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單個消費者、廠商以及資源所有者的經濟行為,是經濟學、管理學有關專業重要的學科基礎理論課。
本教材主要介紹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要素市場理論以及市場失靈與政府調節。本教材章節體系完善、基礎理論知識完備,能夠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經濟學思維方式;同時本教材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的課內外資料和通俗易懂的實踐案例,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
本教材為高等院校非經濟管理類學生系統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并學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途徑。
前 言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單個消費者、廠商以及資源所有者的經濟行為,是經濟學、管理學有關專業重要的學科基礎理論課。學習微觀經濟學能夠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基礎地位以及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是怎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生產什么”、“怎樣生產”和 “為誰生產”等經濟學基本問題的。同時市場并不是萬能的,市場經濟體系正常運轉和發揮作用是有條件的,如不滿足則會出現所謂的“市場失靈”現象,需要政府的介入方能得以彌補。
本教材的編寫主要基于以上思路。本教材共包括七章的內容,第一章為經濟學概述,主要闡述了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以及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等內容;第二章為價格理論,主要包括需求理論、供給理論、均衡理論及其運用和彈性理論等內容;第三章為消費者行為理論,主要包括基數效用論、序數效用論等內容;第四章為生產理論,主要介紹廠商、生產函數、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和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等內容;第五章為成本理論,主要包括成本概念、短期成本曲線和長期成本等內容;第六章為要素市場理論,主要包括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勞動的價格、資本的價格和土地的價格等內容;第七章為市場失靈與政府調節,主要包括非對稱信息、外部性、公共產品以及政府對完全壟斷的調節。
本教材每章開始會有一個與本章內容密切相關的導入案例,引發學生對本章內容的學習興趣;每節正文內容之前會設定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任務,同時每節最后會有評估練習,方便學生對本節知識學習進行檢查和總結?傊,本教材章節體系完善、基礎理論知識完備,能夠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形成一定的經濟學思維方式;同時本教材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的課內外資料和通俗易懂的實踐案例,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在實踐中運用的。
本教材知識架構合理、內容體系完善、案例通俗易懂,適合普通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是廣大本專科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很好的教材。
編者多年從事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對微觀經濟學這門學科有一定的認知和見解,同時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成果豐富。當然,由于編寫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經驗有限以及編寫時間倉促,本教材難免存在不足,希望廣大讀者能夠提出意見,我們將會不斷修訂和完善。
編 者目 錄
第一章 經濟學概述 1
第一節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3
一、經濟學產生的原因 3
二、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6
三、經濟學的定義 10
第二節 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10
一、經濟學在世界各國的發展 11
二、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和演變 19
三、現代經濟學的學科體系 26
第三節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27
一、微觀經濟學 28
二、宏觀經濟學 30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關系 32
第四節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34
一、實證分析法與規范分析法 34
二、個量分析與總量分析 36
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36
四、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37
五、經濟模型 38
六、理性人假定 38
本章小結 38
第二章 價格理論 39
第一節 需求理論 42
一、需求 42
二、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 44
三、需求函數、需求表與需求曲線 46
四、需求定理與需求定理例外 48
五、需求量的變動與需求的變動 50
第二節 供給理論 52
一、供給 52
二、影響供給的主要因素 52
三、供給函數、供給表與供給曲線 54
四、供給定理與供給定理例外 55
五、供給量的變動與供給的變動 56
第三節 均衡理論及其運用 57
一、均衡價格及其形成 57
二、均衡價格的變動 59
三、價格政策的運用 68
第四節 彈性理論 70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 71
二、需求的收入彈性 79
三、需求的交叉彈性 81
本章小結 83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85
第一節 基數效用論 87
一、效用 87
二、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88
三、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需求原則 89
四、消費者均衡 93
五、消費者剩余 95
第二節 序數效用論 96
一、關于偏好的假定 96
二、無差異曲線 96
三、預算線 99
四、消費者均衡 100
五、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101
本章小結 102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03
第一節 廠商 104
一、廠商的組織形式 104
二、企業的本質 109
三、廠商的目標 110
第二節 生產函數 113
一、生產與生產函數 113
二、短期與長期生產函數 114
三、常見的生產函數 115
第三節 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116
一、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定義 116
二、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118
三、產量曲線 118
四、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 120
第四節 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121
一、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121
二、等產量曲線 121
三、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 123
四、邊際技術替代率 124
第五節 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 125
一、等成本方程 125
二、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 127
三、利潤最大化可以得到最優生產要素的組合 129
四、生產擴展曲線 130
本章小結 131
第五章 成本理論 133
第一節 成本概念 136
一、總收益、總成本和利潤的概念 136
二、機會成本 137
三、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 139
四、短期成本和長期成本 140
第二節 短期成本曲線 140
一、短期成本的概念 141
二、短期成本曲線 142
第三節 長期成本 148
一、長期成本的含義 148
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 149
三、長期總成本曲線(LTC) 150
四、長期邊際成本曲線(LMC) 151
五、理論成本函數與計量成本函數 152
本章小結 153
第六章 要素市場理論 155
第一節 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 158
一、引致需求 158
二、完全競爭廠商的要素需求 158
三、生產要素的市場需求曲線 160
第二節 勞動的價格:工資率的決定 163
一、勞動的供給 163
二、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165
三、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和均衡工資的決定 166
第三節 資本的價格:利率的決定 169
一、資本和利息率 169
二、資本的供給 170
三、利率的決定 172
第四節 土地的價格:地租的決定 176
一、土地的供給曲線與地租率的決定 176
二、租金和準租金 178
本章小結 180
第七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調節 181
第一節 非對稱信息 183
一、非對稱信息與道德風險 184
二、逆向選擇與信號顯示 186
三、激勵機制 189
第二節 外部性 191
一、外部性及其分類 191
二、干預性方案 192
三、科斯定理 195
第三節 公共產品 198
一、公共產品的特性 198
二、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 200
三、搭便車問題 200
第四節 政府對完全壟斷的調節 203
一、壟斷與市場失靈 203
二、反壟斷政策 203
三、行業管制(價格與產量管制) 205
本章小結 207
參考文獻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