉移的基本發展趨勢。將品牌經營和加工制造相分離,已成為發達國家或地區實現產業轉移的新變化。利用生產上的前后向聯系和市場的關聯效應,以支柱產業(龍頭企業)帶動相關聯產業(企業)向移入國集聚并形成產業集群優勢。
第五,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指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核心),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上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作者開創性地提出武漢制造業發展要實施“雁行產業集群戰略”,中國現代制造業發展要實施“雁陣產業集群戰略”的構想,從不同的區域,不同層次,圍繞制造業發展,提出很多開創性的思路和對策,研究成果獲得武漢新聞一等獎。同時,作者對漢正街地區產業發展戰略研究、西部大開發與武漢的戰略對策選擇、中國加入WTO對武漢電信業的影響及對策、把武漢市建成經濟特區的構想等一系列論文,受到武漢市相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武漢經濟發展和決策起到參考作用。
第六,家族企業成長與制度變革。加入WTO對中國來說,不僅僅是推動中國經濟的國際化進程,更確切地說,是大大加快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進程,導致一場以市場經濟為目的的系統性制度變遷。這種制度變遷可歸納為一句話:凡是不利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各種規定、規則、制度以及與市場經濟不相符的習慣及觀念都將成為我們進一步改革的對象。傳統意義上的家族企業產權主體,主要集中表現為超經濟的三緣性,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血緣、親緣、地緣。作者對家族企業經營非常熟悉,敏銳地觀察到中國家族企業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必然會暴露出很多制度上的缺陷和弊端。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以后,需要根據WTO的規則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各層面作出相應的變革,才能確保家族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作者提出,中國家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產權制度必須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相適應;管理模式必須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進行改革;產業準入必須根據WTO的要求實行非歧視性待遇。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學術研究》2003年第2期,是廣東省委黨校黨員干部學習的指定必讀文獻。另外,作者對影響和制約私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實現從家族管理向現代化企業管理過渡,為企業快速擴張打下扎實基礎;根據企業實際確立腳踏實地和快速穩健發展的戰略;不斷塑造和翻新企業文化,壯大私營企業對內的凝聚力和對外競爭力。
第七,電子商務與貿易模式創新。電子商務在進出口業務中的實際運用,一直是作者關注的重點。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信用缺失”導致人們對網上交易仍心存疑慮,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心和熱情;物流配送滯后,商品流通不暢;企業計算機的應用水平不高,高水平網絡人才還很匱乏;與電子商務相適應的法規體制不夠健全等一系列問題有待解決。同時,作者提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要加快建立誠信長效機制,樹立和增強中國企業和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信心和熱情;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構筑有效的社會物流配送系統;加快推廣電子商務知識,強化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健全與國際接軌的電子商務法律體系,確保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必須強調,隨著跨境電商在中國快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在顛覆傳統進出口模式,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新動力。作者的研究重點也轉向了跨境電商,并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第八,國貿人才培養與素質提升。新世紀是中國經濟全面融于世界并快速發展的世紀,也是中國經濟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人才數量需求不斷增加的世紀。為了適應中國經濟對國貿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快培養更多“思想好、外語強、理論懂、業務通、后勁足”的高素質國貿專業人才。作者長期從事國貿人才培養,對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進行長期深入的跟蹤研究和探索。在通過大量調研和數據分析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作者開創性地提出,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可集中體現為思想品德素質、基礎能力素質、專業能力素質和創新能力素質四個方面并形成三級指標考核體系。作者強調,要適應用人單位對國貿專業人才思想品德素質要求,切實加強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力度,養成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適應用人單位對國貿專業人才基礎能力素質要求,切實加強專業基礎能力訓練,努力提高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適應用人單位對專業能力素質要求,將專業技能訓練與動手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增強對工作的適應能力;適應用人單位對國貿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素質要求,增強創新的動力和活力。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和普及,國貿人才培養與素質提升必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傳統交易模式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新時代,新起點,新作為,新跨越。作者從事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理論研究和國貿專業人才培養已經30年。30年來,作為江漢大學國貿專業的奠基人,作者參與并見證了該專業從三年制大專到四年制本科,再到國際商務碩士研究生建設的整個發展過程。為了進一步提升國貿專業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打造一流學科,我們決定出版《國際貿易投資與人才培養》,內容涵蓋作者長期從事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貿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涉及比較優勢與外貿發展戰略、外貿企業改革與貿易實踐、對外直接投資與“雁行模式”、利用外資與國際產業轉移、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家族企業成長與制度變革、電子商務與貿易模式創新、國貿人才培養與素質提升等八個方面,希望能以此專著,盡量多緯度、跨時空、多視角地展現作者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和不懈追求。為了體現歷史的真實和完整性,著作中對有些資料和案例的選擇具有一定的歷史跨度,希望通過這些成果,還原出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和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歷史軌跡。必須強調,著作出版得到湖北省省屬高校優勢特色學科群——城市圈經濟與產業集成管理和江漢大學校級優勢特色學科群——金融創新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和資助,更加表明學校冀希望能通過該專著的出版,加快促進和推動江漢大學商學院國貿專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上一個新臺階。
胡俊文
2018年3月12日于武漢枇杷園
目 錄
