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簡 介整理本書敘述了一位“齊魯名校長”求學、教學、治學過程中的見聞、思考和行動。所述或許平常事,所表皆是真情心,所見歷歷智慧光。讀之有趣,讀時為快,讀后有得。序
2012年4月份,我受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的委托,籌辦十一學校亦莊分校。
從那時至今,招聘教師、開展培訓、參與學校建設與裝修、開發課程、招生、分班、備課、籌備開學、教師節……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如海浪般不停歇地一波波涌來,一時間手忙腳亂、昏天黑地、不分晝夜、心神俱疲。
總算順利開學了。學校的第一個教師節晚會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之后,我獨自一人回到辦公室,靜坐桌前,打開早已收到的王月玲校長的專著《真情與智慧同行》校樣(王校長委托我為此書作序,已被我拖延很久),還沒有開始閱讀,心中就已涌起很多感慨:我不過弄了一所學校,就如此疲于應付,與我同齡的王校長,居然在十年之內改變了三所學校。三所學校最小規模也在千人以上,最大規模達到驚人的七千多學生,而且每一所學校在她的治理之下,都迅速煥然一新,生機盎然!一個弱女子究竟是如何駕馭如此復雜的教育局面,并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功?
雖然與王校長相熟已久,但因為我自己這段特殊的校長經歷,讓我有了不一樣的閱讀心境——我幾乎是帶著崇拜的心情,懷著虔誠學習的態度,打開這部全部由故事構成的“治校學”。
“憶年少,最難忘;青蔥歲月當自強;曲徑通幽建設路;點點春意化春光;多交流,訴衷腸;雜事紛紜多思量;常常靜心思得失;變革成就新篇章……”目錄上這一連串的小標題,已經讓我驚詫,而深入閱讀,里面的故事更讓我感嘆:沒有校長著作中常見的理念啊、制度啊、創新啊等時髦語詞,沒有資深校長著作中常見的大段大段理論闡述、成就羅列、榮譽描述,詩一般的語言洋溢著樸素的情感,娓娓道來的敘說中流瀉著對人性本質的關懷和細膩體貼,而包孕其中的大量的反思、追問……則讓我們看到一位校長在教育行走中對自己近乎無情的解剖。
我與王校長相識已有十余年之久,在我的心目中,她一向做事干凈利落,大刀闊斧,雷厲風行,近似于“女強人”,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種雷厲風行的背后,她還有著如此柔軟的情懷、如此博大的謙卑和如此強烈的反思精神。
我讀她的“多交流,訴衷腸”,一封封寫給老師的信,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沒有指手畫腳的指示,娓娓道來,用故事,用案例,用感恩的心,去開啟老師的一扇扇心扉。我想,經常閱讀這樣的校長來信,對老師是一種怎樣的鼓勵和感染,接受的是怎樣的一種正能量傳遞啊!尤其是,信中附上了很多老師的建議來信,有些建議頗有些批評的味道,但是王校長一字不刪,原文照錄。坦蕩的胸襟,令人欽佩。
我讀她的“常常靜心思得失”,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失敗,一件件很多人遮掩都來不及的“家丑”,都被她一一翔實記錄在書中,并展開深入反思,由此及彼,由淺入深,最終由這些失敗或者失誤,她一步步蹣跚著抵達了教育的彼岸。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王校長的職業生涯正是因這些不斷的、反復的、深入的“省察”而產生了巨大的意義:讓老師和孩子們獲得了真切的成長和發展。
