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為“二十一世紀普通高等院校實用規劃教材”之一,主要涵蓋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分析、員工招聘與配置、員工培訓、職業生涯管理、員工激勵、績效考評、薪酬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10個方面的內容,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深刻內涵。
本書在編寫上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既吸取了眾多人力資源管理教材內容的優勢,又突出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因此,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材,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前 言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問世于20世紀70年代末。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雖然不長,但這門學科對企業的影響卻是非常重大的。21世紀,企業的管理者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開發出一流的產品,創造一流的業績,企業才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企業的管理者更加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紛紛成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并大力吸引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士到企業工作,通過專業人士指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為適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士,需要更好的理論作為指導,因此,在博取眾多專業教材理論內容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本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體系完整,實用性較強,注重高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理念,具體特點如下。
(1) 專業性較強。本書涵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六大主要模塊,輔以專業的相關知識,形成較為嚴密的理論體系,突出專業特色。
(2) 以應用為主。每章前都有一個引例,目的是讓學生形成問題,自發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引起學習興趣。同時,每章后都有一個案例分析,主要是訓練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
(3) 結構嚴謹。章節之間體現了這門學科的邏輯性,每一章的內容都是下一章的基礎, 聯系緊密,結構完整。
本書立足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分析、員工招聘與配置、員工培訓、職業生涯管理、員工激勵、績效考評、薪酬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諸多內容,可作為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等專業的教材用書,也可作為學生自學、在職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員參考和使用。
本書由王立巖、劉明鑫、王娜編著,此外孟沙沙、李照清、王麗艷、張小桃、趙偉、杜海玲、孫一平也參加了部分內容的編寫工作。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修訂時改進。
編 者
目 錄
緒論 1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 2
一、人力資源概述 2
二、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4
三、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 6
四、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 8
五、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 9
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歷史 11
一、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發展 11
二、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12
第三節 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14
一、經濟全球化 14
二、團隊和諧化 14
三、員工知識化 14
四、溝通網絡化 14
本章小結 15
思考題 15
第一章 人力資源規劃 19
第一節 人力資源規劃的含義 20
一、人力資源規劃概述 20
二、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 22
第二節 人力資源規劃程序 25
一、人力資源規劃的指導原則 25
二、人力資源規劃的步驟 26
第三節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 29
一、人力資源需求分析 30
二、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 30
第四節 人力資源供給預測 33
一、人力資源供給的分析 34
二、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的方法 35
第五節 人力資源供求平衡 35
一、總量平衡,結構失衡 36
二、供給大于需求 36
三、供給小于需求 36
本章小結 37
思考題 37
第二章 人力資源開發 40
第一節 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 40
一、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 40
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43
第二節 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體系 44
一、人性假設理論 44
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理論 46
第三節 人力資源開發的內容與方法 47
一、人力資源開發的內容 47
二、人力資源開發的方法 55
本章小結 59
思考題 59
第三章 工作分析 61
