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欧美丰满大屁股/性欧美极品xxxx欧美一区二区/男插女的下面免费视频夜色/美女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光臨本店     登錄 注冊   加入收藏
  •   
歡迎光臨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三事業部!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材 > 本科和研究生教材 > 理工類 > 現代交換技術

瀏覽歷史

現代交換技術

現代交換技術

prev next

  • 商品貨號:2014040130
  • 所屬系列:21世紀高等院校應用型規劃教材 電子信息專業
    商品重量:0克
    作者:王卓鵬、王保華、逄明祥、王恩成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圖書書號/ISBN:9787302355304
    出版日期:2014.04
    開本:16
    圖書裝訂:平裝
    版次:1-1
    印張:25.25
    字數:610千字
  • 上架時間:2014-04-01
    商品點擊數:1249
  • 定價:¥49.00元
    本店售價:¥49.00元
    注冊用戶:¥49.00元
    vip:¥46.55元
    黃金等級:¥44.10元
    用戶評價: comment rank 5
  • 商品總價:
  •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商品附加資源

圖書簡介:
本書介紹了移動通信網絡所需的現代交換技術。主要內容包括SS7信令系統;MAP協議;移動寬帶協議;移動智能網;移動分組網;IMS網絡、MSC POOL及軟交換局、交換局局數據制作等技術。
本書取材新穎、實用,反映了當前現代交換技術的狀況和技術的最新發展,且根據實際工作中的需要,對內容進行了相關取舍,可以說該書更加強調實用性并試圖提供一本所學即可用的書籍。
本書既可作為電子與通信類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前    言
  現代生活和工作,離不開信息的相互交換。通信是信息交換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信按照用途和范圍,可以分為專網通信和公眾通信。
  專網通信是指按照特定目的、特定人群組建的通信網絡,如公安通信專網、電力通信專網、鐵路通信網。這類通信網,不對普通大眾開放,它們因使用目的的差異,其組網結構、網絡使用方式都和公眾通信網有很大差異,本書不對其進行深入介紹,如果有讀者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本書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通信理念,幫助其掌握專用通信網。
  公眾通信網也即是人們日常生活、生產中經常使用的通信網。這類通信網一般是政府特許經營的,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全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公眾通信網,通過大家共同遵守的通信協議規范,相互連接,組成一個覆蓋全球的通信網絡,實現全球通信。作為公眾通信中發展最快且越來越重要的移動通信網,已實現了移動用戶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通信。目前移動通信,也從單純的語音通話,演進為支持語音通話、多媒體、短信(彩信)、圖片、數據等,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業務,已被公認為當前最具前景的技術方向。
  公眾通信網又可以分為固定通信網和移動通信網。兩種通信網在功能和設備上存在很大不同,目前移動通信網正逐步取代固定通信網,且兩者可以通過IMS融合在一起。本書以移動通信網中UMTS交換為基礎,介紹現代交換技術。
  本書主要介紹移動交換知識,對于非常基礎的或者說非常容易獲取的知識點,本書限于篇幅不做介紹或只是簡單提到,這部分的內容讀者可以參考相關參考書或其他相關知識的專題資料。全書分為11章。第1章簡單地介紹一般通信概念和基礎知識,這部分是后續章節的基礎,考慮到篇幅原因,基本上是提綱挈領式的,各關聯知識的更加詳細的內容,可參見相關參考書或其他相關知識的專題資料。第2章介紹現代通信的基礎,SS7信令系統。講述MTP1/2/3及SCCP、TCAP部分,之所以選擇這幾部分,是因為移動通信的信令理解、分析是離不開這些知識點的,對于ISUP等常用局間通信信令,考慮到各種參考資料非常多,大家可以非常容易獲得并學習,因此在此處沒有討論。第3章介紹MAP協議,它是移動通信的核心網基本協議。第4章介紹智能網,這主要是國內移動智能網使用非常普及,幾乎無處不在。第5章介紹移動通信的寬帶協議,說明現在通信如何在IP網/ATM網等寬帶網絡中傳遞,符合現在通信交換局全IP化的趨勢。第6章介紹移動分組網,是移動通信和IP互聯網融合的基礎,也是未來移動通信最具發展前景的部分。第7章介紹軟交換局的一些相關知識,說明語音通話如何實現的。第8章介紹IMS網絡知識,第9章介紹MSC POOL。第8、9章主要說明移動核心網絡正在發生的一種演進趨勢。第10章介紹局數據制作,這是交換局日常工作,主要介紹如何通過數據配置來控制交換局工作。第11章移動終端選網和位置更新,該章節和移動通信比較緊密,在交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是交換和無線的結合點之一。
  本書和以往交換書籍最大的不同是,對于傳統的通信知識不做過多的講述,基本上是一帶而過,而是側重于目前網絡中實際使用的移動交換技術的介紹。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學校電子與通信類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作為實際交換局維護、優化工作人員的業務參考書籍。書中提供了一些移動交換方面常用協議的較為詳細表格,可以作為實際工作的參考工具書使用,對一些比較容易混淆或疑難的問題,在具體章節中都進行了一些深入的講解,如SCCP等。總之,本書的出版目的,是希望盡可能地提供一些實用的、可以經常查閱的移動交換知識。
  全書由王卓鵬主持編寫,其中第1~4章由王卓鵬編寫,第5、6、9、10由廣東聯通王保華編寫,第7、8章由逄明祥編寫,第11章由北方工業大學王恩成編寫。全書由王卓鵬審核。書中資料出處除了已標明的外,還參考了中興、華為、愛立信等廠家公開的部分培訓學習資料,在此特向相關廠家表示衷心感謝。此外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孫文文、李培霞、黃玲玲及于明舜制作完成了本書的全部插圖,在這里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鑒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目    錄[微軟用戶1]

