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欧美丰满大屁股/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男插女的下面免费视频夜色/美女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光臨本店     登錄 注冊   加入收藏
  •   
歡迎光臨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三事業部!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當前位置: 首頁 > 外版圖書 > 軟件工程 > 軟件工程通史(1930—2019)

瀏覽歷史

軟件工程通史(1930—2019)

軟件工程通史(1930—2019)

prev

  • 商品貨號:20171023001
  • 商品重量:0克
    作者:(美)卡珀斯•瓊斯(Capers Jones)著;李建昊,傅慶冬,戴波譯.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圖書書號/ISBN:978-7-302-46133-3
    出版日期:20170701
    開本:16開
    圖書頁數:464
    圖書裝訂:平裝
    版次:1
    印張:29.75
    字數:453000
    所屬分類:TP311.5
  • 上架時間:2017-10-23
    商品點擊數:26337
  • 定價:¥89.00元
    本店售價:¥89.00元
    注冊用戶:¥89.00元
    vip:¥84.55元
    黃金等級:¥80.10元
    用戶評價: comment rank 5
  • 商品總價:
  •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商品附加資源

內容簡介

在軟件主宰世界的當下,軟件行業發展迅猛,成為最讓人關注的領域。從史前的計算需求,從1930年到2019年,作者從大歷史觀的角度追古鑒今,從大趨勢,典型企業,贏家和輸家,新技術,生產力/質量問題,方法,工具,語言,風險等角度,勾勒出波瀾壯闊的軟件工程發展史,檢視軟件工程發展史上的重要發明,把脈軟件行業并指出企業、職業興衰的底層原因,同時還對一些優秀的軟件企業商業模式有所涉獵。

本書引人入勝,讀起來讓人娓娓難以釋卷,是一本見微知著、令人醍醐灌頂的通史,非常適合軟件工程和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學生、從業人員與有志于科技創新創業的人閱讀和參考。

 

沃克·羅伊斯推薦序

IBM首席軟件經濟師Walker Royce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軟件行業一直在高速發展。很少有人停下腳步去反思軟件行業的基石和突破性進展,搞清楚它們是如何使軟件成為世界上最有統治力的產品的。

  現在我們的世界已經離不開軟件。軟件普遍存在于各種人工制品中,幾乎人人都在用軟件。軟件這種無形的東西,在我們的手機、汽車、小工具、銀行、醫院中都有應用,一度被看作是不可思議的。現在軟件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服務或特性,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難道你不詫異這一切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嗎?軟件從何而來?為什么要構建軟件?如果你很想知道軟件這一神奇技術的演變史,完全可以看看這本書提供的權威軟件編年史,從中一睹為快。如果你的職業依賴于軟件(現在很少有人完全不用軟件吧),你會發現這本書無異于一堂有價值、有教育和啟發意義的歷史課。這本書也包含性能的量化基準,別的文獻中可是找不到這些內容的。

  當我還是一名年輕的工程師時,我通過卡珀斯·瓊斯(Capers Jones)先生的軟件度量的書籍和論文認識了他。卡珀斯·瓊斯先生是軟件經濟學領域的思想領袖之一,他大膽公布了軟件項目方面的事實和數字,推動了對挑戰和機遇進行量化的工作。到現在,他至少出版了12本書。20世紀90年代,當我在寫第一本書時,卡珀斯是審稿的最佳人選之一。那時候,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是競爭對手,他給我的審稿意見……呃……這么說吧,真的很犀利。然而,他的評審意見卻是迄今為止最有價值、最有見地和最具建設性的。他就是知道怎么寫作。由于他為不同行業軟件的質量和效率寫過大量的資料和數據,所以他堅定的信念是非?煽康。他給我上過一堂很重要的課:軟件世界充滿著不確定性,誰能掌握最好的數據,誰就最有話語權。他的評論有效地把我引到一個更好的方向,從此,我們一直頻繁地交換意見,相互交流,闡述針鋒相對的立場,保持著極好的私人關系。

  在大多數軟件組織中,對進度、質量和商業趨勢的度量與預測,更像是政客們剽竊的統計數據,而不是工程師和科學家實事求是的表述。這個說法太苛刻了?才不呢!政客有一個當之無愧的聲譽和類似于軟件行業的記錄,那就是他們永遠也無法兌現自己對預測和提高生產力所做出的承諾。軟件市場到處都是憤世嫉俗的客戶,因為他們在提高軟件生產率的過程中,飽受夸張和自我陶醉的困擾,不管是從內部員工,還是從外部供應商,無一例外。軟件交付工作有著很高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

