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隨著我國工業進入國際化(與國際接軌)的現狀,面對天真、內心如白紙般的學子們,身為老師的我們,實在應以現階段的企業需要為主,對現有的教材做調整,以使學子們能夠適應他們未來要進入的就業環境。
就在這樣的目標下,本書將以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內容為主軸,并融入以下兩類務實主題。
(1) 同步結合CAD(計算機輔助制圖)軟件,來實現圖學與機械制圖。我們選擇AutoCAD這套時下入門必學的CAD軟件,來作為實現圖學與機械制圖的軟件。但并不是等理論講完再學它,而是邊講邊應用。因為CAD軟件也是根據圖學和制圖慣例來設計的,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它們不是需要分兩個階段來學習的個體,而是應該視為一體對照來教學的。這樣,大家才會知道為什么CAD軟件可以成功地取代三角板、量角器、丁字尺等制圖用具,同時了解即便CAD軟件所提供的繪圖功能可以快速地繪出精準的圖形,但也必須正確運用手工繪圖所用的幾何概念(即圖學)。
(2) 為讓學子們具備國際化概念,本書將以國內教材大綱為主軸,并結合臺灣地區和美國的同類教材內容進行介紹。在機械制圖方面,GB標準一向是國人熟悉的標準,但是現在面對國際圖面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需要的是一位既可以對內也可以對外識圖的人才;因此,本書會在內容上,融合偏日系的臺灣地區和美國的同級教材,以此培養學子們的國際觀,使他們在遇到日本或歐美國際圖面時,也能輕松識圖。
本書是一本綜合傳統圖學、機械制圖與CAD軟件的現代機械制圖教材。我們根據傳統的機械制圖內容來編寫,但是內容卻融合了現代企業的需求,讓學子們在未來就業時,在概念和基本能力上能跟上企業用人的需要。所以,本書在教學內容和表現手法上都稱得上是創舉。
本書的主題都是基礎的,只要是高職高專以上程度者,不論是學校、培訓班或是自學都可以使用,但主要適用于所有機械相關科系。下表用來介紹本書章節,并建議用書教師的上課時數。
章
內 容
建 議
建議授課時數
培 訓 班
學 校
幾何圖學篇
60
小時
一學期
每周
3小時
第1章
幾何圖學和計算機輔助繪圖
高職高專必教
第2章
AutoCAD 2012入門
高職高專必教
第3章
手工畫圖比不上的CAD功能
高職高專必教
第4章
用AutoCAD實現基本圖學
高職高專必教
第5章
基本幾何視圖
高職高專必教
續表
章
內 容
建 議
建議授課時數
培 訓 班
學 校
機械制圖篇
60
小時
一學期
每周
3小時
第6章
認識機械制圖標準
高職高專必教
第7章
機械工程圖概論
高職高專必教
第8章
常用標準零件與查表
(螺紋緊固件、鍵、銷、彈簧、齒輪、軸承等)
高職高專必教
第9章
機械專業的尺寸標注
高職高專必教
第10章
實物測繪和徒手畫
高職高專必教
在上表中,本書將分為兩篇。第1篇包含前5章,專門講述圖學和AutoCAD的基本操作,目的是創建繪圖構思所需要的幾何概念,以及熟悉AutoCAD軟件工具的操作。第2篇的后5章就進入專業領域,開始指導機械專業的制圖標準和慣例,以希望學子們能繪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圖樣。
除此之外,本書將為用書老師提供教師光盤,光盤中包含以下資源。
* 本書習題解答。
* 本書教學幻燈片。
* 本書的補充教材。
注意:只要采用本書作為上課的教材,用書老師就可以到本工作室網站(www.dragon-2g.com),本書的專屬網頁中下載教師光盤文件。然后,再E-mail(dragon.dragon2@msa.hinet.net)給本工作室,詢問該文件的解壓密碼(須提供教師身份證明)。
各位親愛的讀友!這是個講求服務質量與顧客至上的時代,也是我們一直勉力自持的重要信念。事實上,這個信念已經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同,以及實際的支持、鼓勵和回應。工作室全體人員在此表示感謝,并將繼續推出好書來報答各位!不論是龍震工作室,還是二代龍震工作室,我們開發的計算機書籍共同的特點在于:
* 個性化的服務,理論與專業的完美結合。書中摒棄一般圖書只注重理論功能介紹,而忽視讀者本身專業需要的缺點,既介紹了軟件功能的使用技巧,又結合了讀者專業的特點,同時也注重現實的需求。
* 以圖例形式來完成對操作過程的解說,避免使用冗長文字來破壞思考,是龍震工作室所著書籍的一貫特色。
* 以全步驟式圖例配合重點視頻。全步驟式的圖例和視頻教學互相搭配,讓學習更有效率。
* 網站技術支持。凡是購買二代龍震工作室圖書的讀者,都可以通過“龍震在線”來獲得最快捷的支持和服務。同時,網站的內容和服務方式也會不斷改進。
您可以像往常一樣,通過以下工作室專屬網站或電子郵件信箱來提出咨詢。
龍震在線:http://www.dragon-2g.com
E-mail:dragon.dragon2@msa.hinet.net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協助,在此深表感謝。我們還要對廣大支持我們的讀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謝意,您的支持使我們所著書籍得以持續,也讓我們提供的長期免費服務得以堅持!再次感謝各位!