第1章  緒論 1
1.1  通信的分類 1
1.2  通信系統模型 5
1.3  信道和香農公式 6
1.3.1  傳輸信道 6
1.3.2  信道噪聲 7
1.3.3  信道帶寬 9
1.3.4  香農公式 9
1.4  數字通信 10
1.5  通信網絡基礎 12
1.5.1  通信網的分類 13
1.5.2  交換的本質 14
1.6  TST交換網絡 15
1.6.1  語音信號的數字化 15
1.6.2  PCM30/32時分多路通信的
基本原理 17
1.6.3  數字交換的T接線器和
S接線器 18
1.6.4  串并轉換 22
1.6.5  數字交換網TST 24
1.7  3G移動通信核心網的演進 25
思考題 26
第2章  SS7信令 27
2.1.1  SS7信令的體系架構 27
2.1.2  MTP功能級 28
2.1.3  SS7信令消息格式 30
2.2  SCCP協議介紹 32
2.2.1  SCCP產生的背景 32
2.2.2  SCCP的應用特點 34
2.2.3  SCCP提供的網絡服務功能 34
2.2.4  SCCP的選路功能 36
2.2.5  SCCP原語結構 37
2.2.6  SCCP消息結構 38
2.2.7  GT翻譯 46
2.3  事務處理能力應用部分TCAP 50
2.3.1  TCAP基本處理過程 52
2.3.2  TCAP異常情況的處理 53
2.3.3  TCAP對話處理過程 54
思考題 55
第3章  MAP協議 56
3.1  采用MAP協議的接口 56
3.2  MAP接口的功能 58
3.3  MAP協議棧 59
3.4  公共MAP業務 61
3.5  MAP消息介紹 62
3.5.1  ASN.1 編碼 62
3.5.2  MAP消息結構 63
3.6  MAP支持的操作 65
3.7  MAP信令流程例子 67
3.8  MAP協議版本間功能差異 68
3.9  MAP協議版本間操作碼差異 69
思考題 69
第4章  智能網 71
4.1  智能網產生的背景 71
4.2  智能網應用范圍 72
4.2.1  智能網標準演進 73
4.2.2  智能網能力集(Capability Set) 73
4.3  智能網體系結構 74
4.3.1  業務交換點SSP 74
4.3.2  業務控制點SCP 75
4.3.3  業務數據點SDP 75
4.3.4  智能外設IP 75
4.3.5  業務管理系統SMS 76
4.3.6  業務生成環境SCE 76
4.4  智能網概念模型 77
4.4.1  業務平面 77
4.4.2  總功能平面 79
4.4.3  分布功能平面 80
4.4.4  物理平面 82
4.5  業務交換點SSP 84
4.6  智能業務的觸發——TDP與業務鍵 90
4.7  GSM移動智能網 90
4.7.1  CAP功能實體 91
4.7.2  接口說明 92
4.7.3  CAP協議在7號信令中的
位置 93
4.7.4  CAMEL用戶數據 93
4.8  智能網呼叫舉例 94
4.8.1  智能網用戶呼叫PSTN用戶 94
4.8.2  普通用戶呼叫智能網PPS
用戶 96
思考題 99
第5章  寬帶協議 100
5.1  H.248協議 100
5.1.1  H.248協議概述及功能 102
5.1.2  H.248命令 110
5.1.3  描述符 115
5.1.4  包 121
5.1.5  H.248信令流程 124
5.2  RTP與RTCP協議 129
5.2.1  RTP/RTCP協議層次和封裝 129
5.2.2  RTP報文格式及含義 130
5.2.3  RTCP報文含義 132
5.3  MTP3B協議 133
5.4  SCTP協議 137
5.4.1  幾個概念 138
5.4.2  SCTP功能 141
5.4.3  SCTP 原語 143
5.4.4  SCTP協議消息 146
5.4.5  SCTP的特點 159
5.4.6  SCTP四次握手及抵抗DoS
攻擊的原理 160
5.4.7  SCTP基本信令 161
5.5  SIGTRAN協議 164
5.5.1  幾種7號信令適配協議的
比較 164
5.5.2  M3UA代理模式和轉接
模式 169
5.5.3  M3UA協議 170
5.5.4  M3UA基本信令流程 187
5.5.5  M3UA需完善的地方 189
5.6  用戶面承載協議 190
5.6.1  IPBCP的四個原語消息 192
