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高校土建類各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要求,從建筑業的產生、發展及建筑商品生產經營特點出發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務,較好地突出了案例實踐教學的地位與功能。其基本內容包括四大部分:總論,闡述建筑業、建筑企業資質管理與組織管理基本理論;建筑企業生產要素管理,闡述建筑企業人員、資金、材料與設備、技術與信息管理基本理論;建筑企業施工生產管理,闡述建筑企業質量、安全與環境、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方案制定基本理論;建筑企業經營管理,闡述建筑企業市場營銷、項目成本管理、工程審計基本理論。
本書既注重運用豐富多樣的引導案例、綜合案例分析及形式多樣練習題來使讀者結合各章理論內容進行實際訓練,又結合建筑業經濟活動中的特點,增加工程審計的內容。這對于加強對建設資金的管理,遏制各種建筑經濟活動中的腐敗現象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既可作為高校建筑企業管理及相關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作為建筑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教材和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管理理論知識的參考資料。
前 言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建筑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與之相應,社會對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各類建筑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目前,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各項措施的出臺以及“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國內建筑類各高校和其他高校土建類各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學中,結合自身學科建設和專業調整的需要,加強符合建筑業產業經濟特點和技術經濟規律的特色專業課程建設受到更多高等院校的重視,“建筑企業管理”成為其中重點建設的專業理論課程之一。
“建筑企業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是在建筑、土建工程相關類各高校原開設的“建筑經濟與企業管理”課程內容基礎上,按照國家教育部教學體制改革要求逐步整合而成。為了適應迅速發展的國家建設事業對于建筑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提高現有產業內部各個行業、各種類型的建筑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本書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科研經驗,擬編制一本既體現建筑行業技術經濟特點,又具有企業管理學科特色的適用教材,實現滿足教學需要和為從事建筑工程管理人員培訓提供幫助的目標。
作者所在院校擁有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科學研究成果豐碩的專家、教授,他們與眾多建筑企業保持著密切的教學、科研聯系。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書的編寫任務,作者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系統分析、研究了目前國內外本學科理論與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制定了既遵循企業管理學的基本內容體系,又符合建筑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經濟規律以及行業特點和發展方向的編寫框架,組織編寫人員參閱相關文獻和資料,使編寫內容全面概括建筑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務。全書結構體系科學合理,較好地突出了案例實踐教學的地位與功能。
本書的基本結構由以下四大部分組成。
第一篇——總論
主要闡述建筑業與建筑工業化、建筑企業資質管理、建筑企業組織管理的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
第二篇——建筑企業生產要素管理
主要闡述建筑企業人員管理、資金管理、材料與設備管理、技術管理與信息管理等內容。
第三篇——建筑企業施工生產管理
主要闡述建筑企業質量管理、安全與環境管理、施工現場管理、施工計劃管理與進度控制、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方案制訂等內容。
第四篇——建筑企業經營管理
主要闡述建筑企業市場營銷、項目成本管理、工程審計等內容。
本書在體現企業管理學科體系要求及建筑企業的技術經濟特點、重視實用性的同時,注意運用豐富多樣的章前引導案例、章后案例分析及各類練習題來使讀者結合各章理論內容進行系統訓練,使讀者更便捷、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
另一方面,結合建筑業經濟活動中的特點,增加工程審計的內容是本書特色和重要創新。這對于加強國家建設資金的管理,遏制各種建筑經濟活動中的腐敗現象,促進建筑企業提高工程質量,保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從建筑業的產生、發展,建筑商品的技術經濟特點出發,從不同角度探索建筑企業管理創新。既可作為建筑類各高校及其他高校建筑企業管理及相關課程的教科書,也可作為建筑企業管理人員培訓教材和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的參考資料。
本書由劉穎擬訂編寫提綱,各章編寫人員有:劉穎,第1、2、3、5、6、11章;岳文赫,第4章;魏穎暉,第7、8章;姚瑞,第9、10章;姜群山,第12章;崔寶玉,第13章;孫艷麗,第14章;王秋菲,第15、16章。全書統稿修改由劉穎、夏寶暉、李玉、高揚、高振東完成,由劉穎任主編,魏穎暉、王秋菲、姚瑞任副主編,石鐵矛任主審。
作者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閱了許多專家學者的著作及相關研究人員、機構的研究成果,除了所列參考文獻之外還有很多,在這里一一表示感謝。
本書能夠順利出版,得益于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及有關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幫助,在此向他們致以由衷的謝意!
