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簡 介
本書由從事多年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研究的人員編寫,全方位開展了“準確分析命題趨勢+緊密把握考試難點+詳細解析歷年真題+科學加強同步訓練+實戰模擬考試現場”的五大步高效專業考試服務。
根據“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大綱”的考核要求,中級經濟師在“經濟基礎知識”領域應具備6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即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和法律。據此,本書分為6篇共35章,詳細地介紹了市場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消費者行為分析,生產和成本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市場失靈和政府的干預,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經濟模型,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價格總水平和就業、失業,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財政支出,財政收入,政府預算,財政管理體制,財政政策,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對外金融關系與政策,統計與統計數據,抽樣調查,相關與回歸分析,時間序列,統計指數,會計概論,會計循環,會計報表,財務報表分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法律對經濟關系的調整,物權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其他法律制度等知識模塊的考點分析和真題詳解。幫助考生在短時期內有效地把握考試要領,減輕備考負擔,增強應試能力,從容應對考試。
本書內容緊扣考試大綱,針對性強,內容翔實,是廣大參加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考生(尤其是起點低、基礎薄弱的考生)考前復習的輔導用書。同時,本書也是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業務知識水平,查找相關專業知識信息的必備工具。
前 言
在我國,經濟師是一種職稱,是對從事經濟領域工作的人的一種工作能力上的評定,要取得“經濟師”職稱,需要參加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該考試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制度,成績合格者由人事部統一發放合格證書。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并不針對于某一個特定領域,在金融、工商管理、稅務、房地產等各行各業經濟領域工作的人都可以參加該考試,獲得一種工作能力上的測評肯定。
據調查表明,現在每年參加該項考試的從業人員已達到百萬以上。并且,隨著人才專業化要求的日益增強,經濟師考試的難度也日益加大。為了能夠幫助考生用最少的時間掌握較多的考試知識及經驗技巧,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全國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應試寶典與實戰模擬”系列叢書。本書是該系列叢書中的一本。
關于“經濟基礎知識(中級)”
在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考生需要參加并在1個考試年度內,通過“經濟基礎知識(中級)”、“專業知識與實務(中級)”兩門考試,方可獲得經濟師(中級)資格。即:所有參加中級考試的考生,都必須進行經濟基礎知識(中級)考試?荚嚸磕昱e行一次,分兩個半天進行,兩個科目的考試時間均為兩個半小時。
本書特點
本著為考生服務,幫助考生提高應試能力和考試成績的初衷,我們將本書定位于全方位的應試寶典,包括“歷年考情分析+考試重點精講+歷年真題詳解+同步習題訓練+模擬試卷實戰”5大部分。本書采用5步學習法,提供高效而又專業的5大考試服務,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可以幫助考生全方位應對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 第1步 準確分析命題趨勢 提煉考情,總結近5年每章的主要題型和所占當年考卷的分值,幫助考生初步了解命題趨勢。
* 第2步 緊密把握考試難點 緊扣大綱,梳理全部考點內容和難點知識,幫助考生熟悉考點體系。
* 第3步 詳細解講歷年真題 吃透真題,囊括近5年每個考點的真題詳解,幫助考生持續掌握考點所對應的知識內容。
* 第4步 科學加強同步訓練 強化練習,同步考點大量習題的有效訓練,幫助考生鞏固并加深對考點所對應的知識內容的掌握。
* 第5步 實戰模擬考試現場 仿真實戰,模擬考試環境中規范的考試命題,幫助考生穩步進入備考狀態。
讀者定位
本書適合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所有復習階段,既可以作為第一階段提高理論水平時使用,也可以作為“考前”實戰沖刺時使用,尤其對于起點低、基礎薄弱的讀者更適合。除此之外,本書所有題目均配有全解全析。
互動交流
參與本書創作和編寫等工作的人員有:陳健、陳杰英、陳長偉、丁永平、高尚兵、谷秀鳳、韓春、姜蘇芳、李青山、劉菁、馬海平、倪震、潘小鳳、錢建軍、邵夫林、束云剛、汪偉、王俊來、吳松松、楊柳、楊章靜、張蕓露、周新。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當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期許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最后,希望各位考生能夠認真備考,并以輕松的心態面對考試。預祝廣大考生順利通過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馬到成功,鵬程萬里!
