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本書根據初學者的實際情況及需要設計編寫,以會計核算方法作為主要內容,即以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為核心,對會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進行闡述,目的是使學生對會計基本工作的全過程有個完整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會計專業知識打好基礎。
本書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力求對會計基本理論的闡述深入淺出,對基本方法的講解清晰明了。
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企業相關工作者的培訓教材及參考書。
前 言
本書針對高職高專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本著文化基礎課夠用、專業基礎課適用、專業課實用的原則,主要闡述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期培養學生的會計理念和職業思維,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本書圍繞這一思路,從會計的基本含義入手,闡述了會計的職能、特征、對象、任務,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重點介紹了設置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七種會計核算方法的原理和運用規律,并概括說明了會計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力求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專業性與通俗性相結合,會計方法技術介紹與職業道德培養相結合。
本書作為經濟類專業和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適用教材,一方面闡述了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也與其他會計學專業課程相銜接,所以雖然本書涉及的會計基礎知識面較寬,但并不進行過深的理論探討,仍以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為主線闡述。本書對會計核算方法的論述基本上遵循了現行的核算模式以及公認的基本理論,以2006年及以后我國財政部陸續頒布的會計準則、準則應用指南、準則講解為制度背景,結合我國會計基礎理論研究的新成果進行編寫,力求反映會計學最新的制度規范和最近的發展動態。本書在內容安排上盡可能地照顧廣度,而在深度上遵循“淺嘗輒止”的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者可以適當地進行取舍。
本書由陳德志任主編,負責全書的修改、總纂和定稿。具體的編寫分工如下:干紅芳(眉山職業技術學院)編寫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畢克如(大連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編寫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十章,陳德志(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編寫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吳婷婷(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編寫第九章。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妥及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