由于我國建筑企業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都處于不斷的發展與進步之中,相關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完善,本書相關內容的探索可能存在局限性,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的缺點與錯誤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作 者
于沈陽建筑大學
目 錄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建筑業與建筑工業化 1
1.1 建筑業概念的界定 2
1.1.1 建筑業的含義 2
1.1.2 建筑業的工作范圍 3
1.1.3 建筑業的社會經濟職能 4
1.2 我國建筑業的產生和發展 4
1.2.1 我國古代的建筑活動 4
1.2.2 建筑業成為國民經濟的
一個部門 6
1.2.3 我國建筑業未來發展趨勢 7
1.3 建筑商品的技術經濟特點 7
1.3.1 建筑商品的含義 7
1.3.2 建筑商品的分類 8
1.3.3 建筑商品的特點 8
1.3.4 建筑商品定價 10
1.4 建筑工業化 12
1.4.1 建筑工業化的含義 12
1.4.2 建筑工業化的發展 13
1.4.3 建筑工業化的內容 13
本章小結 21
習題 21
第2章 建筑企業資質管理 23
2.1 建筑企業資質管理概述 24
2.1.1 建筑企業資質的含義 24
2.1.2 建筑企業資質序列 25
2.1.3 建筑企業資質的具體分類 25
2.2 建筑企業資質的申請與審批 26
2.2.1 建筑企業資質的申請 26
2.2.2 建筑企業資質的審批 27
2.2.3 建筑企業資質的晉升 28
2.2.4 建筑企業資質的變更 28
2.3 建筑企業資質的監督與撤銷 29
2.3.1 主管部門對建筑企業資質的
監督 29
2.3.2 建筑企業資質的檢查 30
2.3.3 建筑企業資質的撤銷 30
2.3.4 對建筑企業資質違法違規
行為的處罰 31
本章小結 34
習題 34
第3章 建筑企業組織管理 37
3.1 建筑企業組織概述 39
3.1.1 組織的含義 39
3.1.2 組織的目標 39
3.1.3 建筑企業組織管理 40
3.1.4 建筑企業組織監管體系 40
3.2 建筑企業組織結構 41
3.2.1 組織結構的含義 41
3.2.2 建筑企業組織結構的類型 42
3.2.3 企業組織結構變化趨勢 44
3.2.4 建筑企業組織結構選擇的
影響因素 46
3.3 建筑企業組織結構設計 47
3.3.1 組織結構設計的含義 47
3.3.2 建筑企業組織結構設計
應注意的問題 47
3.3.3 組織結構設計的程序 48
3.3.4 組織結構設計的內容 49
本章小結 52
習題 52
第二篇 建筑企業生產要素管理
第4章 建筑企業人員管理 55
4.1 建筑企業人員管理概述 57
4.1.1 建筑企業人員的含義 57
4.1.2 建筑企業人員的特征 57
4.1.3 建筑企業人員管理 58
4.2 建筑企業人員規劃 60
4.2.1 建筑企業人員規劃的含義 60
4.2.2 建筑企業人員規劃的內容 61
4.2.3 建筑企業人員規劃的類型 61
4.2.4 建筑企業人員供求預測 62
4.2.5 建筑企業人員配置 66
4.3 建筑企業人員招聘與培訓 67
4.3.1 建筑企業人員招聘 67
4.3.2 人員甄選與錄用 70
4.3.3 建筑企業人員培訓 71
4.4 建筑企業人員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 73
4.4.1 建筑企業人員績效考核概述 73
4.4.2 建筑企業人員薪酬激勵 76
4.5 建筑企業勞動關系管理 78
4.5.1 勞動關系概述 78
4.5.2 勞動合同概述 78
4.5.3 集體合同概述 79
4.5.4 勞動爭議概述 80
4.5.5 勞動保護概述 80
本章小結 84
習題 84
第5章 建筑企業資金管理 87
5.1 建筑企業資金管理概述 88
5.1.1 建筑企業資金 88
5.1.2 建筑企業資金循環與周轉 88
5.1.3 建筑企業資金管理的任務 89
5.2 建筑企業固定資金管理 89
5.2.1 建筑企業固定資金管理的
內容 89
5.2.2 企業固定資產的核定 90
5.2.3 建筑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的
計算 91
5.3 建筑企業流動資金管理 94
5.3.1 企業流動資金的核定 94
5.3.2 計算建筑企業流動資金利用
效果的方法 95
5.3.3 建筑企業流動資金利用效果
分析 95
5.3.4 建筑企業資金預測 96
5.4 建筑企業資金來源與籌措 96
5.4.1 建筑企業資金來源 96
5.4.2 建筑企業資金籌措 97
5.4.3 影響建筑企業籌資水平的
因素 97
本章小結 99
習題 99
第6章 建筑企業材料與設備管理 101
6.1 建筑企業材料管理 102
6.1.1 建筑企業材料管理概述 102
6.1.2 建筑材料采購 104
6.1.3 建筑材料現場管理 109
6.1.4 建筑材料倉庫管理工作 111
6.1.5 大宗建筑材料的現場管理 111
6.1.6 各類施工用周轉材料的
管理 112
6.2 建筑企業機械設備管理 114
6.2.1 建筑企業的機械設備管理的
含義 114
6.2.2 建筑企業機械設備的種類 114
6.2.3 建筑機械設備的選擇 115
6.2.4 建筑機械設備的使用 119
6.2.5 建筑企業設備管理制度 119
6.2.6 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
修理與保養 120
本章小結 123
習題 123
第7章 建筑企業技術管理 125
7.1 建筑企業技術管理概述 126
7.1.1 技術管理概念及內容 126
7.1.2 建筑企業技術管理的任務 127
7.1.3 建筑企業技術管理的內容 127
7.2 建筑企業技術管理制度 133
7.2.1 圖紙會審制度 133
7.2.2 技術交底制度 135
7.2.3 材料和構件的試驗、
檢驗制度 138
7.2.4 技術復核制度 138
7.2.5 工程質量檢查和驗收制度 139
7.2.6 工程技術檔案制度 139
7.2.7 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審批