我讀她的“變革成就新篇章”,沒有驚天動地的大行動,也沒有步步見血的大改革,都是些細碎到特別容易被人忽略的細節的改變:校長辦公例會、教師例會、動員大會……單是這一連串的會議改革,就已經讓學校清風撲面,耳目一新。實際上,真正的變革一定是從細節開始,改革的成果也一定是更多地體現在細節當中。無數改變了的細節堆積起來,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而且,細節更能體現規律,更加契合人性。王校長正是從類似會議這樣不被人注意的細節入手,啟動了整個學校行政管理系統與教育教學系統的高效整合與重組,讓學校的運行更加符合規律,更加接近教育的本源。
我讀她的“高格必須有境界”,深為王校長對人性的洞察所欽佩:“校長蹲下身子與老師對話,不如墊高老師”——都是追求平等,后者更加強調老師的成長和發展,而成長和發展是生命的本能;“讓每一位老師都找到感覺”——因為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著成為重要人物的渴求,不斷創造機會滿足這種渴求,才能開啟教師內在的發展力量;“關注教師的目光再柔和些”——讓我們感受到了制度之外的另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融化堅冰,可以溫暖大地,可以為生命帶來春天……
前面說過,王校長與我同齡,這是生理的年齡;如果以校長的職業生涯而言,稱王校長為“長輩”亦不為過。拜讀這位資深校長的“治校”故事,我真好像是接受了一次怎樣當校長的深度培訓。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篇文字,不能算作序言,應該是一個“學生”的讀書筆記、學習體會,我希望沿著王校長曾經走過的道路,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徑,與我的同仁們能夠行走得更快捷順暢一些。
作者系當代教育家雜志社總編輯,兼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校長
目 錄
第一章 憶年少,最難忘 1
一、給學生一個申辯的機會 1
二、“新教室”的留戀 2
三、土炕上的班委會 3
四、老師的“小助教” 4
五、逼出來的廚藝 5
六、共贏的“結伴效應” 7
七、喜歡源自表揚 8
第二章 青蔥歲月當自強 10
一、向文教討“公道” 10
二、想了一夜,哭了一夜 10
三、“新來的女老師了不得” 11
四、三年實現三級跳躍 13
五、梅花香自苦寒來 14
六、“誤人子弟就是犯罪” 15
第三章 曲徑通幽建設路 17
一、軟磨硬泡借護欄 17
二、理直氣壯建餐廳 18
三、披荊斬棘實驗路 19
四、女人有淚不輕彈 21
五、功夫不負有心人 21
六、“老師們失業了” 22
七、有一種智慧叫“妥協” 23
第四章 點點春意化春光 25
一、廁所里的溫暖 25
二、2元錢的感動 26
三、臺下更精彩 27
四、校園里的春天 27
五、草坪上的落葉 28
六、閃亮的小星星 29
七、彼此的牽掛 29
八、珍惜“家中寶” 30
九、做打磨璞玉的工匠 31
十、好人一生平安 33
十一、“家書”的力量 33
十二、100條圍巾 36
十三、參賽的誠信 38
十四、責任:把孩子交到您的手中 39
第五章 多交流,訴衷腸 41
一、為了我們共同的“家” 41
二、校長應該關注教師的什么 42
三、奉獻您的智慧 44
四、學校是我家,發展靠大家 46
五、被“應該做的事”感動 48
六、請加入“自愿”的行列 50
七、做一個有責任心的教師 52
八、教師心態與職業幸福 56
第六章 雜事紛紜多思量 59
一、差別 59
二、罰寫“我闖紅燈了” 60
三、成功的基石 60
四、別忘了自己的身份 61
五、誰應該買單 62
六、偏愛弱小 63
七、如何讓學生記住你 64
八、在實踐中學本領 65
九、100元錢的糾紛 66
十、觀念一變天地寬 67
第七章 常常靜心思得失 70
一、準備工作再細些 70
二、開學典禮上的群倒現象 71
三、“抖包袱”在管理中的運用 73
四、課堂上的尷尬 74
五、玻璃,誰來擦 75
六、有感于孩子們的“上訴” 77
七、我被學生問倒了 78
八、三思而后行 80
九、差點錯怪了她們 81
十、“理直”亦需“氣和” 81
十一、一道錯題引起的 83
十二、雪人的頭去哪里了 84