二代龍震工作室
目 錄
第1篇 幾何圖學篇
第1章 幾何圖學和計算機輔助繪圖 1
1.1 幾何圖學概論 2
1.2 CAD/CAM/CAE概論 5
1.3 CAD的專屬設備 8
1.3.1 數字化儀 8
1.3.2 大型繪圖儀 9
1.4 CAD繪圖取代手工繪圖的項目 10
1.4.1 繪圖板與丁字尺的取代 10
1.4.2 橡皮擦與擦線板的取代 11
1.4.3 基本幾何圖形的取代 12
1.4.4 三角板與量角器的取代 12
1.4.5 分規的取代 14
1.4.6 曲線板與可撓曲線規的取代 15
1.4.7 比例尺的取代 15
1.4.8 字規的取代 16
1.4.9 上墨調線粗細的取代 17
習題 19
第2章 AutoCAD 2012入門 21
2.1 本書圖例與視頻文件說明 22
2.2 AutoCAD概論 22
2.2.1 本書采用的AutoCAD版本 22
2.2.2 AutoCAD 2012 版的主操作
窗口 23
2.2.3 本書中用到的AutoCAD命令
范圍 31
2.3 AutoCAD 2012版的基本操作 32
2.3.1 鍵盤按鍵定義說明 32
2.3.2 鼠標按鈕功能 36
2.3.3 自動命令完成功能和最近輸入
功能 37
2.3.4 AutoCAD 的命令提示操作 38
2.3.5 AutoCAD 的選擇方式 39
2.4 圖面的縮放和平移 42
2.5 AutoCAD 2012版的系統設置 43
2.5.1 十字光標的長短設置 43
2.5.2 調整繪圖區的背景顏色 44
2.5.3 設置圖形文件自動備份的
時間、修改備份的圖形
文件名和密碼 44
2.5.4 變更圓與圓弧的顯示
分辨率 46
2.5.5 圖形文件添加密碼 47
2.6 使用圖框樣板文件 47
2.6.1 調用圖框樣板文件 47
2.6.2 LTSCALE和 DIMSCALE
命令 49
2.7 AutoCAD的2D打印 50
2.7.1 安裝打印機或繪圖儀 50
2.7.2 創建打印樣式表 51
2.7.3 正式打印 53
2.7.4 打印問題集 55
2.8 初學者在CAD繪圖中的誤區 56
習題 58
第3章 手工畫圖比不上的CAD功能 61
3.1 捕捉的概念 62
3.1.1 實際操作 62
3.1.2 捕捉模式的兩種應用 64
3.2 夾點的作用 65
3.3 圖層的概念 67
3.3.1 圖層的規劃 67
3.3.2 圖層的設置操作 67
3.3.3 ByLayer 和 ByBlock 名詞的
解說 69
3.4 塊的概念 69
3.4.1 BLOCK(創建塊命令) 70
3.4.2 WBLOCK(創建全局塊)命令 71
3.4.3 INSERT(插入塊)命令 72
3.4.4 實作范例 73
3.4.5 范例分析 76
3.4.6 查詢規范的制作 77
3.4.7 動態塊 77
3.5 AutoCAD 的寫字功能 80
3.5.1 原理 80
3.5.2 STYLE命令(AutoCAD的
字規命令) 80
3.5.3 AutoCAD的寫字命令 81
3.5.4 FIELD(插入字段命令) 85
3.6 AutoCAD的表格功能 87
3.6.1 TABLE 命令 87
3.6.2 輸入Excel表格 88
3.6.3 以表格來加載圖形文件的
應用 89
3.6.4 運行表格數據的計算 89
3.6.5 將表格轉成Excel 電子
表格 91
3.6.6 其他的表格編輯技巧 92
習題 96
第4章 用AutoCAD實現基本圖學 99
4.1 AutoCAD的畫圖和編輯命令 100
4.2 畫圖最基本的動作——畫線 100
4.2.1 LINE和PLINE命令的
差別 103
4.2.2 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配合
捕捉或OFFSET命令) 104
4.3 畫點和圓(弧) 106
4.3.1 兩等分一線段或圓弧 108
4.3.2 ERASE、BREAK、TRIM
和EXTEND命令 109
4.3.3 兩等分一角 111
4.3.4 畫三角形的內切圓 112
4.3.5 已知三邊長畫三角形 112
4.3.6 從圓外一點畫圓的切線 113
4.3.7 畫兩圓的內公切線 113
4.3.8 過線外一點畫切于直線的
圓弧 114
4.3.9 畫兩已知圓間的內切弧 114
4.3.10 畫一已知圓和一線間的
內切弧 115
4.4 修圓角和倒角 116
4.4.1 畫兩線間的切弧 116
4.4.2 畫兩線間的倒角 117
4.5 定數等分和定距等分 118
4.5.1 任意等分一角(線段) 119
4.5.2 任意等分一圓弧或曲線 119
4.6 畫多邊形 120
4.6.1 內切圓的幾何畫法 120
4.6.2 外接圓的幾何畫法 121
4.6.3 邊線的幾何畫法 122
4.6.4 已知一邊長畫正三角形 123
4.6.5 求多邊形的圓心 124
4.7 畫橢圓 124
4.7.1 中心點法畫橢圓 125
4.7.2 畫內切于菱形的橢圓 126
4.8 畫雙曲線 126
4.8.1 PEDIT命令的應用 126
4.8.2 已知雙曲線的兩焦點和頂點
畫雙曲線 129
4.8.3 過一已知點畫等軸雙曲線 129
4.9 畫拋物線 130
4.9.1 已知拋物線的焦點和準線
畫拋物線 130
4.9.2 已知拋物線的深度和寬度
畫拋物線 130
4.10 畫阿基米德螺線 131
4.11 畫擺線 131
4.11.1 畫正擺線 132
4.11.2 畫內擺線 132