  通過更好地測量,可以降低不確定性,以此來增加消費者、供應商和開發商之間的信任。卡珀斯·瓊斯幾十年的度量工作,為我們今天所信任的軟件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一個偉大的作者,是軟件歷史的權威。他是軟件起步階段到發展的親身參與者。這本書把他的研究、知識和大量深刻的見解綜合成一堂歷史課,每一個軟件工作者都能從中找到有用之處,每一個軟件的用戶都能從中得到啟發。他的文筆流暢明快,引人入勝。讓我們一邊享受,一邊聊一聊軟件發展史的那些事兒吧。

 

  

托尼·薩爾瓦奇奧推薦序

CAI公司CEO兼董事長Tony Salvaggio

  

  上個80年代早期,CAI公司創立之初,我們曾宣布公司的使命是努力成為軟件工程領域、軟件開發生產力領域、應用程序支持生產力領域的思想領袖。我們CAI公司的每個創始人都有一個強大的信念,只要堅持以正確的方式方法重復做事,就能為我們未來的客戶釋放巨大的商業價值。盡管我們的一些團隊對軟件工程以及大型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我們同時也明白,僅僅擁有這些經驗就宣稱我們是思想領袖是不夠的。

  牛頓有一則眾所周知的關于科學家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名言。牛頓說他所有的科學發現和科技進步(特別是他個人的歷史性突破)都建立在前人的辛勤工作和遠見之上。在CAI公司,我們的團隊成員和助理都穩穩地站立在卡珀斯·瓊斯先生的肩膀上。在CAI公司30年的歷史進程中,甚至在計算機的整個歷史長河中,卡珀斯都是軟件工程界最淵博、最高產的發現者。他至少寫過18本書,主題涉及所有信息技術管理范圍,每本書都給工程師和管理者揭示了新的見解。我曾經手里揮舞著卡珀斯厚厚的黃皮書原著,發表過無數次產品生產力和過程改進的管理層報告。

  毫無疑問,卡珀斯收集了軟件工程方方面面的數據,并且完成了最科學的數據分析。可以說,他所忘記的東西,比一般的高級軟件工作者學到手的都要多得多,甚至這種說法也有些過于輕描淡寫。在他的新書里,卡珀斯為我們軟件行業,也是為現在每一位同仁和以后的IT專業人士提供了另一項寶貴的服務,那就是第一次用文字的形式把信息技術這段漫長而精彩的歷史記錄下來了。

  IT行業,在上個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時還鮮為人知,而現在我的人生中已經經歷了這么多戲劇性的變化。我看到軟件行業引領企業重組的革命,見證了軟件如何徹底改變地球上幾十億人的生活。無論我們是否研究,歷史都會重演。從這個意義上講,卡珀斯的新書是每個軟件工程學生和IT從業者的必讀書。盡管我們屢屢創新成功,但IT行業卻始終沒有人曾經勤勉地鉆研過以往的教訓,這些歷史教訓的記錄率先是在卡珀斯最初的黃皮書里出現的。

  在過去的30年里,卡珀斯已經成為我最有價值的朋友,我的一天通常都是在和他的郵件開始的,在郵件中我們討論質量管理,刪除早期缺陷,避免項目失敗。在這30年中,他清晰而富有洞察力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指導著我們CAI公司的業務工作。我極力推薦卡珀斯的新書,包括他以前的很多著作,他的這些書有收藏價值。

 

  

前    言

  我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剛好在計算機紀元的黎明到來之前。從兒時起,我就記得自己讀過一些介紹集成電路的書刊,記得晶體管的發明,我還記得電視的誕生以及后來的彩色電視。

  我當年進入佛羅里達大學時,學校里還沒有電腦,沒有計算機科學課程,更不要說軟件工程了。事實上,工科生仍然在使用計算尺,當時還有一個激烈的辯論是考試時能否使用新型的電子計算器。

  那個時候,沒有個人電腦,沒有個人音樂播放器,沒有社交網絡,只有兄弟聯誼會或者姐妹聯誼會,當然更沒有智能手機。沒有嵌入式軟件應用,也沒有人工電子耳蝸這種嵌入式醫療設備,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后來才出現的。