第一節 工作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62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含義 62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 62
三、工作分析的作用 64
四、工作分析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65
第二節 工作分析的程序 66
一、準備階段 66
二、調查階段 67
三、分析階段 68
四、描述階段 68
五、運用階段 69
六、控制評估階段 70
第三節 工作分析的方法 70
一、面談法 70
二、問卷法 71
三、核對法 72
四、觀察法 72
五、工作日志法 73
六、工作參與法 73
七、關鍵事件法 73
第四節 工作分析的結果 74
一、工作描述 74
二、工作規范 77
三、工作說明書 79
本章小結 82
思考題 82
第四章 員工招聘與配置 87
第一節 員工招聘概述 88
一、員工招聘的含義 88
二、員工招聘的意義 88
三、員工招聘的原則 90
第二節 招聘的基本程序 91
一、確定招聘需求 91
二、制訂招聘計劃 91
三、發布招聘信息 92
四、甄選 92
五、錄用 92
六、評估招聘效果 93
第三節 招聘的主要方式 94
一、內部招聘 94
二、外部招聘 97
第四節 面試的組織與實施 100
一、面試的含義 100
二、面試的內容 101
三、面試的類型 102
四、面試的基本程序 103
五、面試問題設計技巧 104
六、面試提問的技巧 105
七、面試環境的布置 106
八、面試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06
第五節 員工錄用與評估 107
一、員工錄用的一般程序 107
二、員工錄用的基本模式 112
三、招聘錄用的評估 113
第六節 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114
一、人力資源配置的原理 114
二、人力資源的空間配置 115
三、人力資源的時間配置 116
本章小結 117
思考題 117
第五章 員工培訓 120
第一節 員工培訓概述 121
一、員工培訓的含義 121
二、員工培訓的意義 121
三、員工培訓與人力資源管理其他環節的關系 123
第二節 培訓需求的分析 123
一、培訓需求分析的含義 124
二、培訓需求分析的意義 124
三、培訓需求分析的內容 124
四、培訓需求分析的步驟 125
五、培訓需求分析應注意的問題 128
第三節 培訓的種類 129
一、新員工入職培訓 129
二、崗前培訓 131
三、員工上崗后的培訓 132
四、轉崗培訓 132
五、專業技術培訓 133
六、管理培訓 133
第四節 培訓的方法 135
一、講授法 135
二、研討法 136
三、案例教學法 137
四、工作輪換法 138
五、模擬訓練法 138
六、角色扮演法 139
第五節 培訓效果的評估 140
一、培訓效果評估的內容 140
二、培訓效果評估的指標 140
三、培訓效果的跟蹤與監控 141
本章小結 143
思考題 143
第六章 職業生涯管理 145
第一節 職業生涯概述 146
一、職業生涯的含義 146
二、職業生涯的特點 146
三、職業生涯的分類 147
四、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 148
五、影響員工職業生涯的因素 149
第二節 職業生涯規劃 151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和意義 151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期限 153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性 153
四、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154
五、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154
六、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 155
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時機 157
第三節 職業生涯管理 158
一、職業生涯管理的含義 158
二、影響組織職業生涯管理的因素 159
三、職業生涯管理的原則和措施 159
四、組織為員工提供的職業生涯管理活動 160
本章小結 161
思考題 161
第七章 員工激勵 164
第一節 激勵概述 165
一、員工激勵的含義及作用 165
二、員工激勵的基本原則 166
第二節 激勵理論 168
一、內容型激勵理論 168
二、過程型激勵理論 171
三、行為改造理論 172
第三節 激勵的過程 172
一、激勵過程的設計 172
二、激勵過程中應當處理好五個關系 177
第四節 激勵的方法 180
一、授權激勵法 180
二、晉升激勵法 181
三、情感激勵法 182
四、挫折激勵法 184
五、競爭激勵法 184
本章小結 186
思考題 186
第八章 績效考評 189
第一節 績效考評概述 190
一、績效的含義與特征 190
二、績效考評的含義 192
三、績效考評的特點 193
四、績效考評的內容 193
第二節 績效考評的方法 195
一、排列法 195
二、成對比較法 195
三、強制分布法 196
四、關鍵事件法 196
五、目標管理法 196
六、360度績效考核法 197
第三節 績效管理系統 198
一、績效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198
二、績效管理系統的構成 200
三、績效管理的程序 200
四、績效管理制度 204
本章小結 206
思考題 206
第九章 薪酬管理 209
第一節 員工薪酬概述 209
一、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內涵 209
二、薪酬管理的原則 210
三、薪酬管理的作用 212
第二節 工作崗位評價 213
一、崗位評價 213
二、幾種常用的職位評價方法 215
第三節 員工薪酬管理 219
一、薪酬調查 219
二、薪酬體系設計的基本步驟 222
三、薪酬體系的組成 223
四、企業的工資制度 224
五、薪酬體系設計的發展趨勢 227
第四節 員工福利管理 229
一、員工福利概述 229
二、福利項目 229
三、福利管理 232
本章小結 233
思考題 234
第十章 勞動關系管理 236
第一節 勞動關系 236
一、勞動關系的含義和特征 236
二、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37
三、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區別 239
四、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240
第二節 勞動合同管理 241
一、勞動合同管理概述 241
二、勞動合同的內容 241
三、勞動合同的訂立 242
第三節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247
一、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247
二、安全教育 248
三、法律責任 249
第四節 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249
一、和諧勞動關系的含義 249
二、和諧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 249
