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都市快節奏的生活之下,擁有喜怒哀樂的人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遇到心理問題,有的人選擇逃避、不重視;有的人不知道怎樣尋求幫助;有的人害怕、擔心。所以就需要這樣一本書,來撫慰那些承受巨大壓力的心靈。
本書共分6章。第1章介紹心理學的一些背景知識以及心理學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第2章講述社交活動與心理學的聯系;第3章專門剖析各種不正常的心理活動;第4章挖掘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第5章論述與情緒有關的心理問題;第6章傳授大部分人都沒注意的心理知識。
在這本書里,你可以了解到:原來,瘋子不是傻子!原來,拖延癥不是個小問題!原來,愛情會發生得如此迅速!原來,男女的差異不光是生理!原來,各種精神病還有辦法治……。
你所耳聞的分裂癥、催眠、強迫癥這里都有;你所不知道的即視效應、斯德哥爾摩、恐懼癥這里也有。希望看完此書的你能愛上心理學,為你和你身邊的家人、朋友或是你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幫助,讓大家的生活都因為心理學而變得更加美好。
前 言
心理學有時離我們很近,有時離我們很遠;心理學看似神秘,卻又平凡。
有的人認為自己懂心理學;有的人認為心理學不過是算命先生招搖撞騙的手段而已;有的人認為“心理學是無聊的人發明出來的”;有的人身處心理謎團中,卻又不能自拔。
那么,心理學到底是什么呢?我們通過閱讀此書,一起來研究。
盡管心理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心理學家卻仿佛總是喜歡把玩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匯,例如精神分裂癥啦、抑郁癥啦、人格分裂癥啦、催眠啦……為心理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一下子就把我們拒之于心理學大門之外,好像那些只是心理專家需要研究的事情。
而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面紗,讓普通人都能看清心理學,解開那些不為人知,卻近在身邊的秘密。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心理學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的足音已經越來越近。其實,它本來就不是遙遠的。從你一出生,心理學就時刻陪伴著左右,影響著你的一生。我們從早到晚,無論做什么,似乎都隱含著許許多多的心理學小道理。比如,有的人出門后總是擔心家里的門沒有鎖,有的人愿意忍受家暴。此外,或許會令我們驚訝的是:有時能看到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會怒火沖天地打架!朋友圈里,那么多人又開始炫富了……想想看,這些人究竟怎么啦?
為什么人人都要學點心理學呢?因為心理學是救世濟人的一門好學問。
當你跟人交流時,心理學知識會讓你知道怎樣溝通最有效;當你心中產生迷茫、困惑時,心理學知識會讓你知道原因在哪里;當你想解決一些問題時,心理學知識會教你最有效的辦法;當你好奇心爆滿時,心理學知識能夠滿足你的求知欲;甚至,有時,心理學知識還能幫助你找到異性的朋友!
心理學就是這樣有趣。它不是未知的,也不是無解的。當它離我們越來越近時,我們應該主動去接近它、了解它。心理是人與其他動物共有的東西,而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于我們懂得學習和利用這些心理竅門,讓人類社會更加和諧。
編 者
目 錄
第1章 我們與心理學 1
1.1 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2
1.2 心理學與精神病學 10
1.3 心理工作者做什么 16
1.4 心理學與生活 20
第2章 我的社交世界怎么了 27
2.1 刻奇:朋友圈里的“刷屏”與濫情感傷 28
2.1.1 一群人的自我欺騙叫作刻奇 30
2.1.2 刻奇,是一切真實的反面 33
2.1.3 你我都有的kitsch時刻 36
2.2 表演型人格:你以為他們只是愛“曬”嗎? 36
2.2.1 男性自拍與表演型人格障礙 38