  年紀稍長的讀者經歷了整個計算史和軟件行業的起步階段。發明創造突飛猛進,相關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先后涌現和合并,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黃金時代。

  這是我寫的第十五本書。盡管我在上個世紀60年代是一名專業的程序員,但我的前第11本書,包括《編程生產力》《軟件風險的評估和控制》《應用軟件測量》以及《軟件成本估算》,都是關于軟件管理這個主題的。我對管理主題的興趣開始于在IBM工作的時候,那是在1973年,我受命和同事查爾斯·圖爾克(Charles Turk)博士一起,著手開發IBM的第一個軟件估算工具。

  我在IBM時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隨后,我到ITT創辦自己的軟件公司,當ITT出售電子商務業務時,我一般每兩年出版一本書。

  作為《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志的終身讀者,我喜歡和科技主題與時俱進。(我出版生涯的一個亮點是在1998年11月在《科學美國人》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軟件規模度量的文章,文章的特色是功能點度量)

  1998年,我賣掉自己的第一個軟件公司,隨妻子搬到羅德島州,我從來沒有在這里生活過,但我妻子在這里土生土長,而且當地還有很多親戚。我們搬到這里之后不久,我就被這個州的歷史深深吸引了。

  羅德島州的經濟史簡直就是美國經濟的縮影,開始于輪船制造業和輪船貿易,然后是制造業,再轉向以勞動力為成本的服務業。2006年,我出版了《納拉干塞特灣的歷史和未來》(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Narragansett Bay),這是我的第一本非軟件相關書籍,也是我的第一本歷史類書籍。

  羅德島州一書中的“未來”這一部分內容,涉及當下正蔚然成風的問題:稅收增加;政府養老保險不可持續;海灣和淡水層污染;政治沖突;新型外來疾病如(西尼羅河病毒和萊姆。会t生和牙醫等專業技師的數量減少;不斷膨脹的官僚主義,他們支持的不是廣大人民,而是利益集團。這些不僅是州和地方上的問題,也是民族問題。

  不管怎樣,通過寫羅德島州的歷史對我思考軟件工程領域的歷史似乎也是有用的,只不過那時我已經在構思其他的書,分別是《軟件工程最佳實踐》(Software Engineering Best Practices)和《軟件質量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Software Quality)。我還和我的商業合作伙伴特德·馬洛尼(Ted Maroney)一起,忙著創辦一家新的軟件公司Namcook Analytics。

  說到直接促成這本書的特殊事件,就是有一次去羅德島州大學附近一個常去的書店閑逛,我偶然拿起一本書,它有一個有趣的標題,是保羅·斯塔爾(Paul Starr)的《美國醫療的社會轉型》(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Medicine)。這本書獲得了1984年的普利策獎,我要向軟件工作者強力推薦。它描述醫學從一門個人技藝如何轉變為一個受人尊敬的職業、從勉強進行的專業訓練到可能擁有任何專業都無法比擬的最好培訓。

  斯塔爾的這本書激發了我寫作本書的靈感。軟件工程仍然只是一門個人技藝,正在逐漸趨向于成為一種真正的職業。例如,軟件許可才剛剛開始;正式專業化和委員會認證仍然有待于將來的實現,不法行為的監控也需要在未來加以完善。斯塔爾的這個書給出了一個清晰的路線圖,有待軟件工程去完成。

  我對醫療主題一直很感興趣,因為我的第一份編程工作就是在華盛頓的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外科醫生辦公室進行的。我們致力于為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軟件。

  事實上,我早期在1994年寫的一本書就命名為《軟件風險的評估與控制》(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Software Risks),這本書使用的具體結構和格式來自于《人類傳染病控制》(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Man)這本醫學教科書。醫學格式在討論軟件問題時也很適用。

  在計算機和軟件領域,新發明和公司的涌現猶如雨后春筍,以至于這本新書需要一個更切實可用的結構。我決定以每十年的時間為一章(從1930年開始直到2012年,再到以后),以此來觀察軟件的創新、發明和公司。社會團體和專業機構,比如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計算機機械協會(ACM),信息管理協會(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人類進步社會治理工程協會(SHARE)等,都會有所涉及。