三、和諧勞動關系建立的基礎 251
四、我國勞動關系的現狀 252
五、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253
本章小結 254
思考題 255
參考文獻 257
圖書簡介:
本書為“二十一世紀普通高等院校實用規劃教材”之一,主要涵蓋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分析、員工招聘與配置、員工培訓、職業生涯管理、員工激勵、績效考評、薪酬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10個方面的內容,較為全面地介紹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深刻內涵。
本書在編寫上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既吸取了眾多人力資源管理教材內容的優勢,又突出其獨特的個性特征。因此,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教材,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學習參考書。
前 言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問世于20世紀70年代末。人力資源管理的歷史雖然不長,但這門學科對企業的影響卻是非常重大的。21世紀,企業的管理者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有了一流的人才,才有可能開發出一流的產品,創造一流的業績,企業才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企業的管理者更加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紛紛成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并大力吸引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士到企業工作,通過專業人士指導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為適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士,需要更好的理論作為指導,因此,在博取眾多專業教材理論內容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本書。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體系完整,實用性較強,注重高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理念,具體特點如下。
(1) 專業性較強。本書涵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六大主要模塊,輔以專業的相關知識,形成較為嚴密的理論體系,突出專業特色。
(2) 以應用為主。每章前都有一個引例,目的是讓學生形成問題,自發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引起學習興趣。同時,每章后都有一個案例分析,主要是訓練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現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
(3) 結構嚴謹。章節之間體現了這門學科的邏輯性,每一章的內容都是下一章的基礎, 聯系緊密,結構完整。
本書立足于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規劃,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分析、員工招聘與配置、員工培訓、職業生涯管理、員工激勵、績效考評、薪酬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諸多內容,可作為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等專業的教材用書,也可作為學生自學、在職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人員參考和使用。
本書由王立巖、劉明鑫、王娜編著,此外孟沙沙、李照清、王麗艷、張小桃、趙偉、杜海玲、孫一平也參加了部分內容的編寫工作。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修訂時改進。
編 者
目 錄
緒論 1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 2
一、人力資源概述 2
二、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4
三、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 6
四、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 8
五、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內容 9
第二節 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歷史 11
一、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發展 11
二、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12
第三節 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14
一、經濟全球化 14
二、團隊和諧化 14
三、員工知識化 14
四、溝通網絡化 14
本章小結 15
思考題 15
第一章 人力資源規劃 19
第一節 人力資源規劃的含義 20
一、人力資源規劃概述 20
二、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 22
第二節 人力資源規劃程序 25
一、人力資源規劃的指導原則 25
二、人力資源規劃的步驟 26
第三節 人力資源需求預測 29
一、人力資源需求分析 30
二、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方法 30
第四節 人力資源供給預測 33
一、人力資源供給的分析 34
二、人力資源供給預測的方法 35
第五節 人力資源供求平衡 35
一、總量平衡,結構失衡 36
二、供給大于需求 36
三、供給小于需求 36
本章小結 37
思考題 37
第二章 人力資源開發 40
第一節 人力資源開發的目標 40
一、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 40
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43
第二節 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體系 44
一、人性假設理論 44
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理論 46
第三節 人力資源開發的內容與方法 47
一、人力資源開發的內容 47
二、人力資源開發的方法 55
本章小結 59
思考題 59
第三章 工作分析 61