編 者
目錄
第一部分 經濟學基礎
第一章 市場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3
本章考試大綱 4
分值比重分布 4
重點考點精要 4
第一節 市場需求 4
考點一 需求的含義及其影響因素 4
考點二 需求規律、需求函數和需求
曲線 5
第二節 市場供給 6
考點三 供給的含義和影響供給的
因素 6
考點四 供給規律和供給曲線 7
第三節 均衡價格 8
考點五 均衡價格的形成與變動 8
考點六 均衡價格模型的應用 8
第四節 彈性 9
考點七 需求價格彈性 9
考點八 需求交叉彈性 10
考點九 需求收入彈性 10
考點十 供給價格彈性 11
歷年真題詳解 11
同步試題訓練 15
同步試題解析 16
第二章 消費者行為分析 17
本章考試大綱 18
分值比重分布 18
重點考點精要 18
第一節 無差異曲線 18
考點一 效用理論 18
考點二 無差異曲線 19
第二節 預算約束 20
考點三 預算約束概述 20
第三節 消費者均衡和需求曲線 21
考點四 消費者均衡 21
考點五 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22
歷年真題詳解 22
同步試題訓練 25
同步試題解析 26
第三章 生產和成本理論 29
本章考試大綱 30
分值比重分布 30
重點考點精要 30
第一節 生產者的組織形式和企業理論 30
考點一 生產者及其組織形式 30
考點二 企業形成的理論 31
第二節 生產函數和生產曲線 31
考點三 生產及相關概念 31
考點四 生產函數 32
考點五 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及其曲線 32
考點六 規模報酬 33
第三節 成本函數和成本曲線 34
考點七 成本的含義 34
考點八 成本函數 34
考點九 短期成本曲線 35
歷年真題詳解 37
同步試題訓練 38
同步試題解析 40
第四章 市場結構理論 41
本章考試大綱 42
分值比重分布 42
重點考點精要 42
第一節 市場結構的類型 42
考點一 市場結構的含義及其劃分的
依據 42
考點二 各種市場結構的特征 43
第二節 完全競爭市場中生產者的行為 44
考點三 完全競爭市場的供求
曲線 44
考點四 完全競爭市場的收益
曲線 44
考點五 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產量
決策的基本原則 45
第三節 完全壟斷市場中生產者的行為 45
考點六 完全壟斷市場的需求曲線
和收益曲線 45
考點七 完全壟斷企業進行產量
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 46
考點八 完全壟斷企業定價的一個
簡單法則 46
考點九 價格歧視 46
第四節 壟斷競爭市場和寡頭壟斷市場中
生產者的行為 47
考點十 壟斷競爭市場中生產者的
行為 47
考點十一 寡頭壟斷市場中價格的
決定模式 47
歷年真題詳解 47
同步試題訓練 50
同步試題解析 52
第五章 市場失靈和政府的干預 55
本章考試大綱 56
分值比重分布 56
重點考點精要 56
第一節 市場失靈的含義 56
考點一 資源最優配置 56
考點二 市場失靈的含義 57
第二節 市場失靈的原因 57
考點三 壟斷與市場失靈 57
考點四 外部性與市場失靈 58
考點五 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 58
考點六 信息不對稱與市場失靈 58
第三節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59
考點七 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的
方式 59
考點八 科斯定理 59
歷年真題詳解 59
同步試題訓練 62
同步試題解析 63
第六章 國民收入核算和簡單的宏觀
經濟模型 65
本章考試大綱 66
分值比重分布 66
重點考點精要 66
第一節 國民收入核算 66
考點一 國內生產總值的含義及其
計算方法 66
第二節 宏觀經濟均衡的基本模型 67
考點二 儲蓄—投資恒等式 67
第三節 消費、儲蓄和投資 68
考點三 消費理論與消費函數 68
考點四 儲蓄函數、投資函數和投資
乘數 68
第四節 總需求和總供給 69
考點五 總需求和總供給 69
歷年真題詳解 69
同步試題訓練 71
同步試題解析 72
第七章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理論 73
本章考試大綱 74
分值比重分布 74
重點考點精要 74
第一節 經濟增長 74
考點一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
比較 74
考點二 經濟增長因素分解 75
第二節 經濟周期和經濟波動 76
考點三 經濟周期和經濟波動的類型
和階段 76
考點四 經濟波動的一般原因和指標
體系 76
第三節 經濟發展 77
考點五 經濟發展的基本理論 77
考點六 經濟發展方式 77
考點七 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和內容 77
歷年真題詳解 77
同步試題訓練 78
同步試題解析 79
第八章 價格總水平和就業、失業 81
本章考試大綱 82
分值比重分布 82
重點考點精要 82
第一節 價格總水平 82
考點一 價格總水平的含義
和度量 82