比較優勢與外貿發展戰略 1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中國產業發展戰略調整的必然選擇 2一、比較優勢理論與競爭優勢理論的核心內容 2二、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之間的相互關系 4三、中國產業發展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的戰略調整 7比較優勢動態變化規律與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1一、國際產業轉移與比較優勢的相互關系 11二、國際產業轉移與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規律 13三、對中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思考 16國外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演進與發展 ——對當今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 19一、源于要素結構變化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 19二、源于技術進步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 21三、源于其他角度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 24四、對當前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思考 24外貿企業改革與貿易實踐 28當前國有外貿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幾個問題 29一、如何適應外貿體制轉換問題 29二、如何真正落實經營自主權問題 31三、如何提高出口商品結構效益 31四、如何提高企業規模效益問題 33當前影響和制約武漢市對外貿易 進一步發展的幾個問題 35一、問題的提出 35二、相應的對策 37中國碳減排的主要路徑探索 40一、引言 40二、碳關稅 40三、主要溫室氣體減排措施 41四、國外開征碳稅成功經驗 42五、應對之策 43六、結論 43淺析出口報價核算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45一、明確出口報價的要素構成與界定,是準確核算出口報價的 基礎 45二、重點掌握成本核算基本規律及方法,是科學核算出口報價 的核心 46三、熟練運用三種常用出口報價核算,是實現出口靈活報價的關鍵 48對外直接投資與“雁行模式” 51論小島清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實質及其局限性 52一、小島清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核心內容 52二、小島清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實質 54三、小島清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的局限性 55四、“日本型”對外直接投資動因的新變化 56論“雁行模式”的理論實質及其局限性 59一、“雁行模式”理論的核心內容 59二、“雁行模式”理論的實質 61三、“雁行模式”理論的局限性 63四、兩點啟示 65“雁行模式”理論與日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雁行模式”走向衰落的再思考 68一、“雁行模式”理論形成發展,為戰后日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理論依據 68二、戰后日本產業結構成功實現優化升級,揭示出“雁行模式”理論的本質特征 70三、20世紀末至今,日本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長期乏力,最終導致“雁行模式”走向衰落 73四、幾點啟示 75戰后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 77一、戰后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基本特點 77二、20世紀90年代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趨勢 80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 82一、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總體規模 82二、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戰略 84三、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結構變化 86利用外資與國際產業轉移 89國際產業轉移的基本規律及變化趨勢 90一、當今國際產業轉移的基本規律 90二、當今國際產業轉移的變化趨勢 94入世與中國利用外資戰略新的調整 98一、對利用外資產業領域戰略進行調整 98二、對利用外資區位戰略進行調整 99三、對利用外資投資方式戰略進行調整 100四、對利用外資企業主體戰略進行調整 101五、對利用外資優惠政策進行調整 102六、對利用外資法律法規進行調整 102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 104雁陣產業集群 ——中國現代制造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105一、戰略的提出 105二、雁陣產業集群戰略的核心內容 106三、中國制造業實施雁陣產業集群戰略的因素分析 108四、雁陣產業集群戰略的實施步驟 112漢正街地區產業發展戰略研究 116一、漢正街發展的歷史變遷與轉型 116二、漢正街地區發展目標與功能定位 117三、漢正街地區產業功能設計 118四、漢正街地區產業發展策略建議 122武漢制造業雁行產業集群戰略研究 125一、戰略的提出 125二、雁行產業集群戰略的核心內容 125三、武漢制造業實施雁行產業集群戰略的因素分析 127四、雁行產業集聚戰略的實施步驟 130關于西部大開發與武漢的戰略對策選擇 133一、準確合理定位、走出認識誤區 133二、客觀分析優勢,明確發展目標 134三、采取“兩條腿”走路,加快武漢經濟發展 135中國加入WTO對武漢電信業的影響及對策 137一、中國對外開放電信市場:承諾與影響 137二、武漢電信快速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138三、武漢電信業應對的對策與建議 140把武漢市建成經濟特區的構想 141一、問題的提出 141二、在武漢建設經濟特區的有利條件 141三、武漢經濟特區目標模式選擇 143四、武漢經濟特區的啟動步驟 144家族企業成長與制度變革 146加入WTO與中國家族企業的制度性變革 147中國的家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產權制度必須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相適應 147當前影響和制約私營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幾個問題 153一、問題的提出 153二、相應的對策 155電子商務與貿易模式創新 157當前影響和制約中國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幾個問題 158一、引言 158二、當前影響和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分析 158三、加快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161四、結論 162跨境電子商務:中國外貿發展新模式 164一、當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態勢 164二、跨境電子商務的運營特點及交易模式 164三、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挑戰 165四、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應采取的相應策略 167國貿人才培養與素質提升 169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研究——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70一、問卷調查的背景 170二、問卷調查的核心內容 170三、幾點啟示 17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研究 177一、國貿專業課程體系的現有框架和主要內容 177二、當前國貿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差異分析 179三、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的基本思路與具體措施 18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86一、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界定及基本特征 186二、國貿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及主要內容 188三、國貿專業人才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具體應用 191本科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 193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人才需求 193二、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 193三、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本思路 195四、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具體措施 196333教學法:《國際貿易》課程教學改革新模式 198一、引言 198二、“333教學法”的形成及核心內容 199三、“333教學法”的具體操作 201四、“333教學法”的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203五、結語 203大眾化背景下中國高校發展面臨的幾個問題 205一、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及基本特征 205二、當前高校發展中必須引起重視的幾個問題 206后記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