  最后一章開始于2010年,直到2019年,包括對潛在未來進展的預測。這來源于羅德島歷史的“未來”篇章的回憶錄,也預測了此書完成后的十年。

  然而,開始于1930年似乎有點太突然了。因此,我決定增加一個序曲,總結人類從古代走向現代的快速計算的歷程。全書一共包括12章。

  第1章是計算學從古代到當代的序曲。這一章論述了幾個相互關聯的主題,包括數學運算的演變,用機械傳動裝置加快數學計算速度的原因;人類交流數學結論的方法;出于歷史目的存儲和歸檔數學結果的方法,包括古代著名的圖書館。

  第2章論述20世紀30年代數字計算和軟件的基礎。介紹了阿蘭·圖靈(Alan Turing)、克蘭德·楚澤(Konrad Zuse)和其他一些先驅者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在這個十年中,受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很多公司都倒閉了。IBM公司也差點失敗,但是1935年社會保障的來臨及時挽救了IBM,并使IBM迎來了連續45年的成長。沒有社會保障,IBM公司可能挺不過那十年,那么計算機和軟件的歷史與今天相比,就將完全不同了。

  第3章論述20世紀40年代,介紹了二戰和戰后交戰國中的計算機和軟件。討論了著名的英國布萊奇利公園解碼器,德國克蘭德·楚澤的電腦。但是在二戰期間,模擬計算機才是真正的“老黃牛”,因此這本書也討論了船載炮控制、魚雷瞄準計算機、投彈瞄準器和其他模擬計算機裝置。本章的末尾涉及早期的電子數字計算機和我們現在熟知的編程的開端。

  第4章論述20世紀50年代,這個十年見證了計算機和軟件從軍事和科研目的轉向商業用途的過程。十年中,兩項巨大的成就是年代初期建成的半自動地面防空警備系統和年代末期建成的機載轟炸雷達安全設備,它們是當時最大的兩個系統。許多發明由此產生,比如晶體三極管和集成電路。COBOL等高級編程語言開始出現。

  第5章論述20世紀60年代。這個十年見證了計算機和軟件變成上百個企業的商業工具。隨著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替換管道和離散布線,計算機的實際尺寸有所減小。這個十年同樣見證了IBM的快速成長,這歸功于IBM 1401型計算機和之后的System 360型計算機。小型計算機和特殊計算機也出現了。操作系統軟件和數據庫應用技術軟件的擴充也使計算機更便于使用。一些大學開始提供計算機科學和軟件工程學位課程。軟件職位需求的數量劇增。

  第6章論述20世紀70年代。這個十年見證了蘋果公司和微軟公司的誕生,以及商業軟件包的發展趨勢。一些公司開始使用軟件創造新的業務模型,比如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和美國聯邦快遞公司,采用獨特的中心輻射式編排來優化物流配送。軟件工程成為大學里一門普遍的學科。編程工作快速擴展,隨著應用軟件越來越大,變得難以管理,用來控制軟件混亂狀況的結構化開發應運而生。一些公司創立于這個十年,很快成長壯大并創造了超乎想象的財富,成為全球龍頭,蘋果和微軟就是其中的兩個。嵌入式醫療裝置出現了,比如人工電子耳蝸。

  第7章論述20世紀80年代。占據主導地位的顯然是IBM的個人電腦和DOS、Windows操作系統的出現。專業的軟件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編程的工作職位需求繼續快速增長。面向對象的開發和面向對象的語言開始出現。由于編程語言難以理解,其數量從幾十個發展到了幾百個。個人電腦也開始趨于便攜性,但當時第一個這樣的電腦重達25磅。為了協助軍事部門使用更好、更可靠的軟件,美國成立了軟件工程學會(SEI)。

  第8章論述20世紀90年代。這個時代最大的新聞是因特網和萬維網的發展和快速膨脹。在這個時代末期,隨著許許多多公司設法通過網絡出售產品和服務,著名的網絡公司泡沫(dot-com bubble,又稱“稻糠泡沫”)開始迅速膨脹,并在下個十年的初期破滅;ヂ摼W導致遠程黑客很容易入侵數據中心,滋生了網絡犯罪。軟件外包業務特別是國際外包業務迅速發展,因為公司已經意識到自己進行軟件編程其實并不劃算。