第八章 變革成就新篇章 87
一、由“一言堂”到“群言堂” 87
二、一百只腦袋想事情 88
三、藏在心窩的溫暖 91
四、特殊的一對一會議 93
五、陽光總在風雨后 95
六、師生同樂校運會 96
七、為“女兒”買衣服 98
八、變臉的升旗儀式 98
九、小欄目,大文章 100
十、“家校銀行”儲蓄教育智慧 102
十一、家圓更勝月圓 103
十二、家長會之外的問題 105
十三、贏得百分之百的支持率 107
第九章 善學習,添營養 110
一、“教育的藝術”的藝術 110
二、“魚市哲學”的啟示 111
三、孫雙金校長的三把火 112
四、有酒吧的奮斗小學 114
五、可愛的男孩 115
六、小伙伴互助體系 117
七、別開生面的校園聚會 118
八、Brett校長的一天 120
九、營造心靈的家園 123
十、生活就是課堂 125
十一、如何對待問題學生 127
十二、由“海底撈”想到的 129
十三、為著縮小“三五年的差距” 130
十四、“創新”的啟示 133
第十章 安全最重掛心上 136
一、沖動是魔鬼 136
二、“三個可憐的孩子”之思考 137
三、操場上的守望者 138
四、防患于未然 139
五、無縫管理談何容易 140
六、心中常鳴安全鐘 141
第十一章 高格必須有境界 142
一、蹲下身子與墊高教師 142
二、教學機智哪里來 143
三、讓每一位教師都找到感覺 144
四、讓每一位教師都得到發展 145
五、關注的目光再柔和些 146
六、老教師的生理問題 148
七、給行路難的老師放個假 149
八、冬天里的一把火 150
九、不能成為教師的累贅 151
十、“走進去,退出來” 152
十一、從田徑訓練談教師的自覺
? 成長 153
十二、把教師的健康揣在心里 155
十三、假如我是她 157
十四、校長也是 “大家”的一員 158
十五、用智慧點燃智慧 159
十六、商量出來的公正 160
第十二章 發展需要計議長 163
一、20年后學生記住了什么 163
二、善意的謊言 164
三、圣誕樹的奇想 165
四、他知道該怎樣做了 166
五、“無書面作業”的對策 166
六、課間升旗又何妨 167
七、留塊領地給孩子 168
八、讓學生滿懷期待 169
九、為特殊孩子發起的行動 171
十、教室里的“開心農場” 173
十一、樹牌歸位了 175
第十三章 窮竭思,探真相 177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177
二、學校的教育價值到底是什么 178
三、讓生命覺醒 180
四、“我”是奴隸嗎 182
五、學生為何要冒充家長 183
六、學校是誰的 184
七、讓家長再感動一次 185
八、尊重和信任哪里來 185
九、為命運儲蓄 187
十、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191
十一、教育需要追問 192
第十四章 搭臺造境助成長 194
一、我的一天 194
二、聯歡會上的窘態 196
三、為“原創”叫好 197
四、做就是最好的說嗎 198
五、“三個關鍵”引領我成長 199
六、校長的綜合素質 201
七、行走在追尋教育家的路上 203
第十五章 理念雖高亦要問 207
一、“領導的安排就是我的選擇” 207
二、相信自己,能行 208
三、不落下一個學生 209
四、從我做起 210
五、“情智”理念誕生了 211
六、“門牌”文化 213
七、開辦“大眾講壇” 214
八、創辦《大眾史記》 216
九、美麗記憶 217
第十六章 研究始能成大方 221
一、縮短新教師不適應期 221
二、讓讀書成為教師精神生命的
呼吸 225
三、建設理想的領導團隊 230
四、“三為書屋”,奠基五彩人生 234
五、讓學生擁有自己的節日 238
六、為名師設立工作站 243
七、蹲點調研,正本清源 247
八、情智教師社團顯魅力 251
九、“零·特”作業帶來的 256
《真情與智慧同行》后記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