4.11.3 畫外擺線 133
4.12 畫漸開線 133
4.12.1 畫多邊形的漸開線 133
4.12.2 畫圓的漸開線 134
4.13 畫螺旋線 134
4.13.1 畫圓柱螺旋線 134
4.13.2 畫圓錐螺旋線 135
4.14 其他的繪圖和編輯命令 135
4.14.1 繪矩形工具(RECTANG
命令) 135
4.14.2 繪樣條曲線工具(SPLINE
命令) 137
4.14.3 圖案填充工具(BHATCH
命令) 138
4.14.4 復制和移動工具(COPY
與MOVE命令) 139
4.14.5 旋轉和縮放工具(ROTATE
與SCALE命令) 140
4.14.6 陣列工具(ARRAYRECT
與ARRAYPOLAR命令) 141
4.14.7 鏡像工具(MIRROR命令) 143
4.14.8 拉伸和拉長工具(STRETCH
和LENGTHEN命令) 144
4.14.9 合并工具(JOIN命令) 147
4.15 AutoCAD 的幾何約束工具 148
4.16 AutoCAD 的尺寸約束工具 154
4.17 AutoCAD 的測量工具 157
4.17.1 LIST(圖素資料列出)
命令 157
4.17.2 ID(顯示點坐標) 命令 158
4.17.3 MEASUREGEOM命令里的
距離測量命令 158
4.17.4 MEASUREGEOM命令里的
半徑和角度測量 159
4.17.5 AREA(面積計算) 命令 159
4.18 現代機械制圖的真實情況 160
4.18.1 AutoCAD的制圖法 160
4.18.2 現實的機械制圖流程 161
4.18.3 AutoCAD現在的角色 161
習題 163
第5章 基本幾何視圖 171
5.1 點、線、面間的關系 172
5.1.1 投影的原理和分類 172
5.1.2 象限空間的認識 172
5.1.3 點的正交 173
5.1.4 直線的正交 174
5.1.5 直線的正垂視圖與端視圖 174
5.1.6 兩條直線的相交、平行
與垂直 177
5.1.7 平面的正交 179
5.1.8 平面上的直線和點 180
5.1.9 平面上的邊視圖
與正垂視圖 181
5.1.10 兩直線間的夾角 183
5.2 基本的投影視圖 184
5.2.1 基本視圖的形成 185
5.2.2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
投影法 185
5.2.3 和投影有關的圖線 187
5.3 等軸測視圖 188
5.3.1 立體圖的種類 189
5.3.2 等軸測圖的定義 190
5.3.3 兩等軸測圖 191
5.3.4 不等軸測圖 191
5.4 斜視圖 192
5.4.1 斜投影和斜視圖的定義 193
5.4.2 等斜圖 193
5.4.3 選擇物體正面的原則 195
5.4.4 半斜圖 196
5.5 透視圖 197
5.5.1 透視投影和透視圖 197
5.5.2 透視投影名詞定義 197
5.5.3 透視投影的基本概念 198
5.5.4 透視投影視點位置的選擇 200
5.6 剖視圖 201
5.6.1 剖面的功用和定義 201
5.6.2 剖切面和剖面的區別 202
5.6.3 剖面線的畫法 203
5.6.4 剖視圖的種類 204
5.6.5 剖切面的種類 205
5.7 斷面圖 208
5.8 局部放大圖 210
5.9 3D CAD軟件里的視圖轉換 211
5.9.1 機械CAD軟件的分級 211
5.9.2 3D CAD軟件中的幾何視圖
切換 211
5.9.3 3D CAD軟件中的工程視圖
切換 213
5.9.4 小結 215
習題 217
第2篇 機械制圖篇
第6章 認識機械制圖標準 231
6.1 概述 232
6.2 國家制圖標準 232
6.3 現代機械制圖的基本概念 239
6.4 專業軟件資源的使用 240
習題 242
第7章 機械工程圖概論 243
7.1 工程圖的定義 244
7.2 繪制機械工程圖的程序 244
7.3 機械工程圖的種類 244
7.3.1 零件圖 244
7.3.2 表格圖 247
7.3.3 外形圖 248
7.3.4 裝配圖 249
7.3.5 標準零件和零件表 252
7.4 工程圖變更、補充時的處理 253
7.5 工程圖的藍曬 254
7.6 工程圖的存儲 254
習題 257
第8章 常用標準零部件與查表 259
8.1 概述 260
8.1.1 準備事項 260
8.1.2 查表的方式 260
8.1.3 GB/T和GB標準的區別 260
8.2 螺紋 261
8.2.1 螺紋原理 261
8.2.2 有關螺紋的名詞 261
8.2.3 螺紋類型 263
8.2.4 普通螺紋標記 265
8.2.5 管螺紋標記 265
8.3 螺紋緊固件 267
8.3.1 螺栓緊固件的標記 267
8.3.2 螺紋緊固件連接 267
8.4 螺柱和螺釘 269
8.5 墊圈 270
8.6 擋圈 272
8.7 鍵和鍵槽 272
8.8 銷 277
8.9 鉚釘 280
8.10 彈簧 283
8.10.1 彈簧的作用 283
8.10.2 彈簧的種類 284
8.10.3 和彈簧有關的名詞 285
8.10.4 彈簧的繪圖 286
8.11 齒輪 292
8.11.1 齒輪的種類 292
8.11.2 齒輪的術語 293
8.11.3 直齒輪的模數 295
8.11.4 標準直齒輪各基本尺寸的
計算公式 295