  第9章論述21世紀初期,這個十年的開始見證了網絡公司泡沫的破碎,然而那些幸存下來的網絡公司,比如亞馬遜(Amazon),就成長為巨頭。社交網絡出現了,還有新型搜索引擎和新型的網站瀏覽器。敏捷開發方法開始流行,其他方法也同樣流行,比如團隊軟件過程(TSP)和Rational統一過程(RUP)。到本年代末,編程語言的數量高達2500種之多,而且還在繼續增長,幾乎每個月都有新語言產生。所有的這些程序語言和軟件老化使得維護費用變得十分昂貴。對遺留軟件應用的維護和支持超越了新軟件的開發,成為這個時期本行業最主要的工作。“專利流氓”這個新的細分行業出現了,專利訴訟在電腦公司、軟件公司和電信公司之間形成風氣,因為他們都在較勁,想方設法用專利來摧毀競爭者,推動發展。

  第10章論述21世紀10年代,這是個推測未來可能發明的時代。云、集群(crowd)、大數據和預測分析技術都是當前的發展趨勢。一些將來潛在的發明可能是可穿戴式的計算機、虛擬教育和嵌入式醫療設備的重大進步,速度更快且體積更小的量子計算可能會出現。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用于在多樣化的大數據源中提取有用信息,會變得日益強大。網絡犯罪自然會有所增加,甚至網絡戰已經悄然發生。全世界現在已經有正式的網絡戰組織,他們發起的對工業、財政和軍事部門的攻擊已經很常見。

  第11章論述的主題很難定性為一個特殊的時代。這章再一次討論一些著名的軟件失敗案例,發生的經過,如何做可以避免當初的失敗。將這些內容放在一起講述似乎比將它們按照年代來講述更好。

  第12章概述網絡犯罪和網絡戰問題的本質和形式,這些問題正在變得日趨嚴重和普遍。這里與前一章一樣,因為網絡攻擊形形色色,為了突出它們的量級和嚴重程度,最好將它們放在一起講。

  歷史書的作者很享受寫作的過程,但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讓你也喜歡讀。很顯然,如果試圖將年代框架中出現的每個公司的每一項發明娓娓道來,這本書的篇幅會達到1000多頁,可能沒有出版社想要出版,更沒有讀者愿意讀了。

  因此,由于篇幅所限,有相當一部分公司略過未講。當許多公司擁有相似的利基(niche)時,本書只引用一兩個來解釋這個利基。舉個例子,沒有必要一一列出50個數據分析公司、50個電腦游戲公司、25個網絡研討會工具公司或者25個抗病毒軟件公司的名字。

說明

軟件行業有個有趣的社會屬性,就是一旦一個新利基變成熱門,就會有大量相似的公司和產品風起云涌。有時,一個新發明想得到風險投資很難,但對同一個領域的下一批公司來說,就容易得多了。

  把時間線和日期串起來之后,一些信息源就會前后矛盾,對于同一個公司,一個信息源可能說其創建于1982年,另一個引用的時間卻是1983年。我希望這本書在時間線和日期上是大概正確的,但也很容易有一年前后的偏差。

  這本書的目的是展示整體的發展歷程以及不斷涌現的發明創造。軟件工程領域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富有創造性和激情的領域之一。我希望年輕的讀者有興趣了解可能在他們出生之前出現的舊發明,希望年長的讀者能喜歡閱讀這許多新型的發明,比如社交網絡和穿戴式計算機(很快會出現①)。

 

致    謝

  像以往一樣,我要感謝我的妻子艾琳(Eileen),感謝她在過去30年中對我寫作15本書所給予的支持。同樣感謝我的合作伙伴,特德·馬洛尼(Ted Maroney),感謝他對我的各種專利和發明表示興趣并提供支持。

  感謝本書的策劃編輯貝納德·古德溫(Bernard Goodwin)對這本書和我之前一些書的支持。同時還要感謝為編輯和出版此書付出努力的所有工作人員。

  非常感謝這本書以及之前我其他書的評審人員,因為他們審過我的很多書。感謝雷克斯·布萊克(Rex Black)、加里·蓋克(Gary Gack)、彼得·希爾(Peter Hill)、里昂·卡貝曼(Leom Kappelman)、阿歷克斯·佩提特(Alex Pettit)、沃克·羅伊斯(Walker Royce)和喬·司各菲爾德(Joe Schofield。還有一些非正式的評審人員,比如湯姆·德佩特里羅(Tom DePetrillo)、蓬特斯·約翰遜(Pontus Johnson)、托尼·薩爾瓦吉奧(Tony Salvaggio)、保羅·斯特拉斯曼(Paul Strassmann)和杰瑞·溫伯格(Jerry Weinberg),同樣在此表示感謝。