2.2.2 女性是表演天才 40
2.2.3 “取悅”本身就毫無價值 42
2.3 從眾心理:只有羊才需要羊群! 42
2.3.1 炒股,要適可而止 44
2.3.2 買房,要量力而行 45
2.3.3 “搶紅包”里的從眾 47
2.3.4 為何從眾 48
2.4 認知偏差:怎樣與這個看不慣的世界相處? 48
2.4.1 我們都在犯錯 50
2.4.2 男女認知,各有偏差 52
2.4.3 人類的十大認知偏差 53
2.5 網癮:家長心中的洪水猛獸 57
2.5.1 被妖魔化的網絡世界 59
2.5.2 矯正中心治什么 62
2.5.3 解決真正的問題 64
第3章 正常的另一面 65
3.1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人可以被馴養 66
3.1.1 女人,你為什么不反抗 67
3.1.2 愛上加班的你是否正常 70
3.1.3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72
3.2 成功恐懼癥:盛名之下的退縮 73
3.2.1 害怕失敗還是不敢成功? 75
3.2.2 做個成功的女人好難 78
3.2.3 成功后會發生什么? 83
3.3 拖延癥:當今的“時代病” 85
3.3.1 拖延患者的自我拉扯 86
3.3.2 拖延的魔爪 90
3.3.3 擺脫拖延 92
3.4 強迫癥:不只是強迫這么簡單 93
3.4.1 為什么門總是鎖不好 95
3.4.2 中國式強迫 96
3.4.3 你以為的專一很可能是強迫 99
3.5 人格分裂癥:“我”可能不止一個 99
3.5.1 電影與現實 101
3.5.2 天才分裂者 103
3.6 精神分裂癥:說地球語的外星生物 109
3.6.1 精神病可能是天才的常態 111
3.6.2 退后!我要開始分裂啦! 115
第4章 拿什么證明你沒問題 117
4.1 陰暗面:一半天使 一半魔鬼 118
4.1.1 人之初性本善嗎? 119
4.1.2 在背后說人壞話的對與錯 122
4.1.3 內心的陰暗與生活的美好 124
4.2 吊橋效應:真有“一見鐘情”嗎 127
4.2.1 無疾而終的留學異國戀 129
4.2.2 旅途中的“艷遇”后來都怎樣了 132
4.3 成敗在己:做自己的“大師” 133
4.3.1 為什么錯的總是他 135
4.3.2 正確歸因讓我們成熟起來 138
4.4 踢貓效應:負面情緒也會傳染 141
4.4.1 小心職場的“踢貓效應” 142
4.4.2 其實你可以安撫好自己 145
4.5 即視效應:那瞬間看到了我的“前世今生” 147
4.5.1 知覺與記憶的相互作用 149
4.5.2 即視感的其他幾種傳說性的解釋 152
4.5.3 平庸生活的調劑品 153
4.6 時刻催眠:人人都有“阿Q”病 155
4.6.1 操縱其實很簡單 156
4.6.2 人生處處是催眠 159
第5章 情緒發動機 163
5.1 乖孩子,怪孩子 164
5.1.1 懂事兒的背后 165
5.1.2 我成了大家都討厭的“乖”孩子 166
5.1.3 讓他當一個熊孩子 169
5.2 誰的青春不矛盾 172
5.2.1 叛逆有科學道理 173
5.2.2 自虐式青春 177
5.2.3 我們的青春有多矛盾 179
5.3 影視分級背后的心理分析 183
5.3.1 模仿犯罪 184
5.3.2 低年齡的暴力 189
5.4 多賺錢就幸福了嗎? 191
5.4.1 幸福的人都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193
5.4.2 如何賺回我的幸福感 195
5.5 失眠其實很可怕 197
5.5.1 是什么讓你睡不著 199
5.5.2 晚睡強迫癥 201
5.5.3 遠離失眠 203
第6章 那些不知道的心理毛病 207
6.1 大腦也有性別之分 208
6.1.1 男女差異是生理和心理的差異 210
6.1.2 男女差異始于娃娃時期 214
6.1.3 男女差異不是先天的 217
6.2 你真的會溝通嗎? 219
6.2.1 暴力溝通隨處可見 220
6.2.2 “會說話”的秘密 221
6.3 絕對清潔就舒服了? 223
6.3.1 潔癖有時是一種文化傳統 225
6.3.2 潔癖不是現代人特有的 227
6.3.3 潔癖強迫癥的背后 228
6.4 我們對抑郁一無所知 230
6.4.1 我們都誤解了抑郁癥 231
6.4.2 抑郁癥是哪兒來的? 234
6.4.3 男女的抑郁差異 236
6.4.4 對于抑郁我們能做什么 238
參考文獻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