8.11.5 單個圓柱齒輪的畫法 296
8.11.6 圓柱齒輪嚙合的畫法 297
8.11.7 齒條的畫法 297
8.11.8 錐齒輪的畫法 298
8.11.9 蝸輪和蝸桿 300
8.12 軸承 302
8.12.1 滑動軸承 302
8.12.2 滾動軸承 304
8.12.3 線性軸承 306
8.13 凸輪 307
8.13.1 有關凸輪的名詞 308
8.13.2 凸輪的運動曲線圖 309
8.13.3 凸輪從動件的位移線圖 310
習題 313
第9章 機械專業的尺寸標注 317
9.1 概述 318
9.2 尺寸標注定義 318
9.2.1 尺寸線和尺寸界線 318
9.2.2 箭頭 320
9.2.3 數值 321
9.2.4 引線和注釋 323
9.3 尺寸標注樣式設置(DIMSTYLE
命令) 325
9.4 尺寸標注的畫圖慣例和標準 330
9.5 尺寸標注法 330
9.5.1 長度標注 330
9.5.2 角度標注 332
9.5.3 半徑和直徑標注 332
9.5.4 球面 335
9.5.5 弧長 336
9.5.6 曲線 337
9.5.7 方形 338
9.5.8 倒角 339
9.5.9 錐度 339
9.5.10 斜度 340
9.5.11 板厚 340
9.5.12 坑座 340
9.5.13 詳圖標注 341
9.5.14 其他標注 341
9.6 尺寸放置原則 343
9.6.1 尺寸排列的標注原則 343
9.6.2 尺寸基準的標注原則 344
9.6.3 相同形態的標注原則 345
9.6.4 對稱形態的標注原則 346
9.6.5 尺寸重復的標注原則 346
9.6.6 尺寸多余的標注原則 346
9.7 尺寸標注的順序 347
9.8 尺寸標注時的注意事項 347
9.9 其他尺寸標注命令 348
9.9.1 QDIM(快速尺寸標注)命令 348
9.9.2 DIMORDINATE(坐標尺寸
標注命令) 350
9.9.3 DIMEDIT(尺寸標注編輯)
命令 350
9.9.4 DIMTEDIT(尺寸文字編輯)
命令 351
9.9.5 DIMREASSOCIATE(創建圖體
標注關聯性)命令 352
9.9.6 -DIMSTYLE - Apply(更新尺寸
標注) 352
9.10 形位公差 352
9.10.1 形狀公差 353
9.10.2 方向公差 353
9.10.3 位置公差 353
9.10.4 跳動公差 354
9.10.5 注意事項 355
9.10.6 TOLERANCE(形位公差標注)
命令 356
9.11 表面粗糙度 362
9.11.1 名詞定義 362
9.11.2 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
(GB/T 3505—2000) 363
9.11.3 取樣長度和評定長度 364
9.11.4 表面粗糙度符號 365
9.11.5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位置 368
9.11.6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方向 370
9.11.7 表面粗糙度標注的省略 370
9.11.8 分段不同加工的表面
粗糙度標注 371
9.11.9 表面處理表面粗糙度的
標注 372
9.11.10 使用代表字的表面粗糙度
標注 372
9.11.11 表面粗糙度標注時應該
避免的情況 372
9.11.12 常用機件的表面粗糙度
標注 373
9.11.13 代用的表面粗糙度 373
9.12 機械專業CAD軟件里的尺寸標注
專業功能 374
9.12.1 一般尺寸標注 374
9.12.2 公差標注 375
9.12.3 表面粗糙度符號 376
習題 378
第10章 實物測繪和徒手畫 385
10.1 實物測繪 386
10.1.1 實物測繪的意義 386
10.1.2 草圖的概念 386
10.1.3 實物測繪的順序 387
10.1.4 認識測量工具 387
10.1.5 測量的操作方法 391
10.2 徒手繪制 398
10.2.1 徒手繪制和計算機繪圖間的
關系 399
10.2.2 徒手繪制的基本技巧 400
10.2.3 描形法/印形法/取形法 402
習題 405
附錄A 如何使用本書范例光盤
和服務 409
內 容 簡 介本書是以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內容為主軸,同步結合CAD(計算機輔助制圖)軟件,并融入其他國際機械制圖標準等主題的一本好書,而且隨書附贈的光盤中包含所有范例源文件和相關的視頻文件,使學子們可以在走出校門前就以最符合現實狀況的正確學習方向、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來學好圖學和機械制圖。另外,本書也為用書教師提供了PowerPoint教學幻燈片文件、視頻教學文件、圖形文件以及習題解答等資源。本書共分為兩篇。第1篇為前5章,專門講述圖學和AutoCAD的基本操作,目的是創建繪圖構思所需要的幾何概念,以及熟悉AutoCAD軟件工具的操作。第2篇的后5章就進入專業領域,開始指導機械專業的制圖標準和慣例,希望學子們能繪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圖樣。本書適合機械等相關行業的所有設計和制圖人員,同時也是機械本科或相關科系的最佳學習教材。它能讓學子們真正地面對這一套以3D理念來設計的大型CAD軟件。前 言