  還要感謝Dr. Dobb’s Journal的編輯安德魯·賓斯多克(Andrew Binstock),注冊企業風險管理學院的格雷格·哈欽斯(Greg Hutchins),InfoQ的本·林達斯(Ben Linders)以及信息技術度量和生產力研究所的邁克爾·米拉蒂斯(Michael Milutis),他們出版了這本書和我之前書的精選特輯。

  我們軟件領域的所有人都要向這一領域的先驅者和創造者致謝,他們使得這個領域如此有趣,他們是阿爾·阿爾布雷希特(Al Albrecht)、巴里·鮑伊姆(Barry Boehm)、弗雷德·布魯克斯(Fred Brooks)、沃德·坎寧漢(Ward Cunningham)、艾瑟·戴森(Esther Dyson)、比爾·蓋茨(Bill Gates)、格雷絲·霍普(Grace Hopper)、瓦茲·漢弗萊(Watts Humphrey)、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斯蒂夫·坎(Steve Kan)、米奇·卡珀(Mitch Kapor)、肯·奧爾森(Ken Olson)、阿蘭·圖靈(Alan Turing)、王安(An Wang)、杰瑞·溫伯格(Jerry Weinberg)、斯蒂芬·沃爾夫勒姆(Stephen Wolfram),等等,恕不一一道來。

  過去的這些年,我有幸接觸到一些高層主管,他們懂得軟件對公司及對世界的價值。這些高管為提高軟件方法和實踐專門投資建立研究中心,而我有幸得以進入其中一些地方工作。

  這些頂級企業的高管分別是有IBM早期的托馬斯·沃森(Thomas J. Watson),ITT公司的哈羅德·杰寧(Harold Geneen)和蘭德·阿拉斯庫格(Rand Araskog),Electronic Data Systems公司的莫特·邁爾森(Mort Myerson)以及構造計劃研究所(Kozo Keikaku Engineering)的富野尚志(Hishahi Tomino)博士。富野博士的公司已經將我之前的大多數書翻譯成日語,他們的翻譯團隊做得非常出色。我也希望這本新書也能找到合適的途徑,翻譯成日語和其他語言。

  軟件和計算機已經深刻改變了人類的通信方式。今天,許多人擁有的虛擬朋友多于真實朋友。一些年輕人花在發短信和社交網絡上的時間多過面對面的交談;ヂ摼W和萬維網已經打開巨大的信息量集合,超過世界上所有圖書館的總和,F在,幾乎每一個復雜設備都由嵌入式軟件來操控,包括汽車、飛行器甚至智能應用設備。計算機和軟件已經改變了世界,未來還有更多的改變等待著我們。

 

  

  ① 編注:在2017年5月微軟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有一個特殊的腕部可穿戴設備叫Emma,可以幫助帕金森患者正常地繪畫和書寫。

 

 