考點二 決定價格總水平變動的
因素 83
考點三 價格總水平變動的經濟
效應 83
第二節 就業和失業 84
考點四 就業和失業概述 84
考點五 失業的類型 84
第三節 失業和經濟增長及價格總水平的
相互關系 85
考點六 奧肯定律 85
考點七 菲利普斯曲線 85
歷年真題詳解 85
同步試題訓練 86
同步試題解析 87
第九章 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 89
本章考試大綱 90
分值比重分布 90
重點考點精要 90
第一節 國際貿易 90
考點一 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 90
考點二 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 91
考點三 政府對進出口貿易的
干預 91
考點四 傾銷與反傾銷 92
第二節 國際資本流動 93
考點五 國際資本流動概述 93
歷年真題詳解 93
同步試題訓練 95
同步試題解析 96
第二部分 財 政
第十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 99
本章考試大綱 100
分值比重分布 100
重點考點精要 100
第一節 公共物品 100
考點一 公共物品的概述 100
第二節 公共財政 102
考點二 公共財政的基本職能 102
第三節 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 102
考點三 公共選擇 102
考點四 政府失靈的表現形式 103
第四節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103
考點五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103
歷年真題詳解 103
同步試題訓練 105
同步試題解析 106
第十一章 財政支出 107
本章考試大綱 108
分值比重分布 108
重點考點精要 109
第一節 財政支出及其分類 109
考點一 財政支出的含義 109
考點二 財政支出分類 109
考點三 中國的政府支出分類
改革 110
第二節 財政支出規模及其增長趨勢 110
考點四 衡量財政支出規模的
指標 110
考點五 財政支出規模增長的理論
解釋 110
第三節 財政支出結構 111
考點六 中國的財政支出結構 111
第四節 財政支出績效考評 112
考點七 財政支出績效考評的
概述 112
考點八 財政支出績效考評的內容
與方法 112
歷年真題詳解 113
同步試題訓練 116
同步試題解析 117
第十二章 財政收入 119
本章考試大綱 120
分值比重分布 120
重點考點精要 121
第一節 財政收入的含義與分類 121
考點一 財政收入及其分類 121
第二節 稅收 122
考點二 稅收的基本含義與特征 122
考點三 稅制要素 122
考點四 稅收的分類 123
考點五 拉弗曲線與征稅的限度 124
第三節 稅負轉嫁 124
考點六 稅負轉嫁方式 124
考點七 影響稅負轉嫁的因素 125
第四節 國債 125
考點八 國債的基本含義和種類 125
考點九 國債的政策功能 126
考點十 國債的負擔與限度 126
考點十一 國債制度 126
考點十二 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 128
歷年真題詳解 128
同步試題訓練 130
同步試題解析 131
第十三章 政府預算 133
本章考試大綱 134
分值比重分布 134
重點考點精要 135
第一節 政府預算的職能與原則 135
考點一 政府預算的基本含義 135
考點二 政府預算的職能、原則
和分類 135
第二節 我國政府預算職權劃分 137
考點三 我國政府預算職權劃分 137
第三節 我國政府預算體系 138
考點四 我國政府預算體系 138
第四節 我國政府預算編制和執行
制度 139
考點五 預算編制制度 139
考點六 預算執行制度 140
第五節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 140
考點七 改進預算管理制度 140
歷年真題詳解 141
同步試題訓練 143
同步試題解析 144
第十四章 財政管理體制 145
本章考試大綱 146
分值比重分布 146
重點考點精要 147
第一節 財政管理體制的內容與類型 147
考點一 財政管理體制概述 147
第二節 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 147
考點二 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的內容 147
考點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
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要求 148
第三節 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149
考點四 財政轉移支付概述 149
考點五 我國現行的財政轉移支付
制度 149
考點六 進一步完善政府間財政轉移
支付制度 149
歷年真題詳解 150
同步試題訓練 151
同步試題解析 153
第十五章 財政政策 155
本章考試大綱 156
分值比重分布 156
重點考點精要 157
第一節 財政政策功能與目標 157