隨著我國工業進入國際化(與國際接軌)的現狀,面對天真、內心如白紙般的學子們,身為老師的我們,實在應以現階段的企業需要為主,對現有的教材做調整,以使學子們能夠適應他們未來要進入的就業環境。
就在這樣的目標下,本書將以高職高專機電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內容為主軸,并融入以下兩類務實主題。
(1) 同步結合CAD(計算機輔助制圖)軟件,來實現圖學與機械制圖。我們選擇AutoCAD這套時下入門必學的CAD軟件,來作為實現圖學與機械制圖的軟件。但并不是等理論講完再學它,而是邊講邊應用。因為CAD軟件也是根據圖學和制圖慣例來設計的,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它們不是需要分兩個階段來學習的個體,而是應該視為一體對照來教學的。這樣,大家才會知道為什么CAD軟件可以成功地取代三角板、量角器、丁字尺等制圖用具,同時了解即便CAD軟件所提供的繪圖功能可以快速地繪出精準的圖形,但也必須正確運用手工繪圖所用的幾何概念(即圖學)。
(2) 為讓學子們具備國際化概念,本書將以國內教材大綱為主軸,并結合臺灣地區和美國的同類教材內容進行介紹。在機械制圖方面,GB標準一向是國人熟悉的標準,但是現在面對國際圖面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需要的是一位既可以對內也可以對外識圖的人才;因此,本書會在內容上,融合偏日系的臺灣地區和美國的同級教材,以此培養學子們的國際觀,使他們在遇到日本或歐美國際圖面時,也能輕松識圖。
本書是一本綜合傳統圖學、機械制圖與CAD軟件的現代機械制圖教材。我們根據傳統的機械制圖內容來編寫,但是內容卻融合了現代企業的需求,讓學子們在未來就業時,在概念和基本能力上能跟上企業用人的需要。所以,本書在教學內容和表現手法上都稱得上是創舉。
本書的主題都是基礎的,只要是高職高專以上程度者,不論是學校、培訓班或是自學都可以使用,但主要適用于所有機械相關科系。下表用來介紹本書章節,并建議用書教師的上課時數。
章
內 容
建 議
建議授課時數
培 訓 班
學 校
幾何圖學篇
60
小時
一學期
每周
3小時
第1章
幾何圖學和計算機輔助繪圖
高職高專必教
第2章
AutoCAD 2012入門
高職高專必教
第3章
手工畫圖比不上的CAD功能
高職高專必教
第4章
用AutoCAD實現基本圖學
高職高專必教
第5章
基本幾何視圖
高職高專必教
續表
章
內 容
建 議
建議授課時數
培 訓 班
學 校
機械制圖篇
60
小時
一學期
每周
3小時
第6章
認識機械制圖標準
高職高專必教
第7章
機械工程圖概論
高職高專必教
第8章
常用標準零件與查表
(螺紋緊固件、鍵、銷、彈簧、齒輪、軸承等)
高職高專必教
第9章
機械專業的尺寸標注
高職高專必教
第10章
實物測繪和徒手畫
高職高專必教
在上表中,本書將分為兩篇。第1篇包含前5章,專門講述圖學和AutoCAD的基本操作,目的是創建繪圖構思所需要的幾何概念,以及熟悉AutoCAD軟件工具的操作。第2篇的后5章就進入專業領域,開始指導機械專業的制圖標準和慣例,以希望學子們能繪出符合專業要求的圖樣。
除此之外,本書將為用書老師提供教師光盤,光盤中包含以下資源。
* 本書習題解答。
* 本書教學幻燈片。
* 本書的補充教材。
注意:只要采用本書作為上課的教材,用書老師就可以到本工作室網站(www.dragon-2g.com),本書的專屬網頁中下載教師光盤文件。然后,再E-mail(dragon.dragon2@msa.hinet.net)給本工作室,詢問該文件的解壓密碼(須提供教師身份證明)。
各位親愛的讀友!這是個講求服務質量與顧客至上的時代,也是我們一直勉力自持的重要信念。事實上,這個信念已經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同,以及實際的支持、鼓勵和回應。工作室全體人員在此表示感謝,并將繼續推出好書來報答各位!不論是龍震工作室,還是二代龍震工作室,我們開發的計算機書籍共同的特點在于:
* 個性化的服務,理論與專業的完美結合。書中摒棄一般圖書只注重理論功能介紹,而忽視讀者本身專業需要的缺點,既介紹了軟件功能的使用技巧,又結合了讀者專業的特點,同時也注重現實的需求。
* 以圖例形式來完成對操作過程的解說,避免使用冗長文字來破壞思考,是龍震工作室所著書籍的一貫特色。
* 以全步驟式圖例配合重點視頻。全步驟式的圖例和視頻教學互相搭配,讓學習更有效率。
* 網站技術支持。凡是購買二代龍震工作室圖書的讀者,都可以通過“龍震在線”來獲得最快捷的支持和服務。同時,網站的內容和服務方式也會不斷改進。
您可以像往常一樣,通過以下工作室專屬網站或電子郵件信箱來提出咨詢。
龍震在線:http://www.dragon-2g.com
E-mail:dragon.dragon2@msa.hinet.net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協助,在此深表感謝。我們還要對廣大支持我們的讀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謝意,您的支持使我們所著書籍得以持續,也讓我們提供的長期免費服務得以堅持!再次感謝各位!