5.6.2  IPBCP基本操作過程 194
5.6.3  NbUP協議 196
5.7  BICC協議 198
5.7.1  Nc接口 198
5.7.2  BICC協議概述 198
5.7.3  BICC協議棧 206
5.7.4  語音編碼協商及TrFO 213
5.7.5  APM消息 215
5.7.6  BICC信令流程 220
思考題 224
第6章  GPRS和UMTS分組網 226
6.1  GPRS概述 226
6.2  電路數據交換和分組數據交換的
比較 226
6.2.1  電路數據交換 226
6.2.2  分組數據交換 227
6.2.3  2G、3G移動數據業務速率 228
6.3  GPRS體系結構圖 229
6.3.1  主要網絡實體 229
6.3.2  主要網絡接口 233
6.4  功能總攬 234
6.4.1  網絡接入控制功能 234
6.4.2  分組路由和轉發功能 235
6.4.3  移動性管理功能 238
6.4.4  邏輯鏈路管理功能 238
6.4.5  無線資源管理功能 238
6.4.6  操作維護功能 239
6.4.7  高層功能在各網絡實體之間的
分配 239
6.5  PS域用戶數據傳輸平面 240
6.5.1  3G時PS用戶面結構 240
6.5.2  2G時PS用戶面結構 241
6.6  PS域控制平面 241
6.6.1  PS域控制面結構
(3G WCDMA) 241
6.6.2  PS域控制平面結構
(2G WCDMA) 242
6.6.3  Gn/Gp接口 243
6.6.4  PS域Gr、Gf、Gd接口協議棧
結構 244
6.6.5  PS域Gc接口協議棧結構 244
6.6.6  SGSN與MSC/VLR間的Gs
接口 245
6.7  SGSN軟件結構示意圖 246
6.8  GGSN軟件結構示意圖 246
6.9  分組域網元尋址 247
6.10  PS域移動性管理 248
6.10.1  移動性管理(MM)的狀態
轉換 248
6.10.2  終端PS域附著流程 249
6.10.3  終端發起的分離 250
6.10.4  SGSN發起的分離 251
6.10.5  GGSN發起的分離 252
6.10.6  HLR發起的分離 252
6.11  分組路由和傳輸 252
6.11.1  PDP狀態及轉換 252
6.11.2  會話管理 253
6.11.3  靜態地址和動態地址 253
6.11.4  PDP上下文的激活規程 254
6.11.5  PDP上下文的修改 255
6.11.6  PDP上下文的去激活 256
6.12  業務流程舉例 257
6.12.1  MS發起分組數據業務 258
6.12.2  網絡發起分組數據業務 259
6.13  用戶數據傳輸 260
6.13.1  MS向外部數據網發送
數據 260
6.13.2  外部網絡向MS發送數據 260
6.14  信息存儲 261
6.14.1  HLR簽約的用戶分組信息 261
6.14.2  SGSN存儲的用戶分組
信息 262
6.14.3  GGSN存儲的用戶分組
信息 264
6.14.4  MS存儲的分組信息 265
6.14.5  RNC存儲的用戶分組信息 266
6.14.6  UMTS PS網絡與2G GPRS
網絡的關系 267
6.15  分組域計費 268
思考題 269
第7章  軟交換技術 270
7.1  軟交換概念 270
7.2  軟交換網絡實體介紹 274
7.3  軟交換局接口及協議介紹 283
7.4  軟交換局硬件介紹 289
7.5  軟交換局軟件介紹 300
7.6  關于核心網演進的問題 302
思考題 304
第8章  IMS網絡 305
8.1  IMS的發展與應用 306
8.1.1  IMS的發展 306
8.1.2  IMS的主要應用 307
8.2  基于IMS的網絡融合問題 308
8.3  IMS體系架構 309
8.3.1  IMS媒體層(Media Layer) 309
8.3.2  IMS會話層(IMS Session
Layer) 311
8.3.3  應用和業務層(Application
and Service Layer) 314
8.3.4  IMS接口 317
8.3.5  IMS的互聯互通 318
8.3.6  IMS呼叫流程 320
8.3.7  SIP協議 325
8.3.8  SIP流程 334
思考題 339