第一節 工作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62
一、工作分析的基本含義 62
二、工作分析的目的 62
三、工作分析的作用 64
四、工作分析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65
第二節 工作分析的程序 66
一、準備階段 66
二、調查階段 67
三、分析階段 68
四、描述階段 68
五、運用階段 69
六、控制評估階段 70
第三節 工作分析的方法 70
一、面談法 70
二、問卷法 71
三、核對法 72
四、觀察法 72
五、工作日志法 73
六、工作參與法 73
七、關鍵事件法 73
第四節 工作分析的結果 74
一、工作描述 74
二、工作規范 77
三、工作說明書 79
本章小結 82
思考題 82
第四章 員工招聘與配置 87
第一節 員工招聘概述 88
一、員工招聘的含義 88
二、員工招聘的意義 88
三、員工招聘的原則 90
第二節 招聘的基本程序 91
一、確定招聘需求 91
二、制訂招聘計劃 91
三、發布招聘信息 92
四、甄選 92
五、錄用 92
六、評估招聘效果 93
第三節 招聘的主要方式 94
一、內部招聘 94
二、外部招聘 97
第四節 面試的組織與實施 100
一、面試的含義 100
二、面試的內容 101
三、面試的類型 102
四、面試的基本程序 103
五、面試問題設計技巧 104
六、面試提問的技巧 105
七、面試環境的布置 106
八、面試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06
第五節 員工錄用與評估 107
一、員工錄用的一般程序 107
二、員工錄用的基本模式 112
三、招聘錄用的評估 113
第六節 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 114
一、人力資源配置的原理 114
二、人力資源的空間配置 115
三、人力資源的時間配置 116
本章小結 117
思考題 117
第五章 員工培訓 120
第一節 員工培訓概述 121
一、員工培訓的含義 121
二、員工培訓的意義 121
三、員工培訓與人力資源管理其他環節的關系 123
第二節 培訓需求的分析 123
一、培訓需求分析的含義 124
二、培訓需求分析的意義 124
三、培訓需求分析的內容 124
四、培訓需求分析的步驟 125
五、培訓需求分析應注意的問題 128
第三節 培訓的種類 129
一、新員工入職培訓 129
二、崗前培訓 131
三、員工上崗后的培訓 132
四、轉崗培訓 132
五、專業技術培訓 133
六、管理培訓 133
第四節 培訓的方法 135
一、講授法 135
二、研討法 136
三、案例教學法 137
四、工作輪換法 138
五、模擬訓練法 138
六、角色扮演法 139
第五節 培訓效果的評估 140
一、培訓效果評估的內容 140
二、培訓效果評估的指標 140
三、培訓效果的跟蹤與監控 141
本章小結 143
思考題 143
第六章 職業生涯管理 145
第一節 職業生涯概述 146
一、職業生涯的含義 146
二、職業生涯的特點 146
三、職業生涯的分類 147
四、職業生涯發展的階段 148
五、影響員工職業生涯的因素 149
第二節 職業生涯規劃 151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和意義 151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期限 153
三、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性 153
四、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154
五、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154
六、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 155
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時機 157
第三節 職業生涯管理 158
一、職業生涯管理的含義 158
二、影響組織職業生涯管理的因素 159
三、職業生涯管理的原則和措施 159
四、組織為員工提供的職業生涯管理活動 160
本章小結 161
思考題 161
第七章 員工激勵 164
第一節 激勵概述 165
一、員工激勵的含義及作用 165
二、員工激勵的基本原則 166
第二節 激勵理論 168
一、內容型激勵理論 168
二、過程型激勵理論 171
三、行為改造理論 172
第三節 激勵的過程 172
一、激勵過程的設計 172
二、激勵過程中應當處理好五個關系 177
第四節 激勵的方法 180
一、授權激勵法 180
二、晉升激勵法 181
三、情感激勵法 182
四、挫折激勵法 184
五、競爭激勵法 184
本章小結 186
思考題 186
第八章 績效考評 189
第一節 績效考評概述 190
一、績效的含義與特征 190
二、績效考評的含義 192
三、績效考評的特點 193
四、績效考評的內容 193
第二節 績效考評的方法 195
一、排列法 195
二、成對比較法 195
三、強制分布法 196
四、關鍵事件法 196
五、目標管理法 196
六、360度績效考核法 197
第三節 績效管理系統 198
一、績效管理的概念及功能 198
二、績效管理系統的構成 200
三、績效管理的程序 200
四、績效管理制度 204
本章小結 206
思考題 206
第九章 薪酬管理 209
第一節 員工薪酬概述 209
一、薪酬及薪酬管理的內涵 209
二、薪酬管理的原則 210
三、薪酬管理的作用 212
第二節 工作崗位評價 213
一、崗位評價 213
二、幾種常用的職位評價方法 215
第三節 員工薪酬管理 219
一、薪酬調查 219
二、薪酬體系設計的基本步驟 222
三、薪酬體系的組成 223
四、企業的工資制度 224
五、薪酬體系設計的發展趨勢 227
第四節 員工福利管理 229
一、員工福利概述 229
二、福利項目 229
三、福利管理 232
本章小結 233
思考題 234
第十章 勞動關系管理 236
第一節 勞動關系 236
一、勞動關系的含義和特征 236
二、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37
三、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的區別 239
四、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240
第二節 勞動合同管理 241
一、勞動合同管理概述 241
二、勞動合同的內容 241
三、勞動合同的訂立 242
第三節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 247
一、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247
二、安全教育 248
三、法律責任 249
第四節 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249
一、和諧勞動關系的含義 249
二、和諧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 249
三、和諧勞動關系建立的基礎 251
四、我國勞動關系的現狀 252
五、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253
本章小結 254
思考題 255
參考文獻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