二代龍震工作室
目 錄
第1篇 幾何圖學篇
第1章 幾何圖學和計算機輔助繪圖 1
1.1 幾何圖學概論 2
1.2 CAD/CAM/CAE概論 5
1.3 CAD的專屬設備 8
1.3.1 數字化儀 8
1.3.2 大型繪圖儀 9
1.4 CAD繪圖取代手工繪圖的項目 10
1.4.1 繪圖板與丁字尺的取代 10
1.4.2 橡皮擦與擦線板的取代 11
1.4.3 基本幾何圖形的取代 12
1.4.4 三角板與量角器的取代 12
1.4.5 分規的取代 14
1.4.6 曲線板與可撓曲線規的取代 15
1.4.7 比例尺的取代 15
1.4.8 字規的取代 16
1.4.9 上墨調線粗細的取代 17
習題 19
第2章 AutoCAD 2012入門 21
2.1 本書圖例與視頻文件說明 22
2.2 AutoCAD概論 22
2.2.1 本書采用的AutoCAD版本 22
2.2.2 AutoCAD 2012 版的主操作
窗口 23
2.2.3 本書中用到的AutoCAD命令
范圍 31
2.3 AutoCAD 2012版的基本操作 32
2.3.1 鍵盤按鍵定義說明 32
2.3.2 鼠標按鈕功能 36
2.3.3 自動命令完成功能和最近輸入
功能 37
2.3.4 AutoCAD 的命令提示操作 38
2.3.5 AutoCAD 的選擇方式 39
2.4 圖面的縮放和平移 42
2.5 AutoCAD 2012版的系統設置 43
2.5.1 十字光標的長短設置 43
2.5.2 調整繪圖區的背景顏色 44
2.5.3 設置圖形文件自動備份的
時間、修改備份的圖形
文件名和密碼 44
2.5.4 變更圓與圓弧的顯示
分辨率 46
2.5.5 圖形文件添加密碼 47
2.6 使用圖框樣板文件 47
2.6.1 調用圖框樣板文件 47
2.6.2 LTSCALE和 DIMSCALE
命令 49
2.7 AutoCAD的2D打印 50
2.7.1 安裝打印機或繪圖儀 50
2.7.2 創建打印樣式表 51
2.7.3 正式打印 53
2.7.4 打印問題集 55
2.8 初學者在CAD繪圖中的誤區 56
習題 58
第3章 手工畫圖比不上的CAD功能 61
3.1 捕捉的概念 62
3.1.1 實際操作 62
3.1.2 捕捉模式的兩種應用 64
3.2 夾點的作用 65
3.3 圖層的概念 67
3.3.1 圖層的規劃 67
3.3.2 圖層的設置操作 67
3.3.3 ByLayer 和 ByBlock 名詞的
解說 69
3.4 塊的概念 69
3.4.1 BLOCK(創建塊命令) 70
3.4.2 WBLOCK(創建全局塊)命令 71
3.4.3 INSERT(插入塊)命令 72
3.4.4 實作范例 73
3.4.5 范例分析 76
3.4.6 查詢規范的制作 77
3.4.7 動態塊 77
3.5 AutoCAD 的寫字功能 80
3.5.1 原理 80
3.5.2 STYLE命令(AutoCAD的
字規命令) 80
3.5.3 AutoCAD的寫字命令 81
3.5.4 FIELD(插入字段命令) 85
3.6 AutoCAD的表格功能 87
3.6.1 TABLE 命令 87
3.6.2 輸入Excel表格 88
3.6.3 以表格來加載圖形文件的
應用 89
3.6.4 運行表格數據的計算 89
3.6.5 將表格轉成Excel 電子
表格 91
3.6.6 其他的表格編輯技巧 92
習題 96
第4章 用AutoCAD實現基本圖學 99
4.1 AutoCAD的畫圖和編輯命令 100
4.2 畫圖最基本的動作——畫線 100
4.2.1 LINE和PLINE命令的
差別 103
4.2.2 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配合
捕捉或OFFSET命令) 104
4.3 畫點和圓(弧) 106
4.3.1 兩等分一線段或圓弧 108
4.3.2 ERASE、BREAK、TRIM
和EXTEND命令 109
4.3.3 兩等分一角 111
4.3.4 畫三角形的內切圓 112
4.3.5 已知三邊長畫三角形 112
4.3.6 從圓外一點畫圓的切線 113
4.3.7 畫兩圓的內公切線 113
4.3.8 過線外一點畫切于直線的
圓弧 114
4.3.9 畫兩已知圓間的內切弧 114
4.3.10 畫一已知圓和一線間的
內切弧 115
4.4 修圓角和倒角 116
4.4.1 畫兩線間的切弧 116
4.4.2 畫兩線間的倒角 117
4.5 定數等分和定距等分 118
4.5.1 任意等分一角(線段) 119
4.5.2 任意等分一圓弧或曲線 119
4.6 畫多邊形 120
4.6.1 內切圓的幾何畫法 120
4.6.2 外接圓的幾何畫法 121
4.6.3 邊線的幾何畫法 122
4.6.4 已知一邊長畫正三角形 123
4.6.5 求多邊形的圓心 124
4.7 畫橢圓 124
4.7.1 中心點法畫橢圓 125
4.7.2 畫內切于菱形的橢圓 126
4.8 畫雙曲線 126
4.8.1 PEDIT命令的應用 126
4.8.2 已知雙曲線的兩焦點和頂點
畫雙曲線 129