考點一 財政政策概述 157
第二節 財政政策工具與類型 157
考點二 財政政策工具 157
考點三 財政政策的類型 158
第三節 財政政策乘數與時滯 159
考點四 財政政策乘數 159
考點五 財政政策的時滯 160
第四節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積極財政
政策 160
考點六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
政策 160
歷年真題詳解 161
同步試題訓練 163
同步試題解析 165
第三部分 貨幣與金融
第十六章 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 169
本章考試大綱 170
分值比重分布 170
重點考點精要 171
第一節 貨幣需求 171
考點一 貨幣需求和貨幣需求量 171
考點二 傳統貨幣數量說 171
考點三 流動性偏好理論 171
考點四 弗里德曼的現代貨幣
數量說 172
第二節 貨幣供給 172
考點五 貨幣供給與貨幣層次的
劃分 172
考點六 貨幣供給機制 173
第三節 貨幣均衡 174
考點七 貨幣均衡概述 174
第四節 通貨膨脹 174
考點八 通貨膨脹概述 174
考點九 通貨膨脹的原因及治理 175
歷年真題詳解 176
同步試題訓練 178
同步試題解析 179
第十七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181
本章考試大綱 182
分值比重分布 182
重點考點精要 182
第一節 中央銀行 182
考點一 中央銀行制度 182
考點二 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 183
考點三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184
考點四 中央銀行組織體制下的支付
清算系統 185
第二節 貨幣政策 185
考點五 貨幣政策的定義及目標 185
考點六 貨幣政策工具 185
考點七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87
考點八 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的
實踐 187
歷年真題詳解 187
同步試題訓練 191
同步試題解析 192
第十八章 商業銀行與金融市場 193
本章考試大綱 194
分值比重分布 194
重點考點精要 194
第一節 商業銀行的運營與管理 194
考點一 商業銀行概述 194
考點二 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 195
考點三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
原則 196
第二節 金融市場 197
考點四 金融市場運行的機理 197
考點五 金融市場效率 197
考點六 金融市場的結構 198
歷年真題詳解 199
同步試題訓練 201
同步試題解析 202
第十九章 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 205
本章考試大綱 206
分值比重分布 206
重點考點精要 207
第一節 金融風險 207
考點一 金融風險概述 207
第二節 金融危機 207
考點二 金融危機的含義及類型 207
考點三 次貸危機 208
第三節 金融監管理論 208
考點四 金融監管的含義 208
考點五 金融監管的一般性理論 208
第四節 金融監管體制 209
考點六 金融監管體制的含義
及分類 209
考點七 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
演變 209
第五節 國際金融監管協調 210
考點八 1988年巴塞爾報告 210
考點九 2003年新巴塞爾資本
協議 211
考點十 2010年巴塞爾協議Ⅲ 211
歷年真題詳解 212
同步試題訓練 214
同步試題解析 215
第二十章 對外金融關系與政策 217
本章考試大綱 218
分值比重分布 218
重點考點精要 218
第一節 匯率制度 218
考點一 匯率制度的含義與劃分 218
考點二 影響匯率制度選擇的
因素 219
考點三 人民幣匯率制度 220
第二節 國際儲備 220
考點四 國際儲備概述 220
第三節 國際貨幣體系 221
考點五 國際貨幣體系的含義 221
考點六 國際貨幣體系變遷 221
考點七 國際主要金融組織 222
歷年真題詳解 222
同步試題訓練 225
同步試題解析 226
第四部分 統 計
第二十一章 統計與統計數據 229
本章考試大綱 230
分值比重分布 230
重點考點精要 231
第一節 統計學 231
考點一 統計學概述 231
第二節 變量和數據 231
考點二 變量和數據的對應關系 231
第三節 常用的數據特征測度 231
考點三 集中趨勢的測度數據 231
考點四 離散趨勢的測度數據 232
第四節 數據的來源 233
考點五 統計數據的分類和來源 233
第五節 統計調查 233
考點六 統計調查的概念與分類 233
考點七 統計調查的方式 234
歷年真題詳解 234
同步試題訓練 237
同步試題解析 238
第二十二章 抽樣調查 239
本章考試大綱 240
分值比重分布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