第9章  MSC Pool 340
9.1  MSC Pool原理 340
9.2  MSC Pool實現原理 345
思考題 353
第10章  局數據制作 354
10.1  交換局本局數據 354
10.2  號碼分析 358
10.2.1  號碼分析的基本概念 359
10.2.2  號碼分析流程 361
10.2.3  路由分析過程 373
10.2.4  一個號碼分析的例子 374
思考題 376
第11章  移動終端選網和位置更新 377
11.1  移動終端選網 377
11.1.1  自動網絡選擇模式 380
11.1.2  手動選擇網絡模式 382
11.1.3  周期性PLMN搜索 383
11.1.4  存在RAT下的PLMN選擇
舉例 384
11.1.5  PLMN匹配準則 384
11.1.6  終端對EHPLMN選擇的
準則 384
11.1.7  其他影響選網因素 385
11.2  位置更新 387
11.2.1  正常位置更新 388
11.2.2  周期性位置更新 391
11.2.3  IMSI附著位置更新 392
11.2.4  關于位置更新中幾個特別
說明 393
思考題 393
參考文獻 394
  
  
  
  
  
  
  
  
  
  
  
  
  
  
  [微軟用戶1]
  
  

  
  
  
  
  

  
  
  
 

  
 

商品標簽

購買記錄(近期成交數量0)

還沒有人購買過此商品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評論(共0條評論)

  • 暫時還沒有任何用戶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用戶名: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