4.8.3 過一已知點畫等軸雙曲線 129
4.9 畫拋物線 130
4.9.1 已知拋物線的焦點和準線
畫拋物線 130
4.9.2 已知拋物線的深度和寬度
畫拋物線 130
4.10 畫阿基米德螺線 131
4.11 畫擺線 131
4.11.1 畫正擺線 132
4.11.2 畫內擺線 132
4.11.3 畫外擺線 133
4.12 畫漸開線 133
4.12.1 畫多邊形的漸開線 133
4.12.2 畫圓的漸開線 134
4.13 畫螺旋線 134
4.13.1 畫圓柱螺旋線 134
4.13.2 畫圓錐螺旋線 135
4.14 其他的繪圖和編輯命令 135
4.14.1 繪矩形工具(RECTANG
命令) 135
4.14.2 繪樣條曲線工具(SPLINE
命令) 137
4.14.3 圖案填充工具(BHATCH
命令) 138
4.14.4 復制和移動工具(COPY
與MOVE命令) 139
4.14.5 旋轉和縮放工具(ROTATE
與SCALE命令) 140
4.14.6 陣列工具(ARRAYRECT
與ARRAYPOLAR命令) 141
4.14.7 鏡像工具(MIRROR命令) 143
4.14.8 拉伸和拉長工具(STRETCH
和LENGTHEN命令) 144
4.14.9 合并工具(JOIN命令) 147
4.15 AutoCAD 的幾何約束工具 148
4.16 AutoCAD 的尺寸約束工具 154
4.17 AutoCAD 的測量工具 157
4.17.1 LIST(圖素資料列出)
命令 157
4.17.2 ID(顯示點坐標) 命令 158
4.17.3 MEASUREGEOM命令里的
距離測量命令 158
4.17.4 MEASUREGEOM命令里的
半徑和角度測量 159
4.17.5 AREA(面積計算) 命令 159
4.18 現代機械制圖的真實情況 160
4.18.1 AutoCAD的制圖法 160
4.18.2 現實的機械制圖流程 161
4.18.3 AutoCAD現在的角色 161
習題 163
第5章 基本幾何視圖 171
5.1 點、線、面間的關系 172
5.1.1 投影的原理和分類 172
5.1.2 象限空間的認識 172
5.1.3 點的正交 173
5.1.4 直線的正交 174
5.1.5 直線的正垂視圖與端視圖 174
5.1.6 兩條直線的相交、平行
與垂直 177
5.1.7 平面的正交 179
5.1.8 平面上的直線和點 180
5.1.9 平面上的邊視圖
與正垂視圖 181
5.1.10 兩直線間的夾角 183
5.2 基本的投影視圖 184
5.2.1 基本視圖的形成 185
5.2.2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
投影法 185
5.2.3 和投影有關的圖線 187
5.3 等軸測視圖 188
5.3.1 立體圖的種類 189
5.3.2 等軸測圖的定義 190
5.3.3 兩等軸測圖 191
5.3.4 不等軸測圖 191
5.4 斜視圖 192
5.4.1 斜投影和斜視圖的定義 193
5.4.2 等斜圖 193
5.4.3 選擇物體正面的原則 195
5.4.4 半斜圖 196
5.5 透視圖 197
5.5.1 透視投影和透視圖 197
5.5.2 透視投影名詞定義 197
5.5.3 透視投影的基本概念 198
5.5.4 透視投影視點位置的選擇 200
5.6 剖視圖 201
5.6.1 剖面的功用和定義 201
5.6.2 剖切面和剖面的區別 202
5.6.3 剖面線的畫法 203
5.6.4 剖視圖的種類 204
5.6.5 剖切面的種類 205
5.7 斷面圖 208
5.8 局部放大圖 210
5.9 3D CAD軟件里的視圖轉換 211
5.9.1 機械CAD軟件的分級 211
5.9.2 3D CAD軟件中的幾何視圖
切換 211
5.9.3 3D CAD軟件中的工程視圖
切換 213
5.9.4 小結 215
習題 217
第2篇 機械制圖篇第6章 認識機械制圖標準 231
6.1 概述 232
6.2 國家制圖標準 232
6.3 現代機械制圖的基本概念 239
6.4 專業軟件資源的使用 240
習題 242
第7章 機械工程圖概論 243
7.1 工程圖的定義 244
7.2 繪制機械工程圖的程序 244
7.3 機械工程圖的種類 244
7.3.1 零件圖 244
7.3.2 表格圖 247
7.3.3 外形圖 248
7.3.4 裝配圖 249
7.3.5 標準零件和零件表 252
7.4 工程圖變更、補充時的處理 253
7.5 工程圖的藍曬 254
7.6 工程圖的存儲 254
習題 257
第8章 常用標準零部件與查表 259
8.1 概述 260
8.1.1 準備事項 260
8.1.2 查表的方式 260
8.1.3 GB/T和GB標準的區別 260
8.2 螺紋 261
8.2.1 螺紋原理 261
8.2.2 有關螺紋的名詞 261
8.2.3 螺紋類型 263
8.2.4 普通螺紋標記 265
8.2.5 管螺紋標記 265
8.3 螺紋緊固件 267