目    錄

第1章  序曲:從古到今話計算 1

人類對計算的需要 2

對數字序列的早期認識 4

那些為數學發展提供原動力的發明 8

數學和計算 10

信息的記錄 13

信息的交流 15

信息的存儲 17

使計算機和軟件成為可能 19

軟件相關的關鍵發明 22

字母語言 22

二進制和十進制數字以及零 23

數字計算機 24

高級編程語言 24

隨機存取存儲器 24

軟件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 25

造福社會的工具和應用程序 25

有害的發明 34

權衡風險 36

小結 37

第2章  1930—1939:數字計算的基礎 39

現代計算的先驅 39

小型數學應用程序 43

小結 45

第3章  1940—1949:二戰及戰后計算機的使用 47

全球沖突與計算機的使用 47

戰爭期間的技術創新 49

二戰期間的模擬計算機 50

二戰期間德國的計算機 51

二戰期間日本的計算機 54

二戰期間波蘭的計算機 56

二戰期間法國的計算機 57

二戰期間澳大利亞的計算機 58

二戰期間俄羅斯的計算機 58

二戰期間英國的計算機 59

二戰期間美國的計算機 64

戰后的計算機 73

冷戰開始 74

戰后計算機的發展 75

這十年的貢獻 78

1945年的軟件開發 81

小結 82

第4章  1950—1959:數字計算機和軟件開始崛起 83

20世紀50年代的軍用與國防計算機 83

賽其系統SAGE 84

波馬克地空導彈(BOMARC) 86

20世紀50年代的創新者 87

20世紀50年代的編程語言 90

第一臺商用計算機 91

英國的LEO牌計算機 91

IBM 93

計算機的其他商業實現 94

20世紀50年代的軟件應用 96

1955年的功能點 97

小結 98

第5章  1960—1969:商用計算機和商用軟件的興起 99

勞動力演進 100

早期的專業外包 102

20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程序員 103

成為程序員 103

對程序員的需求呈現出井噴的態勢 107

軟件工程師的出現 109

IBM系統/360 111

圖靈獎 113

信用卡的發明 117

自動化和新的職業 118

DEC的PDP-1小型機 119

20世紀60年代的編程語言 120

20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業務 123

訴訟永久改變了計算機世界 126

太空里的計算機和軟件 127

20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和軟件的增長 129

1965年逆向的功能點 131

小結 132

第6章  1970—1979:計算機和軟件開始創造財富 133

軟件在70年代的發展 133

軟件發展趨勢 134

政策失敗 135

計算機公司的快速增長 136

20世紀70年代期間成立的大公司 137

美國聯邦快遞 137

納斯達克 138

西南航空 138

20世紀70年代成立的計算機公司和軟件公司 139

牽牛星 139

蘋果 140

巴安 141

CA 141

克雷計算機 142

卡利南 143

Digital Research 144

Galorath 146

IMSAI Computers 146

InterSystems 147

Lawson Software 148

微軟 148

甲骨文 149

Price Systems 150

Prime Computers 150

SAP 151

天騰 152

Yourdon 154

20世紀70年代新創公司的影響力 155

應用軟件發展曲折 156

大量零散的軟件細分類別 157

先進的實驗性軟件 157

商業軟件 157

通信軟件 158

網絡犯罪和黑客軟件 158

數據庫軟件 159

教育軟件 159

嵌入式軟件 160

游戲和娛樂軟件 161

制造業軟件 161

中間件 162

軍事軟件 162

開源軟件 163

個人軟件 164

編程工具軟件 165

項目管理軟件 165

科學和數學軟件 165

安全防護軟件 166

社交網絡軟件 166

問卷調查工具 167

可用性軟件 167

改變計算機歷史的法律訴訟 168

推動軟件行業迅速發展的輔助性發明 169

1975年的功能點 173

小結 174

第7章  1980—1989:PC和個人軟件崛起 175

計算的變化加速 176

20世紀80年代成立的公司 178

埃森哲 181

Adobe 183

美國在線 184

小紅傘 185

黑莓 185

寶蘭 186

CAI 188

思科 190

DCI 190

華為 192

財捷集團 195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196

蓮花 197

NeXT 199

仁科 201

Rational 202

軟件工程研究所(SEI) 204

軟件生產力研究所 207

StepStone 209

TechSoup 212

Wolfram Research 214

20世紀80年代軟件應用的發展 217

大約1985年1000個功能點的結果 217

小結 218

第8章  1990—1999:萬維網的發展和網絡公司的興起 221

萬維網的出現 222

20世紀90年代的其他發明 224

20世紀90年代成立的公司 226

阿卡邁 229

亞馬遜 229

Apache 231

Craigslist 231

Digital Playground 232

易趣 233

GoDaddy 235

谷歌 237

哈特蘭支付系統 239

投資公司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240

國際軟件基準組織 240