制度 141
7.2.8 設計變更和技術核定
管理制度 141
7.2.9 施工日記記錄制度 142
7.2.10 其他技術管理制度 143
7.3 建筑企業安全技術管理 143
7.3.1 國家安全技術管理規范 143
7.3.2 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 144
7.3.3 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144
本章小結 145
習題 146
第8章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 147
8.1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概述 149
8.1.1 信息與企業信息 149
8.1.2 企業信息管理的內涵 151
8.2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內容 153
8.2.1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過程 153
8.2.2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
建立 154
8.2.3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
實施 157
8.3 建筑企業信息管理技術 158
8.3.1 企業信息管理基礎技術 158
8.3.2 P3 E/C項目管理系統 158
8.3.3 EXP合同管理軟件 161
8.3.4 項目計算機局域網 162
8.3.5 項目對外網站及辦公自動化
平臺 162
8.3.6 工程質量遠程驗收系統 163
8.3.7 遠程視頻監控系統 163
8.3.8 其他 163
本章小結 166
習題 166
第三篇 建筑企業施工生產管理
第9章 施工計劃管理與施工進度
控制 169
9.1 施工計劃管理概述 170
9.1.1 施工計劃管理的作用 170
9.1.2 施工計劃的特點 171
9.1.3 建筑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
分類 171
9.1.4 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原則 172
9.2 施工總進度計劃 172
9.3 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 174
9.3.1 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
作用 174
9.3.2 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
編制依據 174
9.3.3 單位工程施工進度計劃的
表示方法 174
9.3.4 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
步驟和內容 175
9.3.5 各項資源需要量計劃的
編制 179
9.3.6 施工準備工作計劃 181
9.4 工程項目進度控制工作內容 182
9.4.1 施工準備階段的進度控制 182
9.4.2 施工階段的進度控制 184
9.4.3 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階段的
進度控制 185
9.5 工程項目進度控制方法 186
9.5.1 橫道進度計劃實施中的
控制方法 186
9.5.2 網絡進度計劃實施中的
控制方法 188
9.5.3 S型曲線的控制方法 190
9.5.4 香蕉曲線控制方法 194
本章小結 198
習題 198
第10章 施工組織設計與施工
方案制訂 201
10.1 施工組織設計概述 202
10.1.1 施工組織設計的概念、
任務與作用 202
10.1.2 施工組織設計的分類 203
10.1.3 施工組織設計的內容 204
10.1.4 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依據 205
10.1.5 施工組織設計的原始
資料調查分析 205
10.2 施工組織總設計與施工方案 207
10.2.1 工程概況 207
10.2.2 技術經濟指標 207
10.2.3 施工部署 208
10.2.4 施工總進度計劃及資源
供應計劃 209
10.2.5 施工總平面圖設計 209
10.2.6 建筑工地業務組織 212
10.3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
施工方案 212
10.3.1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的
編制內容與程序 212
10.3.2 單位工程施工方案 213
10.3.3 單位工程施工平面圖 222
10.3.4 施工總進度計劃 229
本章小結 233
習題 233
第11章 建筑企業施工現場管理 235
11.1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 236
11.1.1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的
基本內容 236
11.1.2 施工總平面圖 237
11.1.3 單位工程施工平面圖 239
11.2 施工現場準備 240
11.2.1 施工現場準備的意義 240
11.2.2 施工現場準備的類別 241
11.2.3 施工現場準備工作的
內容 242
11.3 施工現場調度 244
11.3.1 施工現場調度的含義與
原則 244
11.3.2 施工現場調度工作內容 245
11.3.3 施工現場調度的方式 246
本章小結 247
習題 247
第12章 建筑企業質量管理 249
12.1 建筑企業質量管理概述 251
12.1.1 質量的含義 251
12.1.2 質量管理 251
12.2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控制 255
12.2.1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
含義 255