8.3.1 螺栓緊固件的標記 267
8.3.2 螺紋緊固件連接 267
8.4 螺柱和螺釘 269
8.5 墊圈 270
8.6 擋圈 272
8.7 鍵和鍵槽 272
8.8 銷 277
8.9 鉚釘 280
8.10 彈簧 283
8.10.1 彈簧的作用 283
8.10.2 彈簧的種類 284
8.10.3 和彈簧有關的名詞 285
8.10.4 彈簧的繪圖 286
8.11 齒輪 292
8.11.1 齒輪的種類 292
8.11.2 齒輪的術語 293
8.11.3 直齒輪的模數 295
8.11.4 標準直齒輪各基本尺寸的
計算公式 295
8.11.5 單個圓柱齒輪的畫法 296
8.11.6 圓柱齒輪嚙合的畫法 297
8.11.7 齒條的畫法 297
8.11.8 錐齒輪的畫法 298
8.11.9 蝸輪和蝸桿 300
8.12 軸承 302
8.12.1 滑動軸承 302
8.12.2 滾動軸承 304
8.12.3 線性軸承 306
8.13 凸輪 307
8.13.1 有關凸輪的名詞 308
8.13.2 凸輪的運動曲線圖 309
8.13.3 凸輪從動件的位移線圖 310
習題 313
第9章 機械專業的尺寸標注 317
9.1 概述 318
9.2 尺寸標注定義 318
9.2.1 尺寸線和尺寸界線 318
9.2.2 箭頭 320
9.2.3 數值 321
9.2.4 引線和注釋 323
9.3 尺寸標注樣式設置(DIMSTYLE
命令) 325
9.4 尺寸標注的畫圖慣例和標準 330
9.5 尺寸標注法 330
9.5.1 長度標注 330
9.5.2 角度標注 332
9.5.3 半徑和直徑標注 332
9.5.4 球面 335
9.5.5 弧長 336
9.5.6 曲線 337
9.5.7 方形 338
9.5.8 倒角 339
9.5.9 錐度 339
9.5.10 斜度 340
9.5.11 板厚 340
9.5.12 坑座 340
9.5.13 詳圖標注 341
9.5.14 其他標注 341
9.6 尺寸放置原則 343
9.6.1 尺寸排列的標注原則 343
9.6.2 尺寸基準的標注原則 344
9.6.3 相同形態的標注原則 345
9.6.4 對稱形態的標注原則 346
9.6.5 尺寸重復的標注原則 346
9.6.6 尺寸多余的標注原則 346
9.7 尺寸標注的順序 347
9.8 尺寸標注時的注意事項 347
9.9 其他尺寸標注命令 348
9.9.1 QDIM(快速尺寸標注)命令 348
9.9.2 DIMORDINATE(坐標尺寸
標注命令) 350
9.9.3 DIMEDIT(尺寸標注編輯)
命令 350
9.9.4 DIMTEDIT(尺寸文字編輯)
命令 351
9.9.5 DIMREASSOCIATE(創建圖體
標注關聯性)命令 352
9.9.6 -DIMSTYLE - Apply(更新尺寸
標注) 352
9.10 形位公差 352
9.10.1 形狀公差 353
9.10.2 方向公差 353
9.10.3 位置公差 353
9.10.4 跳動公差 354
9.10.5 注意事項 355
9.10.6 TOLERANCE(形位公差標注)
命令 356
9.11 表面粗糙度 362
9.11.1 名詞定義 362
9.11.2 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
(GB/T 3505—2000) 363
9.11.3 取樣長度和評定長度 364
9.11.4 表面粗糙度符號 365
9.11.5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位置 368
9.11.6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方向 370
9.11.7 表面粗糙度標注的省略 370
9.11.8 分段不同加工的表面
粗糙度標注 371
9.11.9 表面處理表面粗糙度的
標注 372
9.11.10 使用代表字的表面粗糙度
標注 372
9.11.11 表面粗糙度標注時應該
避免的情況 372
9.11.12 常用機件的表面粗糙度
標注 373
9.11.13 代用的表面粗糙度 373
9.12 機械專業CAD軟件里的尺寸標注
專業功能 374
9.12.1 一般尺寸標注 374
9.12.2 公差標注 375
9.12.3 表面粗糙度符號 376
習題 378
第10章 實物測繪和徒手畫 385
10.1 實物測繪 386
10.1.1 實物測繪的意義 386
10.1.2 草圖的概念 386
10.1.3 實物測繪的順序 387
10.1.4 認識測量工具 387
10.1.5 測量的操作方法 391
10.2 徒手繪制 398
10.2.1 徒手繪制和計算機繪圖間的
關系 399
10.2.2 徒手繪制的基本技巧 400
10.2.3 描形法/印形法/取形法 402
習題 405
附錄A 如何使用本書范例光盤
和服務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