招聘網站Monster.com 243

網景 244

在線旅游服務公司Priceline 245

紅帽軟件 246

紅色風暴娛樂公司 247

天狼星衛星廣播公司 248

思特沃克 250

Visio 251

VMware 253

大規模更新和遺留軟件老化 254

國際日期格式不兼容 256

外包業務迅速擴張 260

20世紀90年代期間軟件應用的發展 260

1995年1000個功能點的結果 261

小結 262

第9章  2000—2009:社交網絡和經濟危機的出現 265

互聯網泡沫 266

大衰退 268

21世紀00年代的創新 272

21世紀00年代建立的公司 275

市場分析公司AbsolutData Research 279

硅谷風投公司Andreesen Horowitz 279

Archon Information Systems 280

私企Canonical 281

Facebook 282

Freelanthropy 284

Global Insight 285

HIVE Group 286

高智發明 287

互聯網營銷協會(IMA) 289

會議服務公司Meeting Zone 290

穆迪分析 291

Mozilla基金會 292

開源發展實驗室(OSDL) 294

PerfectMatch 295

RPX 296

SolveIT軟件公司 297

社交網絡Twitter 298

YouTube 300

房地產評估公司Zillow 301

2000—2010年軟件的增長 303

大約2005年1000個功能點的結果 304

小結 305

第10章  2010—2019:云、眾、博客、大數據和預測分析 307

預測未來 308

軟件工程的專業地位 309

21世紀10年代可能的軟件工程改進 313

21世紀10年代早期成立的公司 315

創業孵化器AngelPad 317

寫作眾籌網站Authr 318

云遷移平臺廠商CloudVelox 319

眾籌公司CrowdCube 320

任務眾包平臺Fiverr 321

微捐贈平臺Flattr 322

垂直招聘網站Geekli.St 323

眾籌網站GoFundMe 324

預測分析公司Namcook Analytics 324

智能家居設備公司Nest Labs 328

社交數據分析服務公司Peer Index 329

信息聚合公司Unified Inbox 330

營銷軟件公司Yesware 331

預測2013年到2019年的新公司和新產品 332

大數據 332

眾智和眾籌 333

網絡犯罪和網絡安全 333

教育 334

智能代理 341

醫療設備 342

預測分析 343

可穿戴式計算機 346

2010年到2019年的軟件預期增長 348

大約2015年1000個功能點的結果 348

小結 349

第11章  現代軟件的問題 351

對影響比較大的軟件故障進行分析 351

1962年,水手1號探測器的導航軟件出現故障 353

1978年,哈特福德體育館倒塌 353

1983年,蘇聯早期預警系統誤報 354

1986年,Therac 25放射治療儀的灼傷事故 354

1987年,華爾街股市崩盤 355

1990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電話線路關閉 356

1991年:愛國者導彈對準失誤 356

1993年,英特爾芯片問題 357

1993年,丹佛機場項目延期交付 358

1996年,阿麗亞娜5號火箭爆炸 359

1998年,火星氣候軌道探測器墜落 359

1999年,英國護照系統出故障 360

2000年,千年蟲問題 361

2004年,洛杉磯機場(LAX)空中交通管制關閉 362

2005年,美國聯邦調查局Trilogy項目被停 362

2005年,索尼防拷貝版權保護軟件 363

2006年,空客A380線路問題 364

2010年,邁克菲殺毒軟件錯誤關閉了用戶的計算機 365

2011年,羅德島38號工作室投資失敗 366

2012年,騎士資本的股票交易軟件問題 368

2012年,軟件問題所引起的汽車召回事件 369

小結 370

第12章  網絡犯罪和網絡戰簡史 373

一種新的犯罪形式 374

黑客入侵 375

準備防御 376

網絡攻擊日益加劇 379

受害者越來越多 381

網絡攻擊的種類 385

藍牙劫持 386

僵尸網絡 386

瀏覽器劫持 388

計算機投票欺詐 389

針對民用目標的網絡戰 393

公司資料失竊 395

無安保網絡的數據失竊 396

拒絕服務攻擊 397

電磁脈沖(EMP) 397

電子郵箱地址獲取 399

身份盜竊 400

Java漏洞攻擊 402

鍵盤跟蹤器 403

針對Word和Excel文件的宏攻擊 403

嫁接 404

網絡釣魚 404

Rootkits 406

略讀 407

智能卡劫持 408

垃圾郵件 410

SQL注入 411

木馬 412

病毒 413

蠕蟲 414

零日安全攻擊 416

受攻擊的可能性 416

加強對網絡攻擊的防御 418

提高我們對網絡攻擊的免疫力 420

訪問控制 424

驗證控制 424

電磁脈沖防護 425

加密 426

估算網絡攻擊后的恢復成本 427

針對網絡盜竊和網絡攻擊損害的保險 427

安全的編程語言 428

美國,網絡攻擊的頻率和成本日益增加 429

小結 430

參考文獻與網絡及其他資源 431

書籍資源 431

網絡及其他資源 440

 

 

 

 

商品標簽

購買記錄(近期成交數量0)

還沒有人購買過此商品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評論(共0條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名: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