12.2.2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控制
過程 255
12.2.3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
影響因素 256
12.3 建筑企業質量管理的工具與方法 258
12.3.1 質量管理數據分析工具 258
12.3.2 質量信息數據的獲取方法 261
12.4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檢查與驗收 263
12.4.1 工程項目質量檢查內容 263
12.4.2 工程項目質量評定 265
12.5 建筑企業質量保證體系 268
12.5.1 建筑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
含義 268
12.5.2 建筑企業工程項目質量
保證的分類 268
12.5.3 建筑企業質量保證體系的
建立與運行 269
本章小結 271
習題 271
第13章 建筑企業安全與環境管理 273
13.1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概述 274
13.1.1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特點 274
13.1.2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原則 275
13.1.3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要素 277
13.1.4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的內容 277
13.2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與措施 278
13.2.1 建筑企業安全管理組織
制度 278
13.2.2 建筑企業安全教育制度 281
13.2.3 建筑企業安全技術制度 282
13.3 建筑企業施工現場環境管理 283
13.3.1 施工現場環境管理的意義 283
13.3.2 施工現場環境保護的
基本原則 284
13.3.3 建筑企業施工現場環境
保護內容 284
13.4 文明施工組織 286
13.4.1 文明施工的概念 286
13.4.2 文明施工的工作內容 286
13.4.3 文明施工的組織實施 287
13.4.4 施工人員行為管理要求 288
本章小結 290
習題 290
第四篇 建筑企業經營管理
第14章 建筑企業市場營銷 293
14.1 建筑市場概述 294
14.1.1 建筑市場的概念 294
14.1.2 建筑市場的特點 295
14.1.3 建筑市場的影響因素 297
14.1.4 建筑業的國內市場 302
14.1.5 建筑業的國際市場 304
14.2 建筑企業市場營銷策略 305
14.2.1 市場營銷的含義 305
14.2.2 建筑企業市場營銷特點 305
14.2.3 建筑企業營銷策略內容 309
14.3 建筑商品價格與營銷渠道 310
14.3.1 建筑商品的價格 310
14.3.2 建筑企業的營銷渠道 311
本章小結 313
習題 314
第15章 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管理 315
15.1 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概述 316
15.1.1 施工項目成本 316
15.1.2 施工項目成本的構成 317
15.1.3 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與企業
成本管理的聯系 318
15.1.4 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的原則 319
15.2 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預測 320
15.2.1 施工項目成本預測的作用 320
15.2.2 施工項目成本預測的過程 321
15.2.3 成本預測的方法 322
15.3 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計劃 323
15.3.1 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
作用與原則 323
15.3.2 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內容 325
15.3.3 施工項目成本計劃的編制
步驟和方法 326
15.4 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控制 329
15.4.1 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原則 329
15.4.2 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
對象和內容 330
15.4.3 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實施 331
15.4.4 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333
本章小結 336
習題 336
第16章 建筑企業工程審計 339
16.1 工程審計概述 340
16.1.1 審計的基本概念 340
16.1.2 工程審計內涵 342
16.1.3 工程審計的分類 343
16.1.4 工程審計風險 344
16.2 工程造價審計 348
16.2.1 工程造價審計的法律要求、
內涵及內容 348
16.2.2 工程造價審計方法 350
16.2.3 工程造價審計程序 351
16.3 工程決算審計 353
16.3.1 工程決算與工程結算的
區別 353
16.3.2 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內容 355
16.3.3 竣工財務決算審計的程序 356
本章小結 358
習題